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随便说说基层派出所和新一代“无产阶级”生活 -- 史文恭
这个帖子是随便聊聊的,河里的讨论目前天上飞的很多,落地的稍微少了一些,俺就凑个热闹吧。。哈哈
1,某个基础派出所,对口辖区人口20万。。
首先,这“20万”人口,是指 一个特殊人群,即“流动人口”,其实就是一个工业开发区的派出所,属地大概有近千家企业。企业员工,员工家属,围绕员工的第三产业人员,加起来其实要比20万都多一些。而且,这个20万可以说是一个数目,但人员是流动的,也就是说,年初在这个派出所的20万人,年终可能要一小半会去别的所辖区,也有一部分其他所的流动人口会到这个所来。
2. 然后就要说说,为啥这些“流动人口”的犯罪率会比较高。
基本有几个原因
第一,年轻人,独自在异乡,忽然身边有点钱。这三个条件,使得很多刚刚进入城市却没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孩子们非常容易被诱惑。现在很多月薪3000多的普工快速进入“月光族”,而不是像他们的先辈那样,把几乎80%以上的收入存起来,回家盖房和娶媳妇。----年轻人开始挑剔工作难度,喜欢更多的休息时间,更时尚的衣着,更炫的手机。------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的谋生技能远不能满足满世界的诱惑。
于是,会有两条路,一条是艰难地努力学习技能,不断在企业提升自己。走这条路的普工(体力为主)的比例非常低。(因为先天不足,劣质教育几乎塑造了一个必然的贫穷人生)
另一条是和老乡们一起,混网吧,小偷小摸,到抢劫,到结伙,到械斗,到坐牢,然后彻底进入底层。----比如货值2000左右的电动车,在工业区的偷盗率非常高。20-30%都是正常的。
第二,没有家庭的监督和支持。
中国农业社会的基础在家庭,而巨大的工业化过程,在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同时,破坏了农村社会的家庭结构。很多靠体力奋斗了大半生的第一代农民工希望他们的独生子女(或者更多的,一些女儿和一个儿子),可以从事更好的工作,但他们的离家在外和乡村较低的教育水平使得很大比例的第二代农民工(90后的)依然无法从事脑力工作。而悲剧的是,很多打工的父母,并没有和他们的孩子生活在一起。这让这些新一代的打工青年失去了一个真正帮助和引导。
第三,佛洛依德和马克思
在现在的工业区,男女比例是不平衡的。和我们想象的不同,绝大多数的打工女青年在进入工厂后,就像大学里被学长抢去的班花一样,她们会被工厂里的工头或者一群花花公子诱惑,而不是和其同年龄的男工发展正常的感情。物质世界的诱惑同样作用于年轻的男孩和女孩,而其中悬殊的比例和青春荷尔蒙的蔓延造成很多扭曲。------作为一个例子,某位工厂领班告诉我的一个朋友,任何一个女孩,无论她来到这里时,是多么单纯,但6个月后,她将经历成为女人的一切。因为每一个工厂里都有一群娴熟的猎艳者。(或者有权势的交易者)。---而因此,产生了一大批单身的,无力却依然热情澎湃的年轻人,他们在男生宿舍里很快地从室友那学习了日本体育片后,发现了自己的渴望和环境的冰冷。
---于是,----按照一位协警的说法,----“大多数时间,这些外地孩子们都在用‘陌陌’或者微信摇一摇”----但他们成功的概率很低。
有一种马克思流派的说法,是因为资产阶级夺取了太多的性资源,所以无产阶级陷入了性压抑,-----不幸的是,这在中国很多工业园区,这是普遍的事实。
第四,恶劣的生活环境
工业园区的孩子们有两种生活环境,工厂提供的宿舍。(这种多人混住的地方,无法结束他们的单身生活。)
或者出租屋。----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在俺提到的这个派出所辖区,很多出租屋来自于当地农民旧房的改造,大部分的出租屋都是6-10平方米的一个隔间,里面能勉强放下一张床和一个电视,加上一些简陋的家具。-----肯定是公用卫生间和公用厨房,区别是你和多少人共享这些公用设施。
这些出租屋的月租400-600元不等,大部分居民是带着幼童的妇女和她们的丈夫。----有的时候,一个典型的出租屋会住下7、80人。除了层出不穷的盗窃外,还有各种不幸的家庭发生的各种不幸的风流韵事。
第五,赌博。
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和一种有组织的产业,在工业区,这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活动。特别坏的,有一批人,专门作为庄家,挖坑坑人,事情败露时,便是恶性案件发生之日。----一般坏的,就是一般性的打麻将和打牌,但因此引发的争吵,打架,乃至伤人,每天都会上演。
第六,特殊服务业和因此的保护业(或者小帮派)
特殊服务业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是必然的产物。但为了保证该地区特殊服务业的“有序”发展,必然进化出相应的“保护业”和组织。---然后,因为商业竞争,导致械斗以及其他更恶劣的事情。
最后,也顺便说一下,基层派出所的生存状态。
其实,这个对应20多万人口辖区的派出所,正式有编制的民警不过几十人,(应该是20多个吧),大量的日常工作依赖所谓的“协警”(一两百名)维持。后者拿着2000多块的工资,之所以接受这份微薄的收入是因为他们大多是本地人,开着出租屋,需要这身制服在支撑他们真正的主业在营运时碰到的各种问题。
有雄心或者有责任心的民警很快会被这巨量的警务埋葬或者磨平棱角,现在,大多数的民警保持着上班点卯的公务员心态。-----容俺举一个粗鲁的例子,据说前阵子本地某县的某民警在路上碰到劫案,果断鸣枪击伤歹徒,并因此立功受奖。-----但有一些他的同事,表示该民警此举过于唐突,因为事发闹市,很可能跳弹造成群众误伤。----正确地做法是跟踪抢劫犯,呼叫救援,即使歹徒跑掉,也总能抓住,或者这个抢劫案的危害也仅限于被抢物品本身。
洋人们说,我们只能穿进别人的鞋,才能开始评论。俺个人之前对基层派出所的情况缺乏了解,所以体会不深。后来略为明白了他们的“鞋”是怎么一种情况后,就变得沉默。任何人都可以用一双不合脚的鞋跑完百米,但可能只有圣人才能用它跑完马拉松。
这是正常现象,所以站在警察的角度来说他们自己还是弱势群体(真的),对现实如此无奈,能力强的还可以顺势而为,能力差一点的只能随波逐流。
但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警察实在不是保护神,从某种角度来说和黑社会相差仿佛。真的碰到问题总是姗姗来迟,到了现场也不能主持公道,弄到派出所一呆一天。
但是这个事情还不能往下细说,再讨论下去就会导向“体制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被弄臭了,跟民主自由一样。
参照民办教师,或许以后可以取消协警,通过考试和考核把一部分协警吸收进队伍。
50-70年代,中国是按照“社会主义”、“集体化”的思路来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的。
现在“集体”瓦解了,“资本主义”复辟了,所以就摸着石头过河。
不知道欧、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能打到老大么?答案是不能,老大早洗白了,捉了也告不入罪,只能把手下捉,手下的通常是同村后辈,宁可坐牢也不会供老大出来,打黑也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农业社会是一个非常封闭的社会,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一个县的范围生活。尤其在中国的宗族社会里,每个人有无数的亲戚和家庭看守着。
而改开之前,中国的农业社会,如果从人口流动的角度看,改变极其微小。
于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农民变成工人,或者确切地说,从农民变成城市居民的过程,就如此迅猛,剧烈地发生了。
这些故事其实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里都发生过,现在在中国,区别有两点,
一个是独生子女的背景,新一代的90后农村少年的成长环境要优越的多。
另一个是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背景,教会了他们很多粗略但足以影响人生的。。。“知识”
伴随着合作化的瓦解,依然复活了。
就像古时候说的,大老婆和如夫人的区别,里面有一条细然而非常深刻的鸿沟。
我们是中部小县,全县最大的城关派出所已经缺所长一年多了。
理,只讲好坏。对宗教文明那套价值体系很是不屑一顾!!!对普世根本就不鸟。
不然,就是现在,打又不是,不打老百姓骂,没人傻的。都怪那帮子书生及权贵故意放水,坐在位置不为民!
1、警力不足是肯定的,就文中说的正式编制的民警,一般构成是这样,领导得3-4个,内勤2-3个,户籍6-7个,治安2个,消防1个,刑侦6-7个,这算下都超了。还有年龄层因素,去掉等退休的2-3个。所以嘛,基本上日常运作只能靠辅警。但20万人,200辅警,啧啧,亚历山大啊。
2、不过呢,视角呢不能光放在派出所身上。我们是在中国啊,这国家是带特色光环的啊,别忘了。所以呢,这件事专门有个术语,叫综治。
3、派出所为啥警力不足呢,这玩意也是历史因素造成,改开前呢,有个叫单位的东西存在,承担这大部分的治安压力。改开后呢,单位半解体,警力治安体系呢,却沿袭从前的体制。所以嘛,新的社会形态下,自然会有新的治安体系,也就是所谓的综治。
4、这里问题就来了,不都说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嘛,综治怎么算呢?算特色呗,还能怎么算。行政体系和司法体系不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吗?这么一想,不就和谐了吗?不过也不一定,一些大企业出警直接就是保安,这该怎么算呢?算特色的特色?只能这样了。
我就不凑热闹了。
献个宝是鼓励你多写接地气的缎子。
去年有教授写文章鼓吹恢复乡贤制度。
呵呵冷笑了,等先给定义了什么是乡贤后再谈制度吧。
本来我们也应该崇儒,毕竟这是我们祖宗创立并实施了几千年的制度。社会成本最低,如果20万人都不犯法,派出所留几个人管管户籍就可以了。
可是自己把这套系统兜底掀翻了,想自创一套。30年后发现不行,又摸着石头走了30年,现在到了深水区,石头也摸不到了,开始扑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