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共:💬560 🌺2019 🌵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李广后大将军
家园 李广收入不是司马迁能比的,更不用说死忠部下
家园 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

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大军不走好好的水草地专走沙漠戈壁地带?真那样就不是和匈奴损失相当的问题了。即使这样,14万匹马出塞,返回不到3万匹,卫青所部剩下几成?

他见李广就是为羞辱而羞辱,事后居然——“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他的战绩——“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馀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大将军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后击单于。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得前将军、右将军。大将军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广自杀。右将军至,下吏,赎为庶人。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是时匈奴众失单于十馀日,右谷蠡王闻之,自立为单于。单于后得其众,右王乃去单于之号。

对比下霍去病——“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难怪河里有人说霍去病是卫青集团害死的

李广就是没学会养寇自重,他后悔杀俘真的是不觉悟?隐喻罢了

家园 所以我说李广在这么大一个事儿上只知道玩意气之争
家园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李广显然带着大部队。

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这一段是原文。

你说“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我想你的意思应该是李广部当时有可能没带大部队,企图反击我所说的李广不知道带少量精锐先赴敌、军事指挥能力低下的问题。

当然,你说的语焉不详,回头你也可以解释说你认为李广的确带着大部队。

但是我再次提醒你:

史记在这一节,忽然从卫青的角度记载这段事。卫青只知道,李广从东道进军,卫青只知道,自己回到漠南才遇到李广部,这个时候李广部已经集结完毕了,李广部来这么晚,据说是因为分兵、有的部队没有向导迷路了。

很有意思对不对?这么重要的事情,史记突然不从李广的视角看问题了。

你能够试图在这里挣扎的唯一一个原因就是史记在这段语焉不详!

关键要害语焉不详!你懂得这是什么意思吗?这意味着李广一定有问题。

而且你还指责卫青养寇自重。请你注意,卫青之所以没有穷尽匈奴的原因,全部与李广有关。卫青与匈奴单于决战却没有尽全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兵力被李广分了。而李广呢?第一没有及时赶到战场,第二赶到战场也不跟进,第三在战后总结时自杀身亡,导致军心彻底崩坏,完全不可能继续决战。

你如果觉得卫青应该继续追击匈奴,那你就要帮助卫青解决李广后期的问题;你如果觉得卫青得到李广的兵力之后应该继续追击,那你就要帮助卫青解决李广自杀的问题。你觉得卫青找李广要报告是逼死李广,那我告诉你,每天早晨学校里的老师都会找学生收作业,每单生意老板和客户都会在期限之前催促你交工,每个政府都会限定时间要求工作人员交付任务。用这样的事来推脱责任,我只能进一步认为李广不顾大局。在当时,李广完全可以选择用继续追杀匈奴来证明自己,甚至可以直接请求卫青给自己机会将功折罪。但是李广就用如此简单的催促文书的事情自杀了。我还可以告诉你,以历史记载的卫青的为人,所谓卫青要求长史催促李广幕府对簿导致李广自杀一事,很有可能是卫青为自己的幕府背锅。因为正常来讲,上级领导要求自己秘书向下属单位催办事项的频率不会很高,一般是下达要求,到期之前问一两次,上级秘书才是具体催办人,并且会根据领导此前要求的时限,划定一个较早的时限,然后多次催促下属单位的秘书交办工作。从这个基本过程来讲,李广面临的问题应该是责任没办法推卸,要知道这次出兵他既不是自己独立带队,也没有上级可以背锅,却有一个平级的右将军,所以他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完全没有办法推卸责任。这也就是为什么李广幕府后期两三天、未进行任何战斗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完成总结。显然真实情况是李广幕府根本就无法下笔作书,特别是无法与赵食其幕府对簿。双方没有可能形成统一口径。在责任显然无法逃避的情况下,李广选择了对汉军伤害最大的处理方式:说什么不能复对刀笔吏,自杀。

我之前说了,李广在此战中始终都是在搞意气之争,根本就不是作战体系内的合格将领。现在我还是这个看法,李广始终都是在斗气。一旦知道他斗气的对象是素称宽厚的卫青,那么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得到:

只有宽厚的领导,才会遇到斗气的下属。

李广自杀绝对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卫青的问题,而是李广的问题。

另外说一下霍去病。

霍去病所部在当时实验了一种新的军事编组方式,不设裨将,而是以大校代替。我们可以说当时霍去病汉军尝试了“师改旅”。霍去病的实验是很成功的,非常适应当时匈奴的环境,达到了封狼居胥这样的军功顶峰。我们可以明确说,李广那个什么“势不屯行”之类的话,在霍去病军改的大背景下,纯粹是胡扯蛋。他根本就不是在讨论后勤压力对作战的影响,而是在反对军改。

李广这样自杀,绝对有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一定是李广自己的。

通宝推:武工队,
家园 你说卫青养寇自重?罚你去卫青墓跪三天。自己执行吧。
家园 李广很大程度就是在推卸责任

如果是他的责任大不了一死,把问题交代清楚下属的责任才能真正撇清,现在他自己一言不发也没有成文的奏章就自杀,死无对证,这样他的下属面对赵食其的汇报怎么拿出解释,这种不负责任的扔挑子是真的爱兵还是爱自己?司马迁再想给他洗白也没法解释为什么李广能拿出杀霸陵尉的奏章临死却写不出责任汇报?反正都要死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他要真把责任都写出来扔自己身上,卫青说不定还可以给他转寰一下的。

家园 奴性强的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但不适用于飞将军
家园 关键是获胜后专程羞辱李广时卫青带不带大部队

“你说“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我想你的意思应该是李广部当时有可能没带大部队,企图反击我所说的李广不知道带少量精锐先赴敌、军事指挥能力低下的问题。

当然,你说的语焉不详,回头你也可以解释说你认为李广的确带着大部队。”

小林子军事理解力有问题还是故意装傻?李广部队为所谓的任务,不得不分兵多路,如果有一路成功越过沙漠,那是李广无能,一路也没过去,卫青取胜也不能带大部队按他自己给李广规定的路线返回,那就是任务本身就是陷阱!卫青系统为限制李广不择手段!

李广有个办法可以立功,就是根本不听卫青命令,直接沿着水草丰美的漠南草原东进千里,与霍去病合击左贤王,那样功小了死罪难逃,卫青败了或战果小却诬蔑他一样死罪难逃,赢了也是白打的,还主动配合霍去病。

“而且你还指责卫青养寇自重。”

我什么时候指责卫青养寇自重了?他有这个动机和本事吗?

我认为李广总结未能封侯原因是隐喻自己没有养寇自重!“李广难封“,有他当榜样,养寇自重就成了很多有才干将领的首选项。

李广自杀导致军心崩坏也是卫青和汉武帝自找的,况且功高赏低的李广已经把自己命和儿子命搭上了

“你如果觉得卫青应该继续追击匈奴”

追了200多里还不叫追击?即使这样斩获才19000,损失相当,明显是对手主力从容撤退,单于断后,结果也没能擒获。卫青是用兵水平差(跟霍去病、李广比),不是什么应不应该追击问题

家园 卫青没这本事也没这动机,李广有但没做,后世引以为戒

卫青没这本事也没这动机,李广有但没做,后世引以为戒,结果区区草原强盗养痈成患

家园 你说彭德怀下围棋,有水果鸡蛋蔬菜供应就不比金家三代高明?

你这是什么逻辑?用不用我请你读读什么叫"反对绝对平均主义"?

家园 胖子,你又食言而肥了。

迷途笨狼: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

这个帖子,是你上一个帖子。你发了这个帖子,我批你“你说卫青养寇自重?罚你去卫青墓跪三天。自己执行吧。”然后你矢口否认,说“卫青没这本事也没这动机,李广有但没做,后世引以为戒 ”。那就看你说的什么。

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 半新

卫青走东线见李广所部一定带着剩余大部队?大军不走好好的水草地专走沙漠戈壁地带?真那样就不是和匈奴损失相当的问题了。即使这样,14万匹马出塞,返回不到3万匹,卫青所部剩下几成?

他见李广就是为羞辱而羞辱,事后居然——“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他的战绩——“适值大将军军出塞千馀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彊,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驘,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大将军军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迟明,行二百馀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馀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馀粟以归。

大将军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后击单于。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得前将军、右将军。大将军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前将军广,广自杀。右将军至,下吏,赎为庶人。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是时匈奴众失单于十馀日,右谷蠡王闻之,自立为单于。单于后得其众,右王乃去单于之号。

对比下霍去病——“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千馀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难怪河里有人说霍去病是卫青集团害死的

李广就是没学会养寇自重,他后悔杀俘真的是不觉悟?隐喻罢了

你的文字本不值得全部引用,我就是想让大家看看你都写了什么。你拉拉杂杂一大通,实际有效文字不过这么几句:

卫青……他的战绩——“……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大将军军入塞,凡斩捕首虏万九千级。……”

对比下霍去病——“……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

难怪河里有人说霍去病是卫青集团害死的

李广就是没学会养寇自重,他后悔杀俘真的是不觉悟?隐喻罢了

你写了这么多,实际上就写了这么四句话,用大量无用信息形成噪声来干扰有效信息,增加阅读难度,浪费大家时间,你也是够了。

然后你自己说完,你自己又就着唾沫吃下去了。

还说什么“隐喻罢了”。脑补就脑补呗,准你脑补,脑补你得有相应的事情可以做支撑,连个支撑都没有,强行脑补。最可怕的是,脑补完了自己又不认了。那你还脑补什么。

我给你讲个故事:

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

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於大行,又谓重也肥。”

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我看你不是迷途笨狼,你是个胖子。

家园 卫青羞辱李广还专程?还带大部队?你这是污蔑汉军要火并啊

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这句话我已经解释的很细了,就是你回复的帖子。但是我看你这样回复,读者会找不到你回复的是什么帖子。我现在把你的帖子和我的帖子列一起。

迷途笨狼:关键是获胜后专程羞辱李广时卫青带不带大部队

林风清逸: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李广显然带着大部队。

你看你说的啊:

我认为李广总结未能封侯原因是隐喻自己没有养寇自重!

我们知道,卫青、霍去病都封侯了,而且他们的部下很多都封侯了,和李广同时出塞的很多人,都封侯了。现在你说:

“我认为李广总结未能封侯原因是隐喻自己没有养寇自重!”

我说你污蔑卫青养寇自重冤枉你了,我应该说你污蔑以卫青霍去病代表的汉军将士都在养寇自重。都到这样了,你也不用去卫青墓下跪了,你应该直接去茂陵自裁。

李广是历史名人,但是这不妨碍李广有瑕疵。批判李广的时候要十分小心,不能被人带到批判中国的邪路上去。我一直都很注意这个分寸。我批判李广的都这么小心,结果你一个粉李广的却肆无忌惮。都已经到了污蔑汉军将士能够立功是因为养寇自重的地步了。我之前在批判三国圈的问题时说过,有些人表面上是粉诸葛亮,其实只是以诸葛亮为武器去污蔑其他全部历史名人,是粉了一个诸葛亮、黑了全部中国人。你现在做得和他们没有分别,你是粉了一个李广、黑了全部功臣。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这句话我重复三次,就是想提醒大家一个问题:

那种所谓的狂热粉丝,他们毫无理智的狂热行为,并不像他们表面那样真的是拥护自己的明星,甚至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坏人。

文化大革命早就证明了这个道理,疯狂的个人崇拜真的是崇拜毛泽东吗?恰恰相反,进行疯狂崇拜的人,正是真的要反对毛泽东的人。

这些人就是要用所谓的狂热拥护,来裹挟民意,欺骗判断能力低下的人,从而掌握道德制高点,胁迫世人跟从他们的决策。迷途笨狼这个人,素来的表现都是很糊涂的,正是被欺骗的易感人群,并在被欺骗之后,成为为虎作伥的伥鬼,自觉、自发、自动地发挥反动消极作用。

现在为了维护一个李广,他对包括卫青在内的功臣们的攻击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哦,李广没有封侯,他迷途笨狼都已经归结为没有养寇自重了!

还列举卫青出塞的战功不如霍去病来扯什么卫青水平差。说什么:

卫青是用兵水平差(跟霍去病、李广比),不是什么应不应该追击问题

这个问题在之前的帖子里我已经说过了,可是他满脑子都是狂热,已经到了完全不看的地步了,但是我还是要他看:

请你注意,卫青之所以没有穷尽匈奴的原因,全部与李广有关。卫青与匈奴单于决战却没有尽全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兵力被李广分了。而李广呢?第一没有及时赶到战场,第二赶到战场也不跟进,第三在战后总结时自杀身亡,导致军心彻底崩坏,完全不可能继续决战。

你如果觉得卫青应该继续追击匈奴,那你就要帮助卫青解决李广后期的问题;你如果觉得卫青得到李广的兵力之后应该继续追击,那你就要帮助卫青解决李广自杀的问题。你觉得卫青找李广要报告是逼死李广,那我告诉你,每天早晨学校里的老师都会找学生收作业,每单生意老板和客户都会在期限之前催促你交工,每个政府都会限定时间要求工作人员交付任务。用这样的事来推脱责任,我只能进一步认为李广不顾大局。

这一段文字,在我的回帖里面很靠前,但是笨狼完全没看见,还在那里机械地重复什么“卫青是用兵水平差(跟霍去病、李广比),不是什么应不应该追击问题”。

笨狼始终坚持认为李广这个人能力突出,对此我只能有限度的赞同,但是不论李广能力如何,我始终强调一点:

李广这个人不顾大局。

在责任显然无法逃避的情况下,李广选择了对汉军伤害最大的处理方式:说什么不能复对刀笔吏,自杀。

卫青与匈奴单于决战却没有尽全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兵力被李广分了。而李广呢?第一没有及时赶到战场,第二赶到战场也不跟进,第三在战后总结时自杀身亡,导致军心彻底崩坏,完全不可能继续决战。

我之前说了,李广在此战中始终都是在搞意气之争,根本就不是作战体系内的合格将领。现在我还是这个看法,李广始终都是在斗气。

就算卫青在集结了李广所部之后打算继续追击匈奴,他如何面对李广自杀之后陷入混乱的军心?十几万哪,思想工作谁来做?军前自杀,你不明白李广在做什么吗?

我们将李广在此次出塞时的全部行为串联起来,可以形成一条证据链:

1.分兵进军时,李广拒绝担负分兵任务,为个人争功;笨狼认为,李广争功就是对的,那请问,别人就不能争了?

2.强令负担分兵任务后,李广不能执行,而是严重迟到;笨狼认为,这是有客观因素的,笨狼同时认为,李广是名将,但是,笨狼始终回避了能够解决客观困难的名将与被客观因素限制的格鲁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3.迟到之后,李广部没有追随已经追击的主力进攻,而是停留在漠南;笨狼对此的反应是看不见。

4.会师之后,李广拒绝上交总结,自杀,导致军心混乱,卫青这路汉军无法继续执行决战任务,被迫撤军。笨狼无视这一后果,只将目光截止到李广自杀这一时间点,但是在评价卫青时,又以整个战役战功偏小、也就是将李广自杀以后导致汉军被迫返回、以至于虎头蛇尾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卫青。

在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四个证据点,构成了一个完成的链条:

李广在整个过程中,全都是在拖后腿。

听其言,观其行,你嘴上说得再好听,实际行动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你嘴上说你是忠心的,是为了大局,但是实际行动中只是为了个人争功,甚至为此不顾大局、败坏大局,从哪里看出公忠体国的素质了?

李广此人,只顾个人意气,不顾大局。但是军队是什么地方?军队,是无数人组织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的地方。李广不能理解这一点,不能做到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他不是一个适应军队体系的合格将领。

笨狼围绕这个证据链,一会儿跑去说李广能力强卫青能力差所以卫青战果小,却忘记正是李广不能完成任务并军前自杀才导致汉军无功而返;一会儿又跑去说李广争功不成是卫青打压他,却忘记李广争功成了又会打压谁;一会儿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对别人说什么“后勤”、“步兵分队战术”之类“让人听不懂”的词汇,说李广像霍去病一样优秀,一会儿又跑去说李广不能像霍去病一样带领大部队带领小部队都能如臂使指灵活机动,一到“势不屯行”的时候就抓瞎了。

你这样跑来跑去有意思吗?

李广是斗气,我看你也是这样。

通宝推:mezhan,青色水,
家园 没有霍去病,卫青的光辉仍然远非李广利能比的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

元朔元年春,...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

明年,...;令车骑将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阙。遂略河南地,至于陇西,捕首虏数千,畜数十万,走白羊、楼烦王。遂以河南地为朔方郡

其明年,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馀人,众男女万五千馀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

>>>卫青从一名与李广,公孙敖并列的普通将领直升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靠的就是上述赫赫战功,这时霍去病连个影子却没有,敢问没有霍去病,李广利怎么就"不比卫青差多少"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