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卫青的名声 -- 林风清逸

共:💬560 🌺2019 🌵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就涉及两个争议问题:一,李广率的是骑兵?还是骑马步兵?

二,当时汉军是否已经配备带马蹬的马鞍?

关于一,骑兵有个弱点,“马上是条龙,马下是条虫”。王外马甲在骑兵团那本书里说过骑兵全都是罗圈腿,下了马战斗力还不如步兵。在赵武灵王开始学胡人骑射之前中国是没有骑兵和骑射的,只有车兵和步兵,而骑马步兵是骑马行军下马作战。李广的战法很可能是因为他率领的就是骑马步兵。而步射和骑射比,各有优缺点,步兵的弓弩射力更强射程更远防护盾甲更厚重,但处于静止是活靶子;骑射处于运动中不易被瞄准,但骑弓射程短,穿透力弱,在马上其实也不容易瞄准。匈奴主要靠的是局部的绝对人数优势。

具体分析一下:李广四千遭遇匈奴四万,不战而走肯定是不行的,不但无功有过,而且很可能逃不掉,只有迎战!十比一的人数差距,无论如何都是被包围的情况,是全体骑兵冲锋来场混战?还是发挥汉军训练和装备优势结阵抗战?还有比李广更好的战法?以步射怼骑射,匈奴的伤亡损失远比汉军大,这也是汉军才来了一万援军,匈奴就退兵的原因。

第二个争议问题,中国从何时开始出现马蹬,这决定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在马蹬出现以前,胡人也没有骑马砍杀的战法,骑射仍然是骑兵主要作战方式。早期汉军骑兵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沿习来的双手执长戈击刺,下马用短剑斩首。史书记载三国时关羽杀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之一时还是说“刺…于马下”然后下马取其首级。马蹬据说是东汉时期才出现,骑兵才能采用重心倾侧的方式从马上劈砍,然后才出现更利于马上劈砍的刀,最初的刀就像把剑从剑脊处一分为二的半把剑,因为刀柄末端做成环状便于用带子悬在手腕上,所以被称为环首刀。

从骑射到骑马砍杀的战法改变始于何时,何时普及,一直有争议,环首刀的出现就更靠后了。

家园 今天也看到这个了,干脆跟阿富汗一样,别让孩子学

过去的历史了,直接就从2013年开始学吧,长大个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园 敌人已经打到这种地步了,还有人说我们神经过敏
家园 匈奴人被整残了以后的报复手段

汉武帝时代的一些策略是有问题的。我不是说他不该进攻匈奴,而是他对匈奴的态度过于集中在“消灭”这个方面。当然,我这个看法也许是受后来历史记载的误导了。

家园 儒家振兴与中国衰落总是同时出现

对比一下历史大势:

春秋末期 孔子开始建立儒家 鲁国等国衰落

战国时期 东方六国儒家势力较大 东方六国被秦国吊起来打

秦朝 焚书坑儒 秦朝统一六国并打到越南,领土向南几乎翻倍;向北击退匈奴

汉朝

西汉前期 黄老治国 初步实现内部整合、统一,为历史转型做好充分准备

汉武帝时期 开始重用儒家 前期依靠文景时代积累,基本干掉匈奴;后期问题日益严重

昭宣时代 在儒法之间有所摇摆,法家(汉宣帝一派可以粗略说成是法家系列)仍在执政 经营西域卓有成效,并继续收拾匈奴

元成哀平时代 儒家几乎彻底垄断政治 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社会危机不可遏制,汉朝朝野就汉朝灭亡形成共识

新莽时期 儒家直接上台做皇帝 天下大乱,一塌糊涂

东汉 坚持以儒家学说为政治学说 名教成为东汉政治理念,豪强地主从开国时代就无法遏制,仅在重法术的汉明帝时代有所遏制;中央出现四世三公这样的儒学政阀,最终在汉室与儒学政阀的搏斗中天下大乱,进入三国时代

三国魏晋 延续自东汉豪强地主的儒学门阀士族开始成形,并最终形成了以九品中正制为基础的垄断人事制度(“网络学术圈”有一些人一边大骂翻案风是炒作、私货,一边企图为九品中正制翻案,反复强调说九品中正制“最初”的目的是遏制豪强世家。打着红旗反红旗),直接搞出了神州陆沉

东晋南北朝 上层社会以清谈玄学为代表的非儒势力兴起,全社会兴起宗教热潮,南北均在胡化和汉化间挣扎,此时儒家以汉化的代表存在,表现出了一定积极性

隋唐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开始兴起,但是儒家开始从事控制宗教活动的行为 以唐太宗为代表的政治家通过军事胜利、严格执法、谨慎用人等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法家和兵家的路子。不过一般也认为这是儒家的成绩。

晚唐五代 各家在这一时期都没有成功表现 军阀混战

两宋 儒家占据绝对优势,并出现理学 两宋的武功我就不谈了。你说和是中华文明内卷化。可是。一般内卷化都是在向外扩张达到极限时出现的,特别是常与孤岛效应相互应和。两宋面临巨大的外来压力,对外工作那么多,结果却内卷化了,不觉得奇怪吗?而且在考察两宋外交的时候,我发现原来两宋的外交是以汉唐历史是否接触为限制的。两宋交流或控制过的区域才是他们的外交范围。换句话说,这帮人完全就是一群吃老本的家伙。说内卷化似乎也对,但是这不符合内卷化的一般社会基础。归根结底,还是儒家自己没有开创能力。

明 明初极力恢复传统文化,最终选定儒家,儒学成为明朝核心理念 这一时期,除了明处搞了一点对外布局,大部分时期都进入到了两宋被动挨打的状态中去了。在明清争论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明朝在西域为什么只触摸到了哈密就停止了。在明末,后金在入关进京前,甚至已经打到了河套地区。但是那时候明朝的防御居然还是集中在辽西……

清代 儒家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清代儒家尝试进行一些务实的改革,这个努力实际上在南宋时代就发生过,但是当时儒家发展的结果是理学击败了实学。到了清初,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在清代还能维持明朝的一些制度、儒学还能够较为正常的存续的背景下(元代整个文明都到了几乎无法存续的危机中),儒学是讲了一点实际工作的,比如颜元就开创了一个实学学派。但是这些努力依然迅速消失,最后还是一些道学家在浪费时间。

我查看历史以后,总的印象是,在文明危亡时代,作为文明一部分的儒家确实可以发挥一定的存续文明的作用,但是儒家本身就是文明陷入危亡的原因之一。

通宝推:水立方,
家园 如果说顶层无人默许甚至推动

那绝对是不可思议了。

还有前一段时间改了黄仁宇作品里海瑞买猪肉那个细节,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

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来与老百姓的思想时,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当初拍板把孔子像放到天安门广场的人,这个人所代表的势力,看起来还是对毛泽东忿忿不平,想要打脸毛泽东。让人鄙夷之余,倒是让我惊悚地想起石狮子嘴里流血的那个故事。中国的儒家文化如果不先进,对外强推根本没有生存力,这边对外推得不亦乐乎,一回头发现驴胶把老窝给抄了。人家老外也不是傻瓜,你连本国人都忽悠不了,拿我开涮呐。

我的思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极致在于解放,肉体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思想。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领导者负有解放追随自己的被领导者的责任:学习,解释,提高;学习,解释,提高。。。。。。只因为,你不能解放你的同行者,你就不能解放你自己。

低端人口这个称谓一出,何须多言,极致不过是美国的大一号的翻版而已。

通宝推:Aldebaran,侧翼,躲雨的猫,秦波仁者,龙眼,
家园 崔紫剑的事情让我觉得更可怕一点

先是宁夏中卫的一个回族女研究生和汉族谈恋爱被阿訇阻扰(本人早已退教,阿訇通过其父母施压),该女向崔紫剑求助,崔写了一篇公开信给宁夏中卫的党委,宁夏中卫的党委就出手了,然后崔就微博禁言了,其新疆的领导应该对本人施压了。一个乡村野阿訇能通过县党委跨省对共产党内的干部施压,并在网络上禁言,这事是啥性质?

崔的事情还没完,前两天网友发现青海海西州挪用扶贫专项资金的一大半翻修绿庙,崔刚被放出来就发文怼海西州,然后又被删光了全部微博,禁言了。这次没有任何说明,整个人就在网上蒸发了。我猜崔现在的感觉和潜伏里的李涯差不多吧

通宝推:尚儒,独立寒秋HK,东海后学,tanhuan,林风清逸,
家园 哈哈李涯我运即国运
家园 毛泽东曾说过

高贵者最愚蠢,信夫?

这些肉食者以为下面各派各族开闹,自己作为仲裁者加以制衡就可以了,又能卖好,还容易统治,只能说是越活越抽抽了。而且往往是善闹者得利,有理者忍气吞声,政府整个一本色大暴露:会闹的有糖吃,不会闹的有亏吃,欺软怕硬呗。

河里以前有河友说习若能使主体民族不被欺压,当成就不朽之名。只能说祖先们早有结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改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国内目前有指责坏人变老了什么的一说, 对社会的上层带头破坏规矩无人吱声,反差很大,其实是上行下效,一点儿也不奇怪。大家以逾越规矩,蔑视法律为荣,还不是上面作出榜样么。绿教这么肆无忌惮,政府一贯标榜的公正公平何在?忍得了一小撮彼君子兮,那就忍得了他们的三姑六婆,忍忍这些吃不得猪肉的宗教人士有何难为呢?

通宝推:尚儒,雄阔天,吃土的蚯蚓,
家园 哦,倒不是说社会风气

不管社会是开放还是保守,坐上母仪天下的位子,无论如何是需要很多资本的

卫子夫出身低微,除了皇帝一时的喜欢,什么资源也没有。卫青的战功是她封后的资本

当然,按照玛丽苏穿越文的思路,应该是皇帝就是要放下佳丽三千非独宠她一人,天下人就是要爱她,就是要将她尊为皇后之位,她不愿意也推不掉,哈哈

家园 宁夏某地的党委已经不是GCD的党委了

这就是一种变质和腐败,忘记了民族平等,宗教自由和婚姻自主这些党的政策、原则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宗旨了。

通宝推:ING,
家园 汉武帝对匈奴是消灭与招降并重

之前的高帝、文景帝时期,汉军根本就打不过匈奴,拿什么招降匈奴?拿女人和贿赂招降吗?谁招降谁呀?宋朝倒是想招降辽国、金国和蒙古呢,人家瞧得起你嘛?澶渊之盟不是刚打个平手就要招降辽国吗?结果差点给人家当干儿子了。到底是谁招降谁?中国倒是很想在南海招降美帝,不把美国的舰队和军力彻底地、完全地摧毁,你也好意思去招降人家?

连汉武帝手下最能打的霍去病都是消灭与纳降并重,才能边打边收纳投降的匈奴兵将一起继续讨伐匈奴单于,更何况其他将领和汉武帝本人了,怎么就不重视招降呢?

匈奴是政权,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草原上统治很多部落的政府,所以必须先摧毁匈奴政权,然后才能招降各个部落。

家园 有马鞍没马镫又如何?关羽未必没用大刀

马鞍本身就是骑兵冲锋和砍杀的稳定器,后来有了马镫当然更好,但没有马镫而只有马鞍,也比裸骑战马冲锋和砍杀更有威力的多。

‘骑射处于运动中不易被瞄准’ 这话有其相对性,对于整日骑马打猎,射飞禽、射走兽的游牧民族讲,在自己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猎杀快速移动的物体,是基本生存技能,和汉人农民种地是基本技能是一个道理。因此汉人胡服骑射只能用来对付汉人,但用来对付老师就差远了,只能勉强依托城防来固守,不能出击取胜,更不能用来千里奔袭,决战决胜。必须有武器装备和战法战术的全面革命,才能战胜匈奴骑士。

而正因为匈奴骑士可以打运动战,在局部制造人数优势,各个击破汉军,所以汉军也不能孤城死守,多点分兵,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以骑兵对骑兵,用武器装备和战法战术的优势,加上持续性的打击来摧垮对手。而李广作为老一辈将领,不是不勇猛,而是号称飞将军,其弓马骑射武艺甚至高于匈奴,所以才被多数骑射不如匈奴的汉军崇拜,也被自夸骑射高明的匈奴人敬仰,就是这个道理。但这种武艺无法推广到全军中去,这么与匈奴对战,只能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焉有不败之理?而应该扬长避短,用汉家强大的国力提升武器装备,建立和磨练正规军和先进战法,以自己优势来克制对方的弱点。

至于关羽是怎么杀的颜良不能只听某位所谓专家的一面之词,《三国志》里是这么记载的: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就是说,当时颜良周围有万众和诸将,关羽怎么可能是先用长矛刺死了颜良,再下马拔出宝剑砍下其脑袋,再收起宝剑,再上马,再持长矛继续冲锋呢?颜良周围的万众和诸将难道都真是土鸡瓦犬,都站在一边发呆吗?将领的一身铠甲有多重?而“马上是条龙,马下是条虫”可是你自己也知道的。史书也说了,袁绍诸将不是在发呆,而是 ‘莫能当’,就是一直在努力抵挡关羽,但关羽太牛了抵挡不住。说明关羽是一直在连续冲杀的,不存在下马砍颜良脑袋再上马的时间空档。因此关羽的 ‘刺良於万众之中’ 和 ‘斩其首’ 是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先扬鞭打马冲过去,然后马上就’刺’,再‘斩’,都是连续完成的动作,同样,敌人来‘当’,而关羽继续冲杀而‘还’ 也是一气呵成的连续动作。因此,关羽使用的兵器应该是可刺可斩的长长的利刃,所以非常可能就是直刃的长刀,甚至就是环首刀,或者是马槊或长戟。

你要看史记里描写卫青霍去病他们的杀敌,也是动不动就斩首几千几万。这也不可能是先刺死或射死,再下马一刀一刀地砍脑袋,那么队形就全乱了,敌人再杀回来,自己的脑袋就都没了。应该也是‘刺’和‘斩’一气呵成,连刺带砍。而环首刀是西汉就有的,有出土文物做证据,不知有何疑问?而从关羽的战法看,到东汉时期,骑兵的冲杀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了,和有没有马镫没有关系,唯一区别是,在明确已经有马镫的南北朝时代,马上武将的双手全都解放出来了,可以双手各持一件不同的长兵器,比如魏天王冉闵在作战时,经常左手拿双刃矛,右手拿钩稽,胯下是一匹朱龙驹,万人难挡。而汉朝骑兵要一手持缰绳,一手策马,然后接敌时再举枪或举刀杀敌,所以环首刀可刺可砍,以及不容易在换手时把刀掉落的优点都非常突出,所以成为汉军骑兵的制式兵器。

关于关羽的独门兵器,台湾有个历史专家在东森电视台的关键时刻节目里拿出过一张南北朝时期(离三国时代不太久远)的关羽画像照片,里面的关羽手拿的是一把与现在京剧和电视剧里类似但又不太一样的三停刀,主要区别就是刀刃更长,更直,而刀柄没那么长,整个刀有一人高,刀刃占去一半,除了侧面的分叉,靠前的那个刀尖的刀背一边是直的,是向前的,另一边的刀刃是略带弧形的,所以类似于偃月的形状,就是半月形状,但刀面窄而尖锐,因此是可以直刺的,更可以砍斩。而现在京剧和连环画里的青龙偃月刀把弧度搞得过于夸张,连刀背都弯过去了,就不叫偃月,而是新月了。

所以现在的青龙偃月刀应该叫青龙新月刀,有绿教化的嫌疑。不是太开玩笑,下面是我搜索其他战争题材而发现的图片,看到下面那个中亚武士手里拿的兵器了吗?就是典型的青龙刀,只不过小很多。而三国戏剧的大量兴起是从元朝开始的,之前以口头和书本传承为主,那时没有复印件和照相机,很难把南北朝时期偃月刀的形状描绘出来,以后在元朝因为中亚或草原地区兵器的引入而改变了刀的形状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也有可能那个外国武士(估计是某国的战争电影)手里拿的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斩马刀。

抛砖引玉,大家可以深入讨论。

点看全图

家园 《史记》贬低卫霍拔高李广

黄震这段话的重点可不是“今看其传,不值一钱”,而是“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太史公被去了势,在《史记》里对汉武帝的先人自刘邦以下没一句好话。而贬低卫霍拔高李广自有为自己和李陵辩护的关系在内。

太史公开说卫青,首先就贬低其出身,而且还是要说他老爸的坏话。说“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这里说卫青的生父和平阳侯曹寿的小妾卫媪通奸生下卫青。

问题是《汉书》里这段可不是这样“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侯家。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这里“卫媪”只是“僮”,奴婢之意。

一字之差,《史记》不但说卫青是私生子,而且还要说是他老爸给主家戴了绿帽的产物。而《汉书》就持平多了。即没有回避卫青的低贱出身,也没有诬蔑卫青老爸的人品。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史氏抑扬予夺之妙”。

而卫青一生有大功于世,而人品又无可指摘,于是就“以和柔自媚于上”。皇帝信任你,那么你卫青就一定是个拍马屁的。鸡蛋里面挑骨头说的就是司马迁这种人啊。

家园 司马迁还是没法完全掩盖卫青

被曰:“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还,告被曰:‘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觽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典型的一个高端版的李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