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中国航发任重道远 -- 晨枫
貌似河友桃子甜有一句话,大意是:航空发动机是现代工业皇冠顶上的那颗明珠,现代工业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领域要将自己最先进的技术奉献给他。
这是用来吓唬人的,还真是防空系统能防这个?
可能是为飞翼构形积累经验。这个好像珠海没有实物?
from北朝电网
说个好玩儿的:
我司有个工程热物理所,下设一个燃气轮机研究室,全室不算学生加起来归类包堆一共不到30个活人,学(苦)生(力)还有不少,然后就这么几十号人跑去争争1吨级涡扇项目,竞争的对方(我就不说是谁了)打算搞一个450人的团队上马这个玩意儿。
然后毫无疑问项目就拿下来了,可是这个室居然没有合格的实验工厂,就拿项目经费跑去廊坊盖了一个(不完全准确,但是廊坊工厂的前还真大部分是这个项目的),这么几号人就在帝都中关村关起门来设计,结果没多长时间居然就真画出来了,然后所有部件能外加工的绝不自己干,能用现成的部件和材料绝不开发专用的,然后居然真攒出来了,点火了。保质保量保速度,纸面性能一看还真tm不错~
当然这个室是吴仲华的血脉,传统能力还是有的,可是只有这么几十号人哎,而且这个1吨小涡扇仅仅是他们的课题之一,除此之外还搞了另外的比如微透平涡轮机以及一大堆理论研究(各位去杂志灌水的任务还是有的)。
结合我司一堆外行搞卫星的,然后我就对传统的航天航空企业的效率表示
对了,据说当时这货打算去某某某地方试车,后来人家要价太高,加上各位实在不愿意钻山沟,于是就自己盖了一个……盖了一个……盖了一个……
据说现在要上高空台了,我想看看他们怎么办?是不是打算自己弄一个……
查了一下,这个应该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前身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
从该所网站上的科研成果介绍看,“北朝电网”说的应当是真的:
主要科研进展及成果
1.先进轻型动力技术方向
在小型航空发动机方面,5款涡喷、涡扇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75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通过验收,被列入某部型谱计划;1000公斤推力涡扇发动机实现85%设计转速;6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完成全部试飞试验,进入定型阶段;8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配装模飞机首飞成功;140公斤推力涡喷发动机完成改进,解决了超温、震动和推力不足等问题。新型布局斜流离心组合压气机设计方法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指标“国际领先”。
在微小型燃气轮机方面,依托中科合肥微小型燃气轮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推进技术研发,完成,整机试验台设计与加工,完成MW级燃气轮机关键部件的试验件设计和整机试车台建设,正在开展关键部件试验;预计于2016年完成燃机原理样机加工、集成和试验。完全自主设计的4MW级动力涡轮配装燃气发生器正进入整机装配阶段。
在新原理发动机方面,初步完成了高超音速和高推重比两型发动机总体气动/结构设计,解决了发动机低速起动问题。核心部件新型压气机性能获得明显提升:级压比提高3%,效率提高6个百分点,喘振裕度提高50%。建设的国内首座双轴双涵对转压气机实验装置进入系统调试阶段。
具体搞航发的,是该所下面的轻型动力实验室:
现有职工65人,其中正高级岗位人员9人(含百人计划2人、青年千人1人、中科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1名,国防科技领域青年拔尖人才1名),副高级岗位人员20人;在站博士后9人;在读研究生共计3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人;项目聘用人员12人,其中正高级岗位人员6人。
不过认真说起来,他们能够“所有部件能外加工的绝不自己干,能用现成的部件和材料绝不开发专用的”,也是大环境配套能力到位才可能。
除了航空工业,各个行业都是一分为二。这样既有竞争,又保持相当的体量用于集中研发,可算得上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大成的结果了。之所以航空工业没有一分为二,大概是因为竞争力太弱(军机虽然已经很不错,但民航几乎为零,且基础行业仍然太差),仍处于市场保护阶段,何况集团内部有研究所/工厂之间的竞争,大概上层认为这样的竞争已经足够了,毕竟我也知道,航空行业也曾划为一集团和二集团,但后来又合并了,只是希望知道内部的同学多讲点。
我感觉在IT行业,精兵强将的话,只需要2~3个人干2年,就可以推出一款市面上完全没有的工具软件,就已经可以服务全国所有人了。几十个人的话,更是不可估量。这其中的最杰出者,可能就是最近腾讯组建的财团将收购Supercell 84.3%的股权,该交易分三期支付,总金额预计为86亿美元。这公司总共才180人,2015年营收23.26亿美元,净利润9.64亿美元,其研发与经营效率堪称世界第一!
其实国内国外大多数研究所,也就几十个人或者几百个人,就已经搞出许多世界先进水平的东西了。所以真不知道世间有这么多饭桶,是干什么吃的。
这个微小喷气发动机我在大约80年前后看到资料片。当时战斧刚入役。
发动机是巡航导弹用的。当时被震撼了,画面上一个大叔轻松把喷气发动机抱在怀里,下一个镜头是导弹低空巡航,配的是带架子鼓的摇滚乐。资料室内一群年轻人如醉如痴,窗外一架老六傲然挺立。。。哎。。。。
查了一下,这个发动机是威廉斯1964年做的,竟然是为了美国空军的单人飞行器设计的。脑洞大开的典型。当时的美国空军是大户,不像现在这样破落。
现在是中国空军有钱的时代。
1.中航内部,比如沈飞这样的,是否还会傻乎乎的选用国产发动机。买俄罗斯的肯定更靠谱。
2.发动机公司要活下去,一定是找容易出成果的先做。下一代大推这种,对企业来说风险大,收益小,中航还未必要的项目,是否就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了。最后,小东西一大堆,关键发动机都完蛋。
这么说吧,大推是航发的存在理由。
搞不出大推,航发很快就要被重组了。以前能搞钓鱼工程,现在一言不合就重组。
举个栗子,要是大推不是事,航空工业集团应该继续管理发动机。而现在发现发动机明显短板,立刻一刀下去把发动机板块重来。
以后顺了再合并就是。反之要是觉得需要引入竞争,还可以再切一刀,分成南北发动机集团。
中国特色的官办经济管理方式。
听上去非常血淋淋啊,但不在体制内,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甚至没有概念,可否普及一下?
不属于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统统改革成非国有化。
简单粗暴地说就是这样。
不过还是希望中航发不负众望,让发动机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大概是真实的故事:某飞机买给巴方,发动机有问题。巴就叫英国佬
来给调了调,结果大见效,寿命长了。毛子数理这么强,也才搞个七八
我们不出个象于敏一样的大仙来,发动机怕是有的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