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但他兴办的太学到元帝时期已经毕业了n批太学生,这些人的毕业分配可不是回老家,就是现在的储备干部,更别说以太学为模板兴建的各地官学,这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公孙弘能够70多岁三公丞相,谁说读书无用?盐铁辩论的时候那么多的儒家代表基本都是武帝时期成长起来的。
非得要完美才不叫黑吗?这两件事又不影响他成为冠军候。
卫青很谨慎,也不影响他成大将军。
李广省士受人爱戴,也没帮助他封侯。
有的人就是受人爱戴如偶像。
有的人就是孤高不合群但将才卓绝。
你干吗拿彭总比,你也可以拿林总比吗。
另外,省士在当时并不见得在贵族的认知里是优点,至少太史公在自序里可没赞扬过自己“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李广受下层士兵爱戴与他们厮混,怎么看都像“有失身份,不务正业”。
总之看李广的传记,只觉太史公在记录他的黑料。
黑料+李广去世后的世人反映,倒显出人世间的奇特之处。与太史公《报任安书》同看,太史公想必是感慨多过后人以为的赞赏。“我心向明月(武帝),明月照沟渠”。(明明无伟功,偏得世人爱。)
或许还凭汉武帝与太史公的对话评价呗。
后人看卫霍是仰望。但别忘了,武帝看卫霍是低头望。对于在二千年前,出征打仗还要祭天,还要担负起卜卦天命吉凶的太史公来说,至少是平视,也不太会仰望卫霍。
部门可以重组、调整、分配,但是不能没人管。
司马迁只给了两个证据,这两个证据证明不了"霍就是这样的人".
司马迁是举例"霍去病做了事一,事二,所以他是这样的人".我评价"事一,事二不足以证明霍是那样的人,司马迁此处论证有问题".
你说"凭当时人看法?凭汉武与司马迁的对话"?当时人啥看法?汉武和司马迁说啥了?是你自己在猜吧?
史记可以看成是小说家最大的的源头之一了
霍去病自己的战后表章写出来不就行了,非要制造一种是汉武帝扩大战功的印象。
这是重点之一。
2、是这样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吗?这只能说明:
A、你不接受这样的霍去病。(我接受)
B、你只是想要你想像的霍去病。
你的评价也只是你的推测性评。
我自始至终论述的内容就是"司马迁对霍去病的描述是否合理",结论是司马迁给出的论据支撑不了他的论点.
你除了空口白牙地下论断,你给出什么证据了?你说当时人就这么看的,证据是什么?你说汉武帝和司马迁的对话,出处在哪里?把你的资料出处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