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IT行业分类及AlphaGo看中医、西医的差异 -- 弦音醉舸

共:💬15 🌺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从IT行业分类及AlphaGo看中医、西医的差异

前几日又连续登陆不上西河,本来想着可以同步发文。

外链出处

早晨看诊时闲聊,说及中医西医之间的碎碎念,提到了中医临床更近似于软件工程师的业务、西医临床则更总体接近于硬件工程师业务。

下班回来,还在深思这个类比的准确度,对IT分类不熟悉,所以咨询了几位朋友,得出一些想法,分别探讨如下。

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是西医临床或者现代医学临床,不是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包罗万象,探讨起来无边无际,并且传统医学也完全可以是现代医学研究的范畴之一,所以这个话题限定在临床层面。

IT行业总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 1.网络 2.软件 3.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属于硬件范畴,物理可见,包含板卡、芯卡、总线、外设等等;

软件则是写代码、编程,用0、1逻辑运算,通电运行,停电则物理不可见,比如应用软件之Web、APP、电脑软件、游戏等;再如操作系统:Windows、ios、Android。

在硬件和软件之间有个交叉层级,叫做固件「固件(firmware),又叫韧件,是一种嵌入在硬件装置中的软件。通常它是位于快闪存储器中,而且可以让使用者更新。」,例如电脑主板中的BOIS程序。

从一台主机上可见不可见这个角度来看中医和西医,则西医临床总体更接近于硬件工程,尤其是骨科、外科,更近似IT中最低层级的集成电路;内科更接近于固件,当然,神经科照理更接近软件,研究操作系统层级,尤其是神经生理研究室,但现实是我们的神经内外科临床与神经生理实验室完全不是概念,我们的神经内外科临床事实上还处在硬件工程的层面。而中医临床更接近于应用软件「不可见,但在系统软件中有运用价值」,她的运行,必须依赖操作系统「也就是前面说的神经生理实验室研究的层级」,或者直接说中医这个应用软件,直接就属于操作系统的外现形式,或者就医学本核而言,中医的所有疗效,都可以经由脑功能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适来解释。

说到植物神经系统,这又是个非常庞杂的网络系统,几乎没有一个临床医师对其有真切深入的了解,大部分临床医师对植物神经系统所有的概念都仅仅停留在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这几个名词上,反而药理学的研究大量涉及这个领域,但药理学及药物的研发与临床没有太深入的关联,临床最多承担药物研发中后期观测的一小部分环节,临床医师对药物的知识可以说浅薄到接近无知「这个说法不夸张,临床医师所有的药物知识,大部分来自药厂宣讲,很多来自师长言传身教,以及来自临床反馈」。分类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在整个神经病学中是较薄弱的一个领域,其基础的临床研究都很不充分,且许多植物神经疾病的病因及病理了解也甚少,故迄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全面而完整的分类体系。然而不管研究多薄弱,植物神经系统总体的框架早已经是可描述,躯体所有的节律运动、腺体分泌、激素分泌、血管调节等等,都在植物神经的司控之下实现,故而临床血压变化、局部循环障碍(如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症等)、体温调节障碍、膀胱功能障碍、肠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出汗异常、睡眠障碍、疼痛、甲状腺、乳腺、胰岛素分泌、性腺分泌等等等等,都跳不开对植物神经系统的解读。而这个领域,西医临床从业者,有几个人敢跳出来说非常熟悉?即便有所了解,也大都是局限的,小范围的了解。恰恰这个领域,中医几千年的实践,摸索到的大量有效经验、理论体系,都与之暗合。

深入探讨这个话题,牵涉太广,不了解传统医学内核不能谈,不深入了解神经生理不能谈(熟悉神经生理就可以一说就理解了,但理解不代表能掌握),两者兼通有几人?很多所谓的专家(不是所有),不过就是熟悉药厂推荐的几个药物,并且有些使用经验罢了。假如一位集成电路工程师主动攻击过网络工程师,强制要求网络工程师用集成电路的术语体系解释所有事物,一定会被笑掉大牙,但为何在人体的研究中这种现象却比比皆是?自信?无知?!

绝大多数的中医实践都是可以理解的,就拿脉诊辨别男女这个事情来说,有综合的现代科学知识背景的话,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假如你有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解左右手桡动脉距离心脏不等距(心脏在左侧,左手桡动脉距离心脏的距离比右侧更近);假如说你恰好又有妇产科或者神经内科的知识积累,懂得“特定时期”怀孕是男孩时母亲体内睾丸激素含量增高,怀孕女孩母亲雌激素含量增高,并且知道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对外周血管的影响,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怀孕男孩时常常可见左侧桡动脉的搏动与右侧有着较大的差异,凭借着能捕捉这个差异「需要足够的训练」,就能间接判断男女「成功率肯定没有100%」。

回到标题,从IT的角度来讲,中医实践比作软件工程师还不是很恰当,可能比作网络工程师更接近于中医实践的真实,最近的alphago,用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就是从海量的经验数据去搜索最佳的结果,然后一层一层跌代递归,直到找到最优解。 但找到这个解的人和算法并不理解这个背后系统明确的数学模型和规律, 只是用算法自动从海量经验数据中去找一个最逼近的结论。从这个类比中能获得对传统医学的理解的话,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扁鹊见蔡桓公中扁鹊为何要“逃秦”──让一个软件工程师或者网络工程师去解决集成电路的问题,大部分时候是力不从心的。当然不排除,有些硬件的不正常工作,肇因就在软件,修好软件,硬件恢复正常工作也是有可能,我们常常听说某某肿瘤消失之类的故事,真实无虚,就是因为系统问题的修复,带来硬件层面的修复。

传统医学中有大量的宝藏,挖掘需要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强调,不是西医临床),也需要传统医学从业者从传统途径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更不排斥借鉴现代医学,从而实现更大步的提升发展!

然而,“中医”是个筐,在现行的或者即将到来的产业化浪潮推动下,这个筐会更大,更杂乱无章。

通宝推:高中三年,sywyang,范进中举,陈王奋起,迷惑不解,石狼,
家园 中医的确比较类似网络深度学习

主要特征是黑箱子,依靠大量数据训练。而且网络学习的“以成败论英雄”也类似,靠经验为主,专业人才极为难得,李开复前几天说硅谷现在找深度学习的专家年薪都在200-300百万,如同是李时珍再世,好的中医同样难得。

现代科学的是严谨的逻辑基础上的推理证明,其因果关系是环环相扣的,这一点与网络学习这样的黑箱模型有很大区别。中西医争来争去的大概就是这点吧。

通宝推:弦音醉舸,
家园 训练是需要重复正确结果反馈的

Garbage in ,garbage out

比如伟哥开发是当心血管药物的可很多人发现有壮阳作用,这个反馈是有重复性有效的

如果A病人为B病症服了C方子,结果改善了D现象,下次ABCD还不带重样的,能训练啥出来?

大数据不靠因果性,也得有重复性关联性。

楼主朋友也有IT的,高人在他们旁边,祝他们早日研究明

家园 下棋的时候和中医一样

星小目in, 星小目out。 打入原来是为了小薄厚势, 最后变成了掏角。

围棋能有deep learning,为什么中医不能有?

家园 bug

年薪都在200-300百万

bug
家园 是美元

李开复说的,那几个名校的这个方向的博士应届毕业生。

家园 西医也有大量黑箱

西医要是象物理化学一样严谨,哪有中医得色的空间啊.阴阳五行古人也是当物理化学基本规律用的,现在除了民科谁敢拿这些东西挑战现代物理化学?

家园 西医也有黑箱,吓死宝宝了

手术台上,大夫念念有词,渐渐的闭上眼睛然后一刀扎下去。。。

家园 汽车可以无人驾驶,中医为什么不可被电脑代替

阿尔法李,李时珍的第八二代传人。

家园 下棋最后有输赢,有结局可以做评估

哪一步好,那一步差,可回溯可评价,当然能够逐步训练升级

中医呢,到底治好没治好不知道,全凭病人感觉;到底该这个药还是那个药,还是凭医生感觉。这种感觉能够量化么?能的话早实现专家系统了

连最后结果都不知道都无法评估,还想大数据建立关联性,你以为计算机是神呀?只能是骗钱糊弄人

家园 阴阳五行啥的,看成记忆方法就好了

就像大数据训练出来的复杂规则,没法记忆掌握的时候怎么应用?对模型简化呗,把决策树修剪修剪,提取几个主要规则可以处理90%的情况,就挺好了

就算阴阳五行曾经被当作物理原理,也是在一个已经消亡的话语体系下。对于毫无理科基础的人来说,烷烃炔啥的和金木水火土是差不多的语言

家园 这个预设判定不客观

“中医呢,到底治好没治好不知道,全凭病人感觉”,在以前是这样,不仅中医是这样西医也是这样。现在检验水平大大提高,很多诊疗疗效的判断,完全可以通过指标来体现。不仅西医如此,中医临床也是如此。当然确实存在凭感觉判断存在,比如疼痛缓解与否,但这个也不是中医如此,现代医学也是如此。中医西医研究同一个人体,所以判定疗效的方式从来都是一致的。

家园 强制医学基于原理,就像要求机器学习的结果都可读一般无聊

大量的经验训练本身就是重要财富,能从训练出的模型里抽象出物理原理是好,抽象不出来也说明不了什么,反正绝大多数都没有

没人会要求Google去一条条解释AlphaGo训练出的决策模型,棋力高就行

家园 中医在不了解硬件的基础上搞出了软件掌握了计算机

依我看,这个基本上不可能,除非被什么“神秘力量”加持,即使被“加持”,在未掌握“神秘力量”之前,人类的学习运用也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把“唐诗剑法”练成“躺尸剑法”

中医的实践,从诊断方式到药物采集加工使用方式到治疗方式到治疗效果,都是跟从前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作为应用科学,这完全是合理的,依此,中医跟西医的差别,应该类似中国古代科技水平跟现代科技水平的差别

我看中医理论其实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在医学范畴的具体体现,不会是源于神秘力量并且具有神秘力量

家园 中医的源起,尤其针灸的源起

中医的源起,尤其针灸的源起,远比现在所知的中国古代文化更遥远,是经历大浪淘沙存留下来的一整套技术理论,固然受后世文化影响,但往往被文化牵拉走形,正如你所说的““唐诗剑法”练成“躺尸剑法””。现代考古发现过商以前的针灸,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谈论:https://www.ccthere.com/article/3958356(加西西河域名)

所以,你提出的预设一定程度上是在没有解决技术与文化的关系上提出的,应该可以更进一步思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