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每到汛期黑三峡 -- 北纬42度
俺也在岸边住了50多年...现在还是满满的水...这水从哪来的?俺是说不清...旧水系新水系...总要有个水系的吧...
自然改道的河流往往是因为某个点溃口造成改道,原有河道还是属于比较低的地方,周边的降水还是会流入,形成地面水系。
黄河下游这些年随着两岸堤坝的不断升高,已经是地上悬河。一旦改道,不会有任何地面降水流入河道,干涸是必然的。
1,三峡电力上市的问题;
2,防洪与发电的矛盾问题;
3,三峡上马论证时的部门利益纠葛。
不过,我认为,长江委并不能有效调度三峡。这是个庞然大物,估计敢惹他的主儿还没出生了。
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搞清楚泄洪与发电之间真正是什么事儿。真知道的,也不敢乱说话,乱说话的,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是故意混淆舆论的 。
可能得益于山区和丘陵...总有低洼的地方能存住水...鲁西南也是山和丘陵...还是能存住些水的...只是在出海口那里一抹平原...也可能会海水倒灌...
观察今天中国诸多问题抓手在于:经济。换言之,从经济角度分析当下中国诸事,往往能清楚明白,并下药对症,言之有物。
比如---在雷阳一案讨论中,河友未曾从‘各级政府财政给公安部门制定有罚没上缴任务’这个财政经济角度出发,往往对刑民交巡诸警种发神经难以理解。在此案后续处理中,我们还应该从警界买官、包权【向靠山分成并承包管辖事务权】、转包---等经纪人角度观察,方能明白拖延、包庇之因;
再如---鄙人在此楼谈到:沿黄地方政府在河道边修筑桩基阻水保地,这是为民众利益考虑吗?不全是,还能‘卖耕地指标’。这牵涉到‘土地财政’双重含义:1、直接卖地;2、向耕地少工商用地多难以突破耕地红线的地方政府出售用地指标,以利于购买方到上级国土部门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增加建设开发用地面积
还如--- 河友在黑三峡征文中谈到诸多治黄策,却忽略了多年来:国土部门在沿黄滩区土地整治中修路、打井、埋管等经济投入;水利、农开、发改、农业、交通等机构在沿黄滩区各类项目建设投入。中央、地方、村委、百姓把滩区这些耕地利益看得很重,更不用说大城市官、商两道在滩区的农庄、观光园---,黄河滩区这片土,不好动。
最后---各位河友如何理解政府部门办事人员称呼自己的上级为‘老板’?
这种生意场上词语在官场使用正说明:我们看中国应该从经济利益角度切入比较了然。其实,官场上的人从上面批发权利再零售,四出招商引资搞开发,整天为筹集财政资金并按利益分配发愁------这些经济行为跟工商界是否相通?至于应付上级各类检查与政治、学习任务等表面文章花架子,不怕不怕!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钱看。
老河道不就是你的超级金字塔了,风电分段打水上去,分段泄水下来。
造谣都TMD不带打草稿的
2010年和2012年长江分别出现7万立方米每秒和7万1的洪峰,超过98年,自1877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只有1896和1981年出现过7万1的洪水。下游荆江大堤最多可承受6万的洪峰,三峡拦了3万,4万下泄。这叫没有经过大洪水检验?
下面是长江历史上超过7万的洪峰统计(1877年前的为估计)
16世纪5次,17世纪6次,18世纪3次,19世纪7次,20世纪1次,21世纪才15年已经两次了。
因为下游荆江大堤最多只能承受6万,三峡之前只要出现这种水平的洪水,就要出大乱子。三峡能拦2万,荆江蓄洪区能拦2万。所以8万以下的洪水靠三峡自己就够,8-10万的洪水需要三峡+荆江蓄洪区配合,10万的洪水过去一千年来只有1870年一次。
现在其实还早,发水的主要是内涝和小河,长江最大的洪峰一般是7月下旬才来。。。
说来都是笑话,“有了三峡武汉不是照样被水泡”
不要说西西河(链接出处)和当年的媒体,就连wikipedia都开了个专门的页面(外链出处),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一点长进都没有?
自省一下。
1. 对李鹏家族有心理阴影。
2. 对国内的编辑真是防不胜防。
3. 对自己放松了警惕失望。
武汉排水能力不足,上游修一千座三峡也没用
至于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三峡大坝上,这不很显然嘛,比如武汉排水能力不足造成内涝,上游修1000座三峡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啊。
希望有关方面能尽早认识到这一点。
洪水无情,天道无亲,人能依靠的还得是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