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可怜的老兵,再不能热烈兴奋地宣讲自己当年功绩 -- flyingcatgm

共:💬54 🌺342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在韩国人面前宣讲就是发难?

看来我当年在我那忠厚老实的日本同学面前大讲明军援朝抗日的光荣史实在是对不起他?

家园 印象里曾经读过这个《八级工匠》还有老工人塑料管尺PK德国

还有个故事讲刚开放时的工厂老工人塑料管尺+经验 PK某国国游标卡尺,精度让来指导的德国(??存疑)专家叹服。

年龄暴露贴。

家园 蛋定

别这么激动。

这个片子是根据段子改编的。我没记错的话,是英国老头对法国海关无礼行为的回敬。

你不能拿这个跟完整的小说作品相比较。你讲的小说我没看过,不过从名字来看,无非就是赞颂老军人的昂扬斗志,分发图强。一篇完整的文学作品,有前情铺垫,有完整叙事,当然也有矛盾冲突,反派的衬托。

按照常理,外国专家就是要问伤疤,也不会是第一次就那么巧就看到了,那个专家就那么直接的上来就问你这位老人伤疤是怎么回事吧。总是要有一定的接触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去问这种看上去比较私密的问题。要表现老人的高尚品质,老人跟这位专家有一定的了解,自然可以大声的讲出他的光辉历史。

反过来看这个片子,一群老人出门旅游,跟导游萍水相逢,第一次见面。人家满面堆笑,充满热情的接待,一口一个爷爷,既没有失礼,也没有不敬。结果这帮老人家对此毫无反应,张口就是我当年踢过你爷爷的屁股。老话说的好,拳头不打笑脸人。志愿军老人战功辉煌,当然值得大家尊敬,但是也不用这么部分场合的,不管人家说什么,态度如何,总是挂在嘴上吧。

就是你自己,出门游玩的时候,面对一个充满热情的跟你介绍情况的陌生人,你会会张口就说我当年踢过你爷爷的屁股吗,还是兴高采烈的?

最后再说一点,这位革命同志,咱看问题想事情能不能不要这么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来一句奴性。

家园 不管面对什么人,老兵都有资格讲述为国作战的经历
家园 那是工匠和徒弟的水平差距

工匠一眼看出一个零件的规格不符合标准,他的徒弟得拿游标卡尺反复量上多次才能确认。

蛋定
家园 第一次见面就不能说?小说大体情节如下

美国专家来厂指导,工匠作为中方主力与其第一次接触,当时穿短袖衣服,于是露出臂上极为显眼的伤疤。然后专家好奇问一句:这是怎么回事?工匠刚要回答,旁边干部急忙接话:工伤,工伤----年久记忆细节或者有误,不过我就要问,按照上边情节,老工匠有啥不可以说的?

宣传片情节一样:一批老战士组团游韩,导游说欢迎你们第一次来汉城。老战士笑云这是第二次,导游说护照上没显示啊,老战士自豪地说:上一次我们是打着红旗过来的,不用护照。》》》您倒是说说,这怎么就是“踢她爷爷屁股不礼貌”了?您的思维就是“在友好的韩国人面前提抗美援朝就是失礼,一场神圣的保家卫国战争不如一个小美女的自尊心值钱”?

把您的逻辑套用到那个干部身上也是一模一样:“那是来援助的美国友人啊,你公然在美国人面前展示你和美国人交手的功勋,你要伤了他的自尊心怎么办”,还是骨子里的友邦惊诧。

通宝推:纹石,
家园 看来这个奴性的帽子

我是摘不掉了。

你讲了个文学作品里面的故事,我来说一个以前曾经发生的真事。

当年面对面有个采访福原爱的节目,主持人问过她关于日军侵华的问题,结果把小女孩给问哭了。当时网上也是群情激奋,说主持人问问题太过分。是不是当年那些反对主持人的人都是奴性的啊?伟大的抗日战争,保家卫国,为什么就不能说了?不如那个小美女的自尊心值钱?

战争结束,处在和平生活中的人出门游玩,一个小孩子负责接待。难道一定要不停的把历史挂在嘴上,就像那个主持人一样,一定要把大家都弄的现场尴尬来体现自己的革命勇武、战功辉煌吗?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就说一句没必要面对朋友也要把猎枪挂出来,我就成了奴性了?这个大帽子扣的。

至于你讲的小说,干部被设定为反面角色,说工伤当然有问题,但是这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处理手法。现实中可以直接说他曾经是军人,作战的时候负的伤,是我们的战斗英雄,这不就把问题带过去了?难道一定要象你想的那样,反复解释是在什么时候战斗,怎么跟你们老美肉搏的时候负的伤成为战斗英雄,这样才是战功辉煌、保家卫国的战士?

家园 我的亲族老人中就有杀鬼子的好汉,要“带过去”么?

福原爱的采访和老兵的功绩是一回事么?您真会偷换概念。福原爱怎么被采访我没听说过,网上查也没查到。你要能找到来源就亮出来,看看当时场景到底是什么,和老兵讲自己的功绩是一回事?

“一个小孩子负责接待。难道一定要不停的把历史挂在嘴上”,不是老兵上来就硬给导游讲,导游说你们第一次来汉城,老兵一笑,自豪地说“我们六十年前就来过”,不行么?这叫“现场尴尬”?老兵们一点不尴尬,您要尴尬是您自己的事。至于导游小姑娘会不会尴尬,是她自己的事,您为她尴尬那是您的事。

还“他曾经是军人,作战的时候负的伤,是我们的战斗英雄,这不就把问题带过去了”----来,为什么要带过去?我的亲族老人中就有手杀鬼子的好汉,那场著名的突击队奇袭炮楼,斧劈日寇的战斗他是分队队长,手持斧子冲在前边的。他是身上没伤疤,要是有伤疤,老人还健在的话,我向日本友人介绍他的伤疤的光荣历史不会有任何尴尬之处,你会要我带过去么?你凭什么要我“带过去”?

老英雄与日寇厮杀的伤疤,你不会要他对着日本人“带过去”,是吧(要是你还要“带过去”请直说)?怎么,与美国人厮杀的伤疤,你要他对着美国人“带过去”?您是什么逻辑,合着您的潜意识里抗美援朝比抗日还要丢脸不成?

通宝推:桥上,夏级核潜艇,脊梁硬,
家园 视频来了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32915/

说明一下,采访是05年左右进行的,当时日本国内关于侵华历史教科书闹的很厉害,国内的新闻媒体反应很强烈。

王志当时问了一个日本年轻人怎么看中国的问题,隐含的意思就是福原爱这样的人怎么看待当年的侵华问题。当年这个问题出来之后,网上的反应很强烈,几乎一边倒的批评王志,因为这个问题跟福原爱打乒乓球无关。

我还是那句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出去玩,就谈游玩的事情,你不能因为日本或者韩国曾经是敌对国家,就对这个国家的人,不管他是什么人,态度如何,是不是朋友,就总是把猎枪亮出来。

就你讲的小说那样的,说把问题带过去,是因为见面是谈工作(你也说对方是因为好奇才问的),说是英雄就行了,没必要在工作场合谈论他是怎么成为英雄的,那与工作无关。至于成为英雄的过程,是以后可以谈的,也不会妨碍军人的形象。

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了。

家园 难道你以为我只有顺着你说话才叫“不斗志昂扬”?

34分钟我没工夫看下来,你说说王志到底是谈什么历史问题把福原爱问哭了?我在网上搜索一下双方对话怎么不像是为历史问题而哭啊。

福原爱:瞎写的。钱的事我一点都没管,我还是学生。现在我的钱包里只有300日元,等于说中国的30块钱。如果赚那么多的话,我的钱包里肯定也有一两千吧。

记者:日本报纸还说你爸爸妈妈为你把工作都辞了,有媒体说你现在要养活你一家人,这个对你有压力吗?是这样的吗?

福原爱:别问我那么难的事行吗?(哭)

记者:你不愿意说我们就不问这个了,你平常很爱哭吗?

福原爱:还行,一般。

记者:训练的时候有没有被练哭过?

福原爱:没有。

记者:没有被练哭过,问就把你问哭了。

》》》这段倒是哭了,跟日军侵华有啥关系啊?

我们说的内容很简单:

是韩国导游先引起话头,然后你以为中国老兵对着韩国人讲自己抗美援朝的功勋是“挑衅,没教养”。

我就奇怪了,反问你“那中国老工人对美国友人讲自己抗美援朝的功勋伤疤也是挑衅,没教养”?

你说:“他不会带过去啊”?

我回答:“凭什么要带过去?就像我的亲族杀鬼子立战功,我为什么要在日本友人的面前把这功劳给带过去”?

你说:“你真斗志昂扬”?

呵呵。

家园 我补充说明了

在上面的帖子里面

家园 你哪里补充说明了?

你一字没提,你给的视频里哪里有“主持人问福原爱关于日军侵华的问题,结果把福原爱给问哭了”的内容?

家园 你不会认为主持人直白的问侵华问题吧

你觉得那样能播的出来吗?

说明一下,采访是05年左右进行的,当时日本国内关于侵华历史教科书闹的很厉害,国内的新闻媒体反应很强烈。

王志当时问了一个日本年轻人怎么看中国的问题,隐含的意思就是福原爱这样的人怎么看待当年的侵华问题。当年这个问题出来之后,网上的反应很强烈,几乎一边倒的批评王志,因为这个问题跟福原爱打乒乓球无关。

在当时的环境下,问她日本年轻人对中国的看法,本身就是在问她对日军侵华历史的认识问题。只是她没有上套,把话岔开了。说句题外话,这个小姑娘对待媒体的经验确实是很丰富。

当时网络上对王志这个问题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当然也不乏象你这样斗志昂扬的革命同志反驳,问一个日本人关于侵华的问题怎么了?这就是历史事实,凭什么不能问?

你当然没必要顺着我,说你斗志昂扬,是指你对曾经与自己为敌的国家的人,只要现在碰上了,不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在什么场合,是什么态度,就跟一只充满斗志的大公鸡似的,上来就先啄一口。时时充满斗志,战斗时时都在进行,永不结束。

有人说你这样不合适,那就是奴性,就是战士的辉煌历史被打压了,就是害怕友邦惊诧。

家园 导演的错,为什么不换个场景呢,比如韩国人挑衅

那样争议的人至少少一半,还不是宣传技能的问题,技术处理上出问题了,导致我们内部争议,我看导演就是高级黑

家园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解释一下

你的观点和几十年前被鲁迅先生讽刺的“友邦惊诧论”的差异在哪里,我很感兴趣,谢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