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言过其实者必非忠信 -- 林风清逸

共:💬48 🌺338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铿锵有力~
家园 谈不上架空

东汉的政治格局是宦官——外戚——士族,三足鼎立,宦官和外戚是程度不同的皇权延伸,在这个政治构架中,皇权很难说被架空。

宦官,外戚,一纸诏书就能换人,至于士族嘛,搞个“党锢”呗,都不是啥大事。恒灵二帝都是很有手腕的皇帝,只是嘛,得罪知识分子狠了点,后世被骂得厉害。

但是呢,真正动了换汉心思的倒是士族,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袁绍、袁术兄弟,董卓都不能算。说实话,诸葛亮的评价无论高低还有个底限,袁绍可以说是最被低估的汉末英雄了。

按古人的说法,篡立之事,毕竟是逆天行事,袁家本来有长寿的基因,但从袁绍开始,好像都减寿了,一直到袁世凯认了袁绍当祖宗,称帝不久就死了,冥冥中似有天意。

家园 党锢的终结是以黄巾大起义为代价的,不是小事
家园 白莲花
家园 党锢分一期二期的嘛

一期也没啥大事。

黄巾起义呢,一大远因还在刘秀身上,太相信谶言了。更远就是西汉人的政权合法性依据五德说,司马迁还往秦始皇身上编什么水德,编也编不圆,连《史记》里都矛盾重重。

这下可好,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大豪都起了心思,黄巾是土德,袁绍也是土德。偏偏曹家是火德,当时场面就有点尴尬了,还好曹丕是文人啊,点了颠倒黑白的天赋,硬生生的算自己是土德,起个年号黄初,完事。

家园 《陈情表》是很出色的政治文章

这几天不小心又被某些人带歪了,光顾着扯淡了。和那些人说话全都是各种无聊的相互攻击,不长进。还是把精力用到正经事上。

-------

中国古代文学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很多都被简单的视为抒情作品,这其实是狭隘的文学观。这种狭隘的文学观虽然可以解读出作品某一个侧面的深意,但是往往忽略其整体,最终导致以偏概全的后果,不能够充分掌握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古人早就说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已经不能彻底传递完整的信息了,如果我们再解读的时候再以偏概全,那就就会导致更多的信息损失。这样一再损失下去,很容易就会导致路越走越窄的问题。自来文人墨客多走上矫揉造作的琐碎悲情道路,大体是与此有关的。

从狭隘解读的情况来看,《陈情表》是一个典型。安子顺赵与时说什么读此不落泪者必不孝云云,甚至已经发展到了道德绑架的地步了,更是典型误读中的典型行为。

说句题外话:安子顺赵与时等辈身处一个趋炎附势裙带关系的汉奸集团,有人说他们也许是干净的。不过他们既然身处其中,不干净的可能性只能比干净的可能性要大。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从中获利的人,再干净也是吃人血馒头的。

《陈情表》是一篇感情深挚的文章,但是《陈情表》首先是“表”,是臣子向君主表露意图的政治公文。考虑到李密此文必然要公诸于世,那么夸张一点说,简直就是露布。面对这样的文章,单纯地敞开脑域备足纸巾准备去表演一下被感动的演技,是很谄媚的一种行为。《史记》有傲岸不群的毛病,但正因为此,看谄媚的毛病看得最敏锐。所以《史记》有一句话:“于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这一个“助”字,闻名天下。安子顺、赵与时,可谓善助。其实一般的谄媚还不算最可怕,最可怕的谄媚是不知道自己谄媚。

和安子顺、赵与时的理念相反,世人对《陈情表》早有其他解读: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官职不详)。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这是一个经典的政治文献。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晋武帝要笼络人心,以李密为棋子;李密则要避开敏感时机,逃离漩涡待时以动。双方你来我往,往复出招,最后李密以一篇《陈情表》,实现了双赢。

《陈情表》是一篇双赢的文章。晋武帝要孝的旗号,追根结底还是要名,以名驭人,李密写了这样一篇经典的名文,给了他极大的名;李密也不想在这样一个时机重新入仕,因为这种纯粹被利用、摆起来给人看的入仕,会直接造成政治生活中的很多困扰,所以推拒是最佳选择,如果不会掉脑袋的话。一篇《陈情表》,实现了完美的拒绝。

谄媚是一种病。谄媚的本质是屈从权威。理学家解读《陈情表》,是以自己的政治理念强行攀附经典。这种手法,他们也用在吹捧自己的观点上。比如说理学家讲自己的学说的正义性,不是说究竟有多好来谈,而是特别喜欢说自己的学说是尧舜禹的传承,是周公制礼作乐的礼乐。但是你要因此说儒家将周公拉去做大旗,用权威吓唬人,他们又不承认周公是儒家。可是你要说周公不是儒家,他们又会跳出来说,周公的礼乐都是儒家的。于是就出现了“薛定谔的周公”。归根结底,这种人就是立牌坊的婊子。欺上瞒下,欺凌弱小,是谄媚的本质。所以他们会挥舞着道德的大棒,攀附《陈情表》的名声,转而扣上不孝的大帽子。这种行为,和出身于沙漠缺水地区的伊斯兰教规定信徒必须整天搞水洗手洗澡洗屁股有得一拼,就是要通过强人所难来为自己纹上一层正义的纹身。屈从权威的人,对权力的认识是非常邪恶的。如果认识就是邪恶的,那么他们怎么做出正义的事情呢?

《陈情表》出色的文学性,是其发挥政治作用的基础。或者说,《陈情表》的文学性是完成任务的工具。《陈情表》深挚的感情,也是其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这并不是说《陈情表》就没有文学性、没有感情,也不是说其文学性和感情是假的。人都有文采,人都有感情,文采或许还有展示的必要,感情又不是为了别人看的,为什么要展现出来呢?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呢?这种展示,就是有目的性的。这个世界上有表演的亲情,也有亲情的流露,前者是假的,后者是真的。但是,表演的亲情虽然是假的,但是其本身未必没有真情。李密应该是真的孝顺,无论是真是假,在当时不小心就要掉脑袋的背景下,他在公文里就只能将这种孝顺演得恰到好处。我常常说,做坏事的人都会很周详的考虑怎么做坏事,做好事也不能觉得自己有正义护体就肆意妄为。你有真情,就更加不能胡写八写,弄得全家跟着掉脑袋。李密的写法,将自己的真情和政治文献的尺度良好结合了起来。

如果仅仅停留在陈情表是抒情散文的基础上,那是不能真正看出陈情表的好的。以为只要抒情就好,为文不能自休,掌握不了分寸,那就会出错。阿Q对吴妈说,我想和你困觉,结果他就是流氓。可是阿Q不是抒情么?反过来他要是对吴妈说“你的手真巧”,估计就会有人考虑给他做媒。同样的,如果李密不讲文学性,《陈情表》里直接硬梆梆地说:国朝以孝治天下,乃忍离骨肉之亲,不亦伪乎?白纸黑字的胁迫人家,还揭人老底,即便感情还是那个感情,抒情倒是抒出来了,可能就要被剁了。在《陈情表》里,以情动人是战略,文学性是工具。那种“读《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必不孝”,可谓“见小利而忘命”,格局不大。

以大驭小,以重驭轻,以有余以应不足,那是容易的。格局太小,似是而非,对于这些伪君子,一定要识破。

——

12月27日补充:

上文最后一段适用范围很广。

家园 你查查法轮功兴起用了多久,黄巾兴起用了多久

法轮功兴盛传播发展到政治运动的时间和黄巾十分相似。然后现代中国一经镇压,再也没有兴起。而黄巾呢?汉灵帝解除党锢,马上黄巾就失败了。汉灵帝重新收拾那些因为解除党锢而出来做官的人,马上黄巾就死灰复燃了。

再查查汉灵帝为什么杀陈蕃。

再查查汉灵帝创立鸿都门学。

再查查汉灵帝刻熹平石经。

再查查党锢是在什么时候结束的。

再查查汉灵帝后来在黄巾之后所谓打击军功功臣实际上是在打击谁。

汉灵帝一直都是在干挖儒家门阀祖坟的事。

杀陈蕃,是阻止他解除党锢。党锢就是禁止儒家门阀出仕。汉灵帝直接断人财路一。

建鸿都门学,是建立儒家之外的入仕学派。汉灵帝直接断人财路二。

刻熹平石经,是直接公开儒家经典,打破家学垄断,就好像美国政府强迫微软公开windows全部源代码。汉灵帝直接断人财路三。

在黄巾失败后打击所谓军功功臣,是清理那些借着解除党锢而出仕的人——很多都是儒家门阀的人,比如刘备就是大儒卢植的学生。汉灵帝直接断人财路四。

现在你知道汉灵帝为什么是昏君了?他所有这些举动都是要搞死士大夫啊。

家园 del

del

家园 和我前边说得没矛盾啊

对付知识分子狠了点。所以成了昏君。观点一致啊。

至于说具体狠在哪儿,大概就是上面列的这些。其实这是明面的手段,别的还有,没必要说得这么细。

我想说的就是啊,东汉的皇权“谈不上被士族架空”啊,上面的标题就是这个。不被士族架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说在东汉的政治架构中,士族只是其中的一环。第二层是说皇权对士族还比较强势。

当然,把黄巾和士族直接联系是缺少依据的,只能这么说,在黄巾动乱中,有士族势力掺合其中。毕竟门阀政治在东汉末年只是萌芽。

家园 黄巾起义也是分一期二期的……

至于你说的那什么德,儒家在西汉后期就开始搞了,汉哀帝的再受命简直就是奇葩。

但是东汉最后灭亡的直接原因,不是谶纬,就是汉室要打击豪强与学阀结合而成的门阀世家。

家园 我说了谶纬是远因嘛

因为这个才让士族有想法。

家园 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对此君有关注的河友应该记得,他曾经引用这句话来说明做事不可草率的道理。此君和我这种攻讦也不知道是第几次了,他为此付出的劳动大概够出篇论文。就在这里,这几天洋洋洒洒写了两万多字来攻击我,现在呈“白莲花”状痛心疾首于“被带歪,不长进”?我看不像是辄喜言误以致误不可数,是无法面对只好逃之夭夭吧。

这也是个提醒,能讲出道理,不代表真正懂得并能践行该道理。知识从实践中来——这个道理,此君也是喜欢讲的,不过实践证明,他是个口条实践派。

总结一下此君的行为模式:

林:我今天谈这样一个话题,因为…,所以…。(这一阶段,还是讲理的形式)

我:林兄您这个论据有些问题,论证也不是很严谨。

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导我们:…。(摆事实基本就没有了,开始空谈大道理)

我:做学问不是这样搞法。

林:解甲是个坏人。

我:林兄您说话要讲证据。

林:解甲劣迹累累。

我:林兄您说话要讲证据。

林:我从事着正义的事业,我是好人,你反对我,你就是坏人。

我:你是哪门子好人,你的劣迹有…,证据是…。

林:我被你带歪了,我要做学问去了。

我跟着你的节奏,成千上万字的解释才是被带歪了,简单地归纳一下事实,自然就看出你是个什么人了,这叫做事实胜于雄辩。

==

互相攻讦,对彼此未必没有意义(爱惜羽毛,人之常情,我不能免;此君虽然这里拗成出淤泥而不染的造型,但看他之前的挣扎,不难发觉他为了建立维护自己在河里历史方面的话语权,比我拼命多了),对旁观的河友来说,除了消闲解闷之外大概没什么太大的作用。我这里就事论事,揭发一下此君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嘴脸,与河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交流。

世界观、方法论,这二者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来说缺一不可,但二者也有主次,世界观更为基本。而此君的惯用手法,是大谈特谈方法论,少谈不谈世界观,其结果或者说目的,就是贩卖他那一套世界观。

就这里提到的事情来说,大多数人对《陈情表》的认识重点,并不是该表文的政治含义,而是文中流露的亲情,这一点,任先生的回帖珠玉在前,已经说得很清楚。《陈情表》得以作为名文流传至今的原因,自然也不是它把抒情尺度和政治目的结合得多么好。大多数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乃至于作者李密其人未必有多么深的了解,但不影响欣赏这篇文字,因为文中体现的真情就足以动人。

有了基本的认识,我们才能分清矛盾的主次。此君这里对政治的解读没有问题,他说的情况有,他的分析也对,但是,他混淆了主次。不是说矛盾的次要方面不该讲,相反,从不同角度的观察,对我们认识事物很有帮助。但把次要当成主要来看,那就要出问题。

要补充说明的是,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在当时,李密写作《陈情表》的主要目的也许是政治诉求,但两千年后的今天绝非如此,客观条件的变化,不因李密个人意志而转移。我想大家都会同意,亲情的纽带远比政治风潮更稳固,从而李密千年之后的宋代,对《陈情表》的认识重点转向亲情,也是非常正常的。

此君又从立场、道德上批评了一些宋时人物,任先生的回帖也指出了,这种批评缺乏根据。他根本拿不出有根据的回应,于是只好乞灵于“莫须有”,甚至来了这样一句:

再怎么说,他们也是从中获利的人,再干净也是吃人血馒头的。

我要特地引用这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与此君交流往往能取得一些意外的收获。此君之前说“粉了一个诸葛亮,黑了全部中国人”,我就没想明白,诸葛亮何能有如此妙用?看了这句话对我大有启发,我真是从未想到,黑全部中国人的方法居然可以做到这样隐蔽。

摆出来就很明显了:我国绝大多数青史留名的人,都可以用这个理由批评。古代历史,极大偏重于剥削阶级,现在看来这当然不对,但这是事实。为把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历史。事迹主要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这种“英雄”大可以留给剥削阶级们去鼓吹;但对中华文明有重大贡献的,我们仍然要视之为英雄,仍然要宣扬,同样是分清主次的问题。

需要说明,如我之前所说,我不觉得此君立场有大问题,我并不认为他有“黑全部中国人”的目的。但同样如我前面所说,这种说辞,可以被利用来针对随意历史人物,他也这么做过。

再说说政治正确。

什么是政治正确?或者说政治正确的本质是什么?要讨论政治正确的话题,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政治正确的本质,就是强行规定一件事物为“正确”,并且不允许对这种“正确”质疑,或将质疑污名化。简单点说,就是将事物“神圣”化。

这是一个方法论层面的东西,因此它客观作用未必是坏的,但在方法论上,它是错的。方法论会影响世界观,因此从理论角度讲,我们要反对政治正确。

此君也口头上反对政治正确,但实际上,他是在运用政治正确的,比如他抬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不靠不可质疑来保证,恰恰相反,它是靠经得起质疑保证的。

甚至,他连反对政治正确的时候,都在使用政治正确。比如批评“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先指摘了一番这句话作者的立场。立场和言论并不一定有直接因果性,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也没有证据表明,这句话被作者或宣传者用在了政治目的上,实际上它出现在一本作文指南性质的书籍里。

看问题要看重点,文学性质的东西,有一些修辞很正常。当然,话有问题,可以指出,应当指出,但随意扩大化就会带来错误,可以引出一些很荒谬的结论。比如毛主席词曰: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大家都看得出,这可以过度解读为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绝大多数中华英雄。但实际上毛主席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感情有目共睹,这首词的重点是讲人民史观,并不是否定英雄。

顺带一提,我感觉此君对毛主席的态度也很有意思,以此君喜好标新立异的性子,未必不想对毛主席有些微词。当然这没有证据,只是我长期以来形成的印象,很有可能是我的偏见。但他抬出毛主席的时候则完全是实用主义的政治正确手段却证据确凿,这帖子里就有。类似的话不妨再重复一遍:毛主席的崇高威望不是靠不许批评建立的,相反,是靠经得起批评——乃至造谣诽谤、恶毒攻击——而建立的。

归纳总结一下:此君号称精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则往往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夹杂形而上学不变论,当然也有唯物辩证法用对了的时候,但很少,不占主要地位。就这水平还要教别人,万一不幸唬住了人,怕不是要谬种流传。

大家看到此君总是把分清主次挂在嘴边,不过是贼喊捉贼的故技重施,恰恰是为了掩盖他往往模糊主次的行径。这无非是利用人的思维惯性,还是那句话,说了分清主次就代表分清了主次?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审视此君,方法论似是而非,世界观不辨是非。

通宝推:七天,
家园 我真是想不到你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这里冠冕堂皇地宣称:

这几天不小心又被某些人带歪了,光顾着扯淡了。和那些人说话全都是各种无聊的相互攻击,不长进。还是把精力用到正经事上。

掉过头去就写了个帖子,这倒数第二段是干吗呢?很长进嘛!

我从来不怕质疑,我欢迎你质疑,真理越辩越明嘛。你完全有权利批评我,也完全有权利反驳我对你的批评,堂堂正正地站出来啊。一边惺惺作态,一边跑到背后去嚼舌头,还装成一副洞察其奸的样子,实则藏头露尾,点名道姓都不敢。不就是怕你那些无耻谰言,有心的河友一查证就知道是非吗?

摸摸你的裤裆,七尺男儿,还有没有卵子!

通宝推:forger,
家园 解甲这绿绿居然说别人卑劣???

信奉要屠杀奴役的非绿的驴教,把夺取非绿财产当人生信条的驴教,这种邪教徒才是最卑劣的人。

驴教徒有塔基亚欺骗法则,怎么欺骗非绿都无所谓,驴教鼓励这种欺骗。

大多数ID后面都是活生生的人?水军还在拿这套东西骗人,难道西方资本的网络水军部队不存在?

家园 你也是闲大了

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里写某些智慧之士对于宗教狂热不予理睬, 因为"圣人有比调教疯狗更高尚的娱乐"。我觉得这很有道理。林网友很赏识自己。从他的文字中都看得出来。希望有大佬也赏识他。至于他的文中错误还是由他吧。他还年轻。不值得和他浪费时间 。

他看到我这回复后无论发掘出来什么,我绝不理睬。劝你也省把力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