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简单看法 -- 林风清逸
打出“小平你好”可不是老干部,先富农村也不是老干部
邓的功劳同蒋也相似:没有投降
照你逻辑,砍掉贪官集团不是更好
难道“中华之星”生产企业被跨越弄垮了???
我的印象中,到1993年,计划生育的风头已经过了,不是重视程度降低,而是经过前几年的严打,这时敢超生的已经是极少数了,执行上也更规范了。
农村搞大包干有成效,那就城市也搞大包干,鼓吹马胜利。洋跃进花钱太大了,就价格闯关。搞砸了以后收紧银根,全国三角债。这一片折腾下来,国企负担最重,被抽的血最多,所以最先撑不住。等到用安定团结贷款发工资都不行的时候,就抓大放小,一卖了之,不管了。
基本都是只剪箭杆,不管箭头。
给你列一个上海市区住房的数据:
1952年,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3.4平方米;1979年,4.3平方米;1992年。6.9平方米;2003年,13.8平方米;目前的权威数据没查到,综合各方面信息应该高于18平方米(2014年是17.8平方米)。[URL=链接]http://www.stats-sh.gov.cn/tjnj/nj.htm?d1=2004tjnj/C0703.htm[/URL]
1992年,一个三口之家挤在21平方米的空间内(建筑面积约30平方米),你认为“生活水平已经没有什么 ‘急需’ 改善的地步了”。
18:6.9,相差2.6倍不是质的区别,4.3:3.2相差1.3倍才是质的区别。你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至于吃的方面,实在不愿跟你讨论了,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
江朱的区别是技术路线,但他们产业路线是一致的。
我在 1992 年,拜访过十个以上上海家庭,老实讲,三口之家 21 平米,并不局促。大概两居室(一大一小),门口有个走道,算是饭厅、客厅。
而且 21 平米,是平均数据,我看过多个三口之家十平米的,一居室,当然孩子小,日子还可以凑合过,厨卫在外面,属于半公用。这些人很多是知情返城,遗留问题。
我在西方上大学的时候,厨卫也是公用的。大学生的单人宿舍,也就是七八个平米的样子,我并没有不舒适的感觉。
人均七八个平米,正是跨过 “质” 的区别的分界线,之后你就算给我八百个平米的房子,增加一百倍,那也没有什么质的区别。
吃的方面也一样,顿顿吃肉,每天 100 克左右,这就是分界线了,再多,生活水平提高也有限。
92 年的美国大城市,不讲农村,人均住房是怎么样的? 《侠胆雄狮》、《忍者神龟》这样的美国片,你看过没有? 我反正是不能想象下水道可以住人的。《蜘蛛人》里面那个彼得帕克,在纽约租房子住,也就是七八个平米,电影里面有。
你要是就坚持认为一家三口挤在21平方米的空间里不局促,我也没什么话说了。毕竟“我认为”这个事儿,是谁也没办法反驳的。
不过,最后还得指出你一条自相矛盾之处,下面两句话都是你自己说的:
上海市区1952年人均居住面积3.4平方米。1979年4.3平方米。你说1979年到底跨没垮过“质”的分界线呢?
另外,别老提知青返城了,知青集中返城的79、80年,的确上海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较78年4.5下降到4.3和4.4了,但81年就恢复到4.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