主题:【整理】关于052C舰载相控阵雷达背后的故事 -- 从北苑到太古
的爱才是最重要的
中间隔了20年,20年前有钱和今天能比吗?如果这样说,西西河那么多移民的,对国家贡献还小,岂不都是不幸福的?
他留在国内,20年后成了大牛,又如何?他能照顾他女儿和家庭吗?
按你这说法,大家全回家抱孩子去算了
孩子家庭的爱不是排他的,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很多成功的家庭也是很幸福的。
当然你这个id为啥会这么说大家也都明白,就不费话了
就在90年代,也是二院,曾经和贵州某三线单位争项目。对方的总师很厉害,胶着不下。然后二院直接把那总师挖过去了。开玩笑,那可是90年代初,一家子北京户口,一套三居室,总师待遇,谁不来啊。 那个项目嘛后来当然就归二院了。
至于这个作者吐个槽,太正常了。当年这个项目航天二院和23所把14所折腾的够呛,事过多年还印象深刻。在90年代的环境里,军工项目很少,大家都饿急了,对大小项目都争红了眼。拿不到一锅抢一碗,拿不到一碗咬一口也行。在这个项目上航天23所在劣势下用尽了各种手段,那么在其他项目上14所处于劣势时肯定也一样。比这还还邪门的事情多了,比如我上面提到的例子。作者当年毕竟是纯技术人员,技术之外的见得太少,有些过于理想主义也正常。
说的很清楚,如果把顶板雷达就当成相控阵,自己还搞什么。帖子绝对是专业人士写的
哪怕是现在,靠频扫实现叫相控阵也没啥问题。他们做的主动电扫是比较先进就是了。
假如他在加拿大参与过中层管理工作,有过推诿,磨嘴皮子,勾心斗角,为了经费(好处)让别人或者自己的下属当炮灰以后,还会对当年23所下绊子耿耿于怀?
大丈夫能屈能伸,首先得有从头来过的豁然,否则 只能怨天尤人了。
昨天和一个在14所呆过的朋友聊其此事,他的回复我觉得挺适合做总结。
至于技术水平,十四所算水平高的了,但是和国际上差距还是很大,很多东西,我们还是理念,人家已经成为现实了,但是井底之蛙做久了,眼高手低的现象是存在的。比如这个雷达,当时论证下来的方案其实不只是他说的这些,还有一些由于器件、工艺等搁浅的。所以一些夹在老人和新人断层里的这些人,走向行政和自己创业,出国的,就比较多,但是他们不能代表国际上的先进水平,只能代表国内的一个发展阶段。其后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助力,新人的成长速度之快,也不是早期能想象到的,所以后来出现了年轻人主打整个行业现状,比如我共事过的、同学,都是行业里的龙头,自己出去的反而发展后劲不足。
因为刁的出走,所里的同仁们免不了受到牵连,比如王军……
作者毕竟是为国防事业做过贡献,表示敬意!个人选择不便作评,人各有志嘛。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唉……
不是说国内健康条件不好,很多的英雄早逝是由于本身身体条件,基因,不是有项目有条件就一定能成功的。
刁不是提到14所里很多奋战在一线的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能身体上挺住的,估计情商上不行,两样都行的,出生有差些,能出头的又有几人?
96年的时候项目开始多了,但是前面冬天太残酷了,当时的土共政权一直到2000年都岌岌可危,离开的没有什么可被笑话的。
力挽狂澜,让普通知识分子从失望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