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回国六年感想之一 我就怕你们没矛盾 -- 玉垒关2
回国六年的感慨一
我就怕你们没矛盾
我是在2012年回国的,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一见面就对我说,大家都疯了,大家现在都各种疯狂想钱。
另外一个朋友说,突然一下社会就分了阶层了。那之前大家都在一样的馆子吃饭,一样的地方玩。突然,一些人去了高档的饭馆,还有些人去了大排档。
还有一个朋友说,这十年,等级远比你走的时候分明。
尽管他们都这样说,但是,当我深入其境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一个单位,干部,聘用人员,以及保洁员,鸿沟不仅从服装上,也从神情上透露出来。而他们之间的实际收入何止有5倍以上的差别。
而最底层的保洁员们的戾气,有目共睹,在没权没势的普通职工们那里,早成为共识。我们的个人尊严全靠脑子快嘴巴毒来维持。
那会儿我瞠目结舌,写了几篇长长的文章来表达我的难以置信,我那会儿说: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单位,阶级分化怎么能这样明目张胆。
然而事实证明,我实在图样图森破。单位居然仅仅是更大尺度的缩影。
曾有朋友说,她部门两个人为了一争高下而矛盾颇深。大概是分别数了各自办公室的地板砖,一个人居然比另外一个多一块。
然后势成水火的两个人,分别去找领导,某厅级领导理论。厅官说,这就对了嘛,一来,我怕你们没有矛盾,二来我怕你们有了矛盾不来找我。
刚开始我想,朋友太恨领导了吧,这样扭曲领导的话。然而过了这些年,我却想,即便领导没有说这原话,他心里未必不是这样想的。而且,以他们那种肆无忌惮,睥睨一方,视属下为蝼蚁的一贯作风,想什么就说什么,可能真未可知。
我怕你们没有矛盾,这个事情难道不在更大的范围可见?
我朋友中央美院毕业的,在国外定居20年了。前几天她说,她找了几个学生教。我说恭喜恭喜,你这么多年没有赚过钱,终于赚钱了。
她说,找她的学生非常多。那是必然的,她水平放在那里。
但是她就带了很少几个学生。她说,孩子长得太快了,错过了儿子的成长就太不划算了。
她才买了房不几年,一直她先生一个人工作,我想她的房贷得还很多年。
不不不,亲们,我不是想赞美她的心态。然后再声讨国人的心态。那些声讨往往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想说,在国内保持不拼命赚钱的心态是极难的。不用我说吧~我看了看我周围朋友家一个月的补习费,我就慌了。在国外,音乐美术之类的教学,都相当廉价。我一个法国朋友失业5年,喉癌,离婚,但是她两个女儿都想学啥学啥。而我要是想让我的两个孩子(包括还没有影子的二胎)有个乐器的爱好,仅仅是爱好,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的薪水就得贡献出来。
看着别人的娃琴棋书画,我能不急?幸亏,我还有一技之长,通过压榨我自己,来赚到让我心理还算平衡的砝码。然而,我们每个人不是都感受到戾气四面八方而来吗?
我有个侄儿,属于海淀区的娃,他妈我嫂子,清华毕业生。有次她说,邻居不肯告诉她自己的孩子上什么补习班。她愤愤不平道,虽然,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但是又不在我们这么小的范围内。
房价,教育,医疗,重压之下,原本同处一个阶层的你我,都势同水火起来。
这难道不是,我怕你们没有矛盾的更大尺度的表达方式?
还是以小单位为例,一方面,上层贪到穷凶极恶,肆无忌惮。另外一方面,些许蝇头小利就能让普通人剑拔弩张,恨不得一个啃了另外一个人的肉。
而这也是三观尽毁的过程,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到多劳多得,权利和义务必须对等。这些原以为天经地义的观念都一再被现实各种打脸。
要维系新的生态体系,必然有新的理念为之服务:捧高踩低,拉帮结派,而后弱肉强食。然后每个人都在说,是非曲直不存在了,只有利益得失,每个人都在说,风气坏了。
或曰,国外更好?我想说,对,暂时更好点儿,更平均些。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借用我一个比利时老师的话,曾经有三十年,我们的社会很平等,现在,一去不返了。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常看到人批判法国大革命,批判wg,而往往是这些批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正在推动下一次同类动荡的发生。
对了,那个费米悖论里面,导致绝大多数智慧生命灭亡的大过滤器,该不会是,掌握高科技之后的社会的发展不平衡吧。
其它不说,就以补习来说,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学艺术和乐器呢?如果说所谓“中产阶级”就一定要学一两种乐器,那就很可笑了。
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中产阶级”吗?这个问题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不是都没有关系,因为“中产阶级“本质上就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伪概念,如果严格按马列主义,城市里只有两个阶级,资产阶级还有无产阶级,以是否掌握资产划分。现在有个很奇怪的情况,城市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文化洗脑后,以为自己成了资产者,开始主动去学习资产阶级价值取向还有生活方式,用资产阶级的要求要求自己还有自己的家人,并且给自己戴上“中产阶级”的大帽子,以标榜自己也普通大众的不同,这不是就个笑话吗?资产者家资丰厚,他们的公子小姐们要陶冶情操,要学艺术学乐器,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但是我们是无产者,我们所要做的是养家糊口,不是陶冶情操,要学艺术学乐器,对不起,咱们没这个闲心,我们最紧要的任务是习得一技之长,会修车也好,会做拉面也罢。。。。。。只要能养活自己养活一家几张嘴,就是我们在这个阶段上最大的胜利。如果我们一开始自身境遇很差,那么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根本就不是什么提升社会地位跨遇阶级这种宏大的目标,而是先把自己喂饱,你自己吃饱了,才能组建正常的家庭,有了正常的家庭,才会有孩子成长的良性空间,有了孩子成长的良性空间,才会有他在经济以及社会地位上的提升。如果你还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话,那么你的家庭才能越来越好,同样,你的孩子才能越来越好。现在社会上的“起跑线”理论,在我看来荒谬至极,什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真正的“起跑线”是什么,不就是孩子的父母吗?难道报一个什么班,学点什么艺术乐器,就“赢在起跑线上”了?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很多账号都在干这类贩卖焦虑的买卖,就是不断地夸大社会黑暗面,向受众灌输努力无用之类的有毒论调,现在中招的人还不少。捧高踩低,拉帮结派,而后弱肉强食,这类事多吗?很多,但是我的目标与这些事情无关,我的目标是提高我自己,我自己好了,这些人就受伤害不了我了。
del
有人说日本单位面积内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日本战前也是面临压力长期的向外扩张国策啊。现代的日本年轻人被称作没有欲望的一代,不是偶然的,这中间有很大的洗脑作用。
在高密度人口社会,如果不压制个性,那么必然要有不断的扩张才能释放人口压力。反过来,如果不论是国际环境还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文化不利于对外扩张,那么压制个性,禁锢思想就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坏处就是那个不能产生科学的结果。
而且还会有正反馈的作用,越是放任越是可能对外扩张,越是压制越是不愿对外行险犯难。从民族个性上有是如此,一旦社会放任,就是出现楼主这样的普遍焦虑,形成实际上的呼唤政府出手恢复压制,这是一个文明惯性的反映。
所以中国这个社会下,长期下来的惯性就是过一段开放的日子一定会在惯性上走回对内压制的路子,换成谁上台也会这样,区别就是会不会对外屈服于压力开放社会,如果是凭本能那么一定是压制为主,而不会放任。
另一条辅助措施当然就是计生,减少人口增长速度,推迟个人焦虑临界点的到来,为一段时间内的开放发展创造机会,但是这个窗口不是无限的,到期就需要收拢。
扯不上人类灭亡的地步,因为这个主要是文明特有的秉性,并不是全世界哪里都是如此。虽然这个逻辑从全球的角度上也适用,但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所以人类总体上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处于野生状态。
但是说的是实话。
其实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不学,除了看得见的成本,比如时间金钱,还有很多人忽视的机会成本,比如不学唱歌学跑舞。
我一直认为,家长要搞清楚想要怎么样的孩子,一定要明确,我们的孩子是凡人,不是神仙。
说得无产阶级不能陶冶情操,只剩下生存而不能生活了。
拉面技术恰好我真学过,退可养家糊口,进可陶冶情操。乐器和拉面难道还有高下之分?学这个不能学那个?
只是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学个乐器,原本可以更廉价得多,这种原本属于大众的权利,正因为费用而在被日渐剥夺,成为阶级固化的工具。这种要求平价接受乐器教育的权利,本来也是要争取来的。
你又从哪里理解我说努力无用了?乱贴什么标签。
极少在西河骂人,不过看你的帖子,贴标签,以及自我标榜。实在透着恶心。
或许我们报的班比较low,主要还是以孩子兴趣为主,没报乐器,因为自己不会。
同坐标海淀。
别跟别人比,生活会不会好过点?
要搞清楚自己要什么,难呐~~
要弄明白自己小孩适合什么,也难~
回答这两个个问题本身,就要付出不小的成本。现在各种的兴趣培训其实也是试错的过程,无可厚非。
随便一个幼儿园也给你设置几道门槛,作为家长,你敢干看着不投入?你敢像郑渊洁一样自己教孩子?
本来写了反驳他的文字,但想一想真的犯不着,就删掉了。
其他琴棋书画都是锦上添花的雕虫小技,喜欢更好,不喜欢也不能强求。
孩子的喜好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熏陶,我的宗旨是想要什么样的孩子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所以有了孩子之后自己也学了不少东西,情绪管理也比以前好多了。比方说利用早晨送孩子的时间把《千字文》背完了,就是当着孩子面一段一段念熟了背,他听就行。现在我背的时候孩子跟我一起背,偶尔孩子还问问某句是什么意思。过段时间再报个书法成人班,自己先试试。
以我自己的经验,孩子小学三年级之前学的东西都会忘,除非真有兴趣在后期坚持下来,没有玩的时间如何跟同伴们相处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真的没什么输赢在起跑线上之说。。
就会发现这些年中所有曲线都崩的紧紧的、向着极端方向做着直线运动。
可以说这样的运动本身就不正常,或者说是非常态,(比如把经济状况做成一条曲线)。所以怎么可能总这样持续下去呢?
既然已经趋向极端,那么这所有曲线就快迎来剧烈转折了。
读了他的一些帖子,我想说的就是,就算把他所写的那些方向上的真实发生的事件逻辑情况告诉他,他也听不懂里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