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是时候重新审视TG了 -- 曾世铎
既然没冲突, 你干嘛刻意隐瞒? 欺负大家伙没兴趣点链接.
我现在把刘鹤的真实简历列出来了, 你就慌里慌张的开始辩解了?
你们为什么这么害怕把刘鹤的留美简历列出来呢?
现在也不提刘鹤的政见不同了? 生怕大家伙知道刘鹤一贯反党反社会主义!
肯尼迪是培养资本主义干部, 这个难道你不能够理解啊? 他刘鹤一个社会主义干部去肯尼迪干嘛? 请你告诉我!
他刘鹤一个正当年的共产党的干部, 跑美国一回一个硕士, 跑美国一回一个硕士, 合着我党干部没事干, 专门去读美国硕士的, 反常即为妖啊, 麻烦你给解释一下!
哈佛和肯尼迪的项目多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资助的, 你别装知道啊.
哎哟喂, 现在你自己也承认知道刘鹤的美国简历, 你自己压不住我了, 还把铁手搬出来了, 有用吗? 河里比这厉害的帖子多了, 别装纯!
搞得你跟个幼儿园小孩似的, 要去告班主任了, 吓死个人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你的帖子都是这个套路,捕风捉影加脑补。
前面说73转移海航资产也是,证据呢?
贴吧的水准。
每个人的角色不同
咱们没办法要求贪官的子弟来说习王的好话
因为杀父之仇夺家之恨,原本不共戴天
就像他们当年欺压百姓,鱼肉乡邻,侵夺国资一样
我们和贪官也不共戴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福建经验,统战湾湾
从87年13大后的88年成立新一届政府开始算,到现在一共有21位副总理,其中:黄菊、李克强、张高丽3位初入国务院就直接以政治局常委身份担任常务副总理,另外18人,在初任副总理时,党内职务是政治局委员的有16人,邹家华是中央委员,朱镕基是中央候补委员。这18人中,姚依林、朱镕基、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张德江、王岐山、汪洋8人在第一个副总理任期后进入常委会;吴学谦、吴仪、曾培炎、刘延东、马凯5人在完成第一个副总理任期后年龄已经过线;在完成第一个副总理任期后年龄未过线但未能晋升常委的有田纪云、邹家华、钱其琛、姜春云、回良玉5人。
如果只算完成第一个副总理任期后年龄未过线的副总理,13人中有8人进入常委会,这个比例虽然不如沪督,但副总理含金量高于粤督,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当年,不厚希望留在国务院而不是去山城,不是没原因的。
还没死呢 小心人家告你污蔑 人家做了办任 然后去人大了
负责外交事务 不可能晋升的 邹第一任只是国务委员 连局委都不是 两码事 只有回大人 和田大人没有晋升
修改一下。
你还是不了解办办公室真正的位置,这真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锻炼人的位置。
因为世界在这个时间段会出现经济危机并引发总危机,于是需要这种意识形态出现,一旦真的需要,就真的会出现。现在只是头脑风暴,还没有真需要而已,所以就没有真出现。
兼顾公私的实践其实中国已经有了,就是政治经济双轨制,政治偏左经济偏右,政治把总的框架下经济自由。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最优结构,摸石头过河的结果找到最优,也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理论上需要论证这种政治经济结构的合理性,还需要兼顾心灵需求和信仰方向,兼顾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兼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科学理念,这就需要一个以大同理念为核心,以易经方法为脉络的理论体系,整合所有这一切。
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出现什么理论,大家吃喝玩乐都来不及谁去关心什么理论。但经济危机越大,需要的理论也就越大。
我的看法是理论已经有(成熟)了,因为中华民族的实践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只差西方世界的终极危机爆发,可能就在2019年。这样也符合你的中华文明百年复兴的说法。2012年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写于2012年)
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625/13797238_0.shtml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大萧条后,世界在绝望中发生了凯恩斯革命。在这次危机中,虽然凯恩斯理论再一次获得生命力,但人口老龄化、全球产能过剩、资源约束强化所导致的潜在生产能力下降,加上劳动力市场更加“粘性”,使单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撞到天花板。同时,全球通缩压力、欧洲主权债务恶化等导致的负面效应显现,全球经济又一次进入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境地。前一段兴起的心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不少研究引人注目,目前兴起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呼声提高,这说明全球都在等待着理论创新。这次理论创新可能围绕全球经济最实质和困难的问题展开:世界出现的总需求萎缩和资本、技术与劳动力在全球宏观配置失衡的局面,加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陷入绝境,既带来本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也快速向全球传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尚无明确思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单个国家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而大国相互合作又如此困难,急需提出一个可行方案,解决这个全球性的复杂问题。我们看到,全球经济的恶化又一次产生巨大的倒逼力量,这在最近结束的欧盟峰会上已经体现出来。同时还要看到,尽管理论创新十分重要,但全球经济能否走出危机,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运气因素,这在1929年大萧条的末期表现得十分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