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低级笑话非此莫属啊.
两人打法差不多,但更远距离外线作战难度更高
换个位置,卫青军事水平比李广利强不了太多,否则汉武帝学费也忒大方了
十几年前网络评论员手段,有两项小林子用的最熟——
“ 7、某些论坛人气不错,网友信用度比较高,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制造一种混乱,通过似是而非的文章进行干涉,跟贴作非理性的故意曲解、制造误会和争辩,转移网民注意力。
8、海外网站较难控制,当不能主导论坛舆论的时候,可以采用大量短贴、无实质内容贴、非理性贴进行刷屏,令版面充斥无意义的混乱,使读者失去兴趣,这样达到避免反动思想流通传播的目的。”
不过对老读者没什么用,至于新读者,能把讨论读到这里的,那也只有反作用
顺带提前下个通知,有空我会专门写篇李广的主题文章,由本贴中部分讨论组成,提前做好准备
为了培养网络评论员的工作技能和合作技巧,特编写本工作指南,供全国各省市的网络评论员培训班使用。
总则:网络舆论战争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为了祖国母亲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每一个网络评论员必须时刻准备着用自己的智慧和艰苦劳动保卫共和国的网络防线。
基本工作方法:
1、在工作时间内必须每小时至少查看一次工作邮箱,时刻注意领会上级指示的最新精神。
2、网络评论员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合作,根据工作需要,将由跨地区、跨专业的网络评论员组成工作小组,执行特定的任务。在有必要增加人员时,上级将从其他小组抽调人员加以充实。
3、基本工作方法:日常工作按照网站分小组,每个重要网站的有关论坛由一个小组负责。日常工作是按照总体方针,维护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遇到突发事件,则按照上级部门的专门工作组的指令行事,暂时停止日常工作,把有关人员资源投入到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工作。
4、网络评论员要善于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必需有多个不同的网名,而且不同的网名要发表不同风格的文章。必要的时候,可以由不同小组成员制造网友辩论的假象,然后由第三方推出强有力的证据, 把公众舆论引导到第三方。
5、某些网络谣言出来的时候,必须尽快搜索到谣言的首发地点和首发人,然后勒令网站管理员删除原贴,网络评论员则拷贝内容,以不同的IP地址发表自己就是事发所在地的当地人的申明,然后由版主或以其他网友身份指出:他的IP地址不在事发所在地,该消息纯属谣传。
6、必要时可以制造更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吸引网民视线,然后很快澄清该消息纯属谣言。
7、某些论坛人气不错,网友信用度比较高,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制造一种混乱,通过似是而非的文章进行干涉,跟贴作非理性的故意曲解、制造误会和争辩,转移网民注意力。
8、海外网站较难控制,当不能主导论坛舆论的时候,可以采用大量短贴、无实质内容贴、非理性贴进行刷屏,令版面充斥无意义的混乱,使读者失去兴趣,这样达到避免反动思想流通传播的目的。
9、不断学习,提高文字水平,学会使用不同的文笔风格写作,善于模仿他人文笔,这是网络评论员的基本功。
10、学会与网友交流的技巧,与网友私下打成一片,获取网友的信任,尤其是那些文章有影响力的网友。如果有可能,争取一些重要论坛的版主位置。
11、培养高超的判断力,能够在诸多贴子中迅速找到真正有影响力的帖子和写手,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12、注意培养政策法规意识,不可误解当前的工作精神。注意吃透上级指示的近期发贴类型实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3、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一定要制造真假难辨的形象,成为一个不容易被鉴别身份的人。不仅要熟悉我们的观点,更要熟悉对方的思路,知己知彼。
14、网络评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任务,不被困难和误解阻挡,不在乎表面上的面子,做到任何情况下不会真正被对方激怒,永远保持理性、冷静的心理。
15、网络评论员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在各种富有迷惑力的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
16、网络评论员实行小组监督和纠察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其工作成绩由上级有关部门评定。
以上16条,是网络评论员的工作指南。希望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落实贯彻,在“保先”运动中争做先锋。
到了乱扣帽子地步了,上级能给你打高分???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继续胡搅蛮缠就是,十几年前网络评论员手段,有两项小林子用的最熟(估计是拔尖的)——
“ 7、某些论坛人气不错,网友信用度比较高,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制造一种混乱,通过似是而非的文章进行干涉,跟贴作非理性的故意曲解、制造误会和争辩,转移网民注意力。
8、海外网站较难控制,当不能主导论坛舆论的时候,可以采用大量短贴、无实质内容贴、非理性贴进行刷屏,令版面充斥无意义的混乱,使读者失去兴趣,这样达到避免反动思想流通传播的目的。”
老读者有数,新读者在河里泡久了就清楚了,当然,小林子换马甲又能掩藏风格的话难说(前提是别被老网友指认)
笨狼为李广说公道话为的是有能力有贡献却被算计甚至两千年后还被诬蔑的人才!李广没被封侯,是被故意压制结果,如果养寇自重早如愿了!
我们将李广在此次出塞时的全部行为串联起来,可以形成一条证据链:
1.分兵进军时,李广拒绝担负分兵任务,为个人争功;笨狼认为,李广争功就是对的,那请问,别人就不能争了?
2.强令负担分兵任务后,李广不能执行,而是严重迟到;笨狼认为,这是有客观因素的,笨狼同时认为,李广是名将,但是,笨狼始终回避了能够解决客观困难的名将与被客观因素限制的格鲁希这二者之间的矛盾。
3.迟到之后,李广部没有追随已经追击的主力进攻,而是停留在漠南;笨狼对此的反应是看不见。
4.会师之后,李广拒绝上交总结,自杀,导致军心混乱,卫青这路汉军无法继续执行决战任务,被迫撤军。笨狼无视这一后果,只将目光截止到李广自杀这一时间点,但是在评价卫青时,又以整个战役战功偏小、也就是将李广自杀以后导致汉军被迫返回、以至于虎头蛇尾的原因全部归咎于卫青。
在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四个证据点,构成了一个完成的链条:
李广在整个过程中,全都是在拖后腿。”
1、决战打完了追击了200多里没追上,还集结李广部继续追击?往哪追?难道前面打得不是胜仗,非得集结李广部,当初怎么命令人家走冤枉道呢?
2、从汉朝到清初,说说哪次北伐大军走卫青给李广安排的路线的?强行下达这样的陷阱任务是害人还误国!
3、卫青出塞千余里,李广行程一点不少于他,倒退回来再跑千余里?
4、已经撤军了,卫青耍小心眼坑李广导致军心混乱是以后两千年的事情,现在居然为吹捧他掩盖真相黑真正的有功之臣,相信未获得应有荣誉地位(先不说钱)的真正人才就知道该怎样选择了。
不顾大局的是卫青等顶级既得利益者,还有后面两千年不顾事实污蔑汉家英雄的大小奴才,不是仅仅不给小肚鸡肠权贵面子的李广!
就凭你脑补么?
即然参与了这个话题,索性说透。
以史记及汉书为资料。在宏观上对照卫青与霍去病几次战役的情况。
具体请参照史书资料不多举例。
我的疑问是,卫青的几次作战有具体细节的描述,然而霍去病的几次作战细节缺失。
简单说,霍的仗是怎么打的,细查资料,除了受降一次,全无细节。
与此相对照,霍的战功却是罗列备细,斩了什么人,斩了多少等等,都有详细说明。
尤其漠北一战,卫青打的当相艰苦,然而战功却不及霍去病,霍的战功非常显著,然而作战过程却是如此模糊,不但史记没有记载,汉书一样不写一词。
此疑问不为争论,提出来听听大家高见。我也做一些猜测。
1: 霍的战功应无不实。
2: 霍作战细节应不是史家有意隐藏。
3: 霍的几次作战,应没有苦战硬仗,以歼灭敌方非战斗人员为主。
4: 所以史记汉书才有对霍战功”亦有天幸“一说。
历史话题,争论的目的是增加对历史的理解,不想看到争吵。
最近也在读党史,有感以斗争求团结,战争年代环境残酷,所以有斗争,现在只是休闲时争论一下,又到年底,祝大家心情舒畅,过个好年。
霍去病的作战记录是否详细,这个问题我原先并未注意过。因为长久以来大多只是简单的看一看历史描述,很少会深入挖掘细节。对于旁观者来说,很多大体的过程已经足够有一个粗略的认识了,所以一直没有关注这个问题。
细节记录应该是涉及到汉代文书工作制度的要求。这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是制度不完善,所以缺少记载。看卫青漠北之战的情况,决战之后,卫青立即组织战斗总结,各将领的幕府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看情形很像现在政府文书体制里的上级部门要求下属部门上交总结、然后上级部门汇总形成整体总结的样子。结果这样一个正常的文书征集过程居然逼死了一个独立下级部门的主官。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审计找某个部门要总结,结果他们负责人说反正都是死干脆自杀了,然后舆论谴责审计部门逼死人命。卫青部是传统的汉军编制,其实找下级部门要总结应该是正常行为。而霍去病所部当时是以校尉代裨将,尝试了新型作战编制。我不知道校尉和裨将在幕僚机构的设计上具体有什么不同,这会儿也不顾得查找,不过很显然作为裨将的下级,校尉一级的幕府只会更小。就好像现在的连队,经常也就是有个文书,而到了营部就很丰富了。所以,也许霍去病这种新编军团中的幕府制度还不够完善,记载不够详细,最后战果都是到霍去病的幕府去统计,所以战果记得比较细致,过程记得比较粗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校尉幕府虽然不如裨将健全,但是依然可以实现基本的功能,只是霍去病所部轻飏远飙,战史记录相对于其他军队非常复杂,而且各校尉均非常灵活,变动极大,导致记录非常复杂,汇总之后就更加复杂。再加上校尉军职比之将军略低,政治地位不足,文人投效较少,其他官员不甚关注乃至轻视蔑视,不与其交流,不了解其作战过程,甚至于认为他们的作战是虚假吹牛,嗤之以鼻,这都是有可能影响到霍去病部作战过程记录的。相比之下河西之战有比较突出的要点可以记载,而且易于理解,所以可能才容易记录下来。
面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东西,就熟视无睹,面对自己不可以理解的东西,就认为是天命,这是思维上的懒人常见的表现。比如说霍去病是天幸,说李广是数奇,就是因为不能体察二人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下才是根本原因。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李广因为“势不屯行”就要弄到误期当斩的地步,甚至以为这是卫青有意刁难他;霍去病却直接尝试了新式编组,不要裨将,直接统率各校尉以小部队的形式分进合击,什么“势不屯行”,我直接将部队编组改小,极大适应了漠北干旱少水草的环境。
古人中有一些人越来越喜欢无病呻吟,将外在的遇和不遇作为自己命运起伏的根源,其实是一种软弱的心态和狭隘的视角。外在客观条件的确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社会并不以磨灭其成员为目的,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说到斗争,谢谢你的好意。我暂时不打算浪费力量到某些人身上。有人一身泥巴还硬说是巧克力,但是他尝试将诸葛亮和毛泽东划等号的手段可是相当凶险的,那可是打算将我打成反毛人士的哦。这种心思是很险恶的。不过这样构陷式的手段他玩了很多次了,如果是早几年,我大概会顾忌到投鼠忌器的缘故而妥协退让,但是他来得太晚了,这样的事我见得太多了,所以直接就点明他的企图。其人如何,我早有估计。只是网络上反正不能怎么着他,所以不想浪费时间在他身上罢了。至于笨狼这个人,一直以来我就觉得他稀里糊涂的,且随他去吧。
社会上有那么多心灵脆弱的人,有时候我读了书,都只能把想法放在心里,生怕一说出来,就吓坏小朋友。
你很能说,但是阅读能力有些平庸。我是说的史实,读书不多,不要见笑,但我不生搬硬套,安利拍脑袋的观点。
十年中你那怕抽三个月用心学习军事常识也早推翻你旧文了——
2007-09-21 03:07:56
1259001 复 1258736
flyingcatgm ★
3 我的观点和电视剧没有关系。 1
直接来源于2001年在日本读的一本《改变世界的七场战争》,其中就选择了汉武征匈奴之战。电视剧上映的时候,我正忙项目忙得焦头烂额,压根没看过几眼。至于日本人为什么会和编剧们想到一块儿去。。。那本书不至于会被翻译到中国来供编剧们参考吧?
从这次战役的示意地图来看,卫,霍两军呈离轴前进,没有配合的可能。而之前的几次征讨“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的左贤王部受打击相对颇小(尤其比起满地找呀的右贤王),分出一支军团对其打击是很合理的。
反驳卫青用人不当也就是直接反驳所谓“卫青为执行汉武的命令而将李广置于无用武之地”的说法,因为卫青派给李广的是起重要作用的位置。我不觉得这是立个虚幻的靶子。
对于汉武帝的用人,或许可以说他对后来的李广利有用人唯亲的嫌疑(就是他也是在执行成功征讨大宛这个非常困难的任务后才得以封侯的)。但是对卫,霍,李三将的使用看不出他有这个毛病。
从李广之前三次征讨匈奴的结果来看,对他的处理是合情合理的,若以封不封侯来看的话,李广的哥哥,儿子都得到封侯,而李陵更由于“有广之风”而受汉武重视,他们又有什么比李广更和皇帝“亲”的地方?
说实话,汉武时是西汉第二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如这怎么可能是汉武“任人唯亲”的结果呢?
2007-09-21 03:07:56回复 花↑1”
复 36 阅 80599 2007-09-19 00:26:36看版:人文艺术 导读
全看 分页树展一览主题 共 3 页
O 【原创】谈谈漠北之战卫青对李广的使用: 98 flyingcatgm 字2698 2007-09-19 00:26:36
.O 卫青不把李广放在中军就是怕李广又会轻易被匈奴勾进包围圈 3 青色水 字282 2016-08-15 17:31:54
.O 真知灼见 5 Gr18Ni9Ti 字261 2014-03-06 11:35:19
.O 好钢用在刀刃上 车雨田 字46 2009-10-21 18:01:42
.O 个人感觉:到汉武帝对匈奴实行战略进攻的阶段,李广的时代就 5 老乐 字618 2009-10-21 16:21:01
..O 没有军校,靠个人去悟 okcgb 字148 2016-08-17 21:44:01
...O 李广愿意放下架子跟着卫霍学又不是不行 青色水 字231 2016-08-18 03:20:42
..O 这种现象不仅仅李广有 1 青色水 字180 2016-08-15 21:08:02
.O 李广无功缘数奇 5 淇奥之竹 字418 2009-10-20 17:08:35
..O 写这句诗的王维就不知道军事 青色水 字29 2016-08-15 17:26:32
.O 中古时代之战争 1 王威 字482 2009-08-11 11:15:43
..O 本来还想驳一下 johny 字32 2009-10-21 20:05:05
..O 压根儿就不用占卜 8 江南水 字538 2009-10-21 10:17:10
...O 爽快!有道理! 田舍郎 字0 2014-04-01 10:23:38
..O 说得有道理,见蛋不平,送花得宝! 走西口 字120 2009-10-21 09:33:50
2007-09-19 00:26:36
主题:1256336
flyingcatgm ★
1 【原创】谈谈漠北之战卫青对李广的使用: 98
卫李这段公案流传了两千多年,本人上网近十年,回忆一下,在JC,SC,新浪等地亲眼目睹或亲身参加的大规模讨论,辩论,论战就不下十起。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在这里总结一下。
首先,关于阴受上诫之说的可靠性:所谓”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我是持疑问的,因为这一战汉军的作战对象相当明确,霍去病打击单于,卫青打击左贤王,出发前得知最新情报后立即针对性地变更部署(可惜这份最新情报是错的),也就是说,在汉武的作战计划中,隶属于卫青的李广根本没有对上单于的可能,他“诫”个什么?
其次,从战前局势看卫青有没有故意不让李广参战的可能:前面说过,由于情报错误,导致汉军的作战对象完全出乎预料,“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的霍去病军对上的是左贤王部,而相对较弱的卫青军对上的却是匈奴最强大,且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的单于部。在这种情况下,一向谨慎的卫青还会故意将李广,赵食期所带领的右,前两军置于无用之地(李,赵合军兵力不详,个人估计多则两万少则一万,至少至少五千)?他什么时候变成傻大胆了!
再次,从作战部署看卫青计划的合理性:所谓以正合,以奇胜,在汉匈两军战力相等的局面下,兵行异道的李广军如果能在战斗开始一段时间后及时参入,以他走的道路来看多半是处于侧击或夹击单于的位置上,以李广的身手,率领一支奇兵突然杀出,那战局将是怎样的改变!漠北一战两军厮杀一昼夜,在战局惨烈且胶着的时刻,我相信卫青期盼李广军的心情是和滑铁卢战役期盼格鲁西的拿破仑一样的。而且两个人一样都没等来援军。若要辩护李广军 “道少回远,水草少,势不屯行”,废话,没困难要你将军干什么的,卫青正面苦战单于是不是困难?若说是“军亡导,或失道”,那把向导搞丢了是谁的责任?要说这个“亡”是“无”的通假,这么大的军队岂有不配向导的道理?开玩笑说,如果真有汉武帝的那个“上诫”的话,卫青八成在想,既然李广“数奇,毋令当单于”,那就我来“当单于”,李广负责“往单于背后捅刀子”就行了,他没有想到李广“数奇”起来“背后捅刀子”也捅不着。
再再次,从担任迂回任务的可能人选来看卫青选择李广的必要性:一来李广担任前将军不是说他就只能当先锋,卫青此前的征战也有“右将军苏建、前将军赵信并军”的纪录,难道卫青也存心要和赵信一个降胡过不去不成?二来太史公以为卫青出于私心而“欲使(公孙)敖与俱当单于”而选择李广,那么我要问,难道卫青出于公心就非派公孙敖迂回?公孙敖匹夫耳,勇武不及李广,军心不及李广,惨败,迷路的恶性纪录比李广还多,其他的将军,公孙贺平庸之辈,曹襄默默无名,担任迂回这一重任的除了李广还有谁——至少他最勇猛,最得军心,久在北方作战,这之前还从没有迷过路!卫青是应该优先考虑增大计划成功的概率,还是应该优先考虑让李广立功?而且,如果成功,李广立的功岂不是更大么。
可惜,老将军这次迷路了,卫青派人调查经过,这是他的职责本分。老将军的人生理想破灭了,自杀了,这是他的个人悲剧.
在我看来,后人批评卫青不让李广立功,就如同批评毛泽东让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是为了镀金一样,都是犯了马后炮的错误,我们现在知道漠北之战汉军会胜,我们现在知道抗美援朝志愿军会胜,但当时的卫青不知道,当时的毛泽东不知道,他们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增加胜利的可能性。
资深推荐:无斋主人, 通宝推:笑任平生,jent,okcgb, 铁手 入典。无斋主人 荐,
2007-09-19 00:26:36回复 花↑98 宝推 收藏1 统计 更多 囧↓”
卫青有点像祖大寿,不过后台更硬,主子更英明,他做的部分事是时代限制导致,深度揭批他对中国没什么好处,就不展开了。
李广利用兵后勤难度是他的三倍不止,感兴趣的自己琢磨去。
拿他当任人唯亲好榜样的,绝大多数时候也用不着我出手。
你口气倒挺大"十年中你那怕抽三个月用心学习军事常识也早推翻你旧文了——", "后台更硬,主子更英明,他做的部分事是时代限制导致,深度揭批他对中国没什么好处",然后哪?证据呢?原始资料哪?
你啥都没有装什么装?凭你空口白话就能装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