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辜鸿铭翻译的一首英诗《痴汉骑马歌》 -- 燕人

共:💬37 🌺377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愿意相信老兄也是学问之人

你知道学术界评价的标准是由业内人士人做出,“同侪评议”。外行人说话只会”贻笑大方“。

你老兄或许也是有资格。在你表明身份之前,我当然要说相信孙中山先生比你更有资格评价辜鸿铭的英语。从你扯宋美龄的名字可见你的品味也不怎末样。

至于清史稿关于辜鸿铭的传记部分文字,你可以不采信。我也没有百分之百采信。那只是说明辜鸿铭的文章起到一定作用。你大概知道辜鸿铭在此期间的文字(尊王篇)正是为了中国人民包括义和拳民辩护的吧。你这句

原来义和团的壮烈牺牲,就是为了让辜 “和议乃成”?”
,内在的逻辑在哪里?

我发现你很擅长唱高调。在上个文章里你把辜鸿铭和邓艾先比。当然没有人不能同意邓艾先对中国人民的贡献比辜鸿铭大。算你赢。这次你又把辜鸿铭跟你所谓“楚辞研究第一人"类比。然后说这第一人不过是个老流氓。且不说学术成就与个人品格本该分而论之。你这种类比对评价辜鸿铭,除了暗示他也是个老流氓,对他的学术成就评价有任何意义?

如果你还不到30岁,我劝你早改这习惯。你这种论辩手法只能使我看低你的人品。

通宝推:脊梁硬,
家园 共勉吧

你对辜鸿铭论语英译的评论确实使我震惊。我不敢想象竟然有你这样有勇气的年轻人。我一直相信年轻人对社会科学艺术等等各方面现状的不满和要求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所以毛主席说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我没有资格评论辜鸿铭,不过是引述他人的评论。搬运工而已。当你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论点清晰,有合乎逻辑的论据,那么你自然要接受这篇文章的结论。我读过一些关于辜鸿铭先生的文章。恰巧又明白一点点外语,也不过是市县重点中学理工科学生的水平。看到你的评论自然羞愧难当。因为我绝对写不出辜鸿铭先生的英文文字,也不相信我认识的任何有高过我学历的中国人能写出那样的文字。

等我再搬运几篇业内人士对辜鸿铭论语的评价。

能忍住刻薄话不说,是你教养好。辜鸿铭先生自叙有一次英国人对他说,你们中国人聪明又记性好,可我们看来啊你们还是低等民族。他本想反唇相讥,这本是他的特长之一。但是他想起曾国藩关于做人的教导,就忍住了,还装出傻笑的样子,让那英国人得意一番。他说他要反唇相讥的原话是,“(这么说话,是)你们英国人忘记自己的教养了。” 共勉。

家园 啊,大海啊全是水

也有点偏颇了。那写诗不也是没有价值的事情了么,“啊”一下不是也有很强烈的感情么

我的故事里面有些前情这里就不提了

家园 我的几个类比,都有其逻辑,不是乱攀扯

第一,孙中山的英语水平如何? 他那个小姨子,不是号称在美国国会演讲,果粉称之为拉来了多少美援,每当提及就心潮澎湃的么? 否则孙中山的革命党同志,哪些个英语说得更加流利?(我就不说文学水平了。)

第二,你的原意是要为辜鸿铭辩护,然而引用的清史稿,完全就是高级黑,说什么辜的文章让 “列强知我中华不可侮,和议乃成”,和议的结果就是《辛丑条约》嘛。

如果哪个宋朝文人的文章,让金人知我大宋不可侮,乃有绍兴和议,这个文人,可不就是秦桧之流嘛。

第三,辜鸿铭和邓稼先,一个是自吹 “一生四洋”,人吹民国鸿儒,一个就是默默无闻的本科毕业生,海外归来,名声有天渊之别,当然,贡献也是天渊之别。我觉得这个对比很鲜明啊。

第四,辜鸿铭和 “楚辞研究第一人” (我都不愿提人名),贡献类似,就是你说的某领域 “第一人”,名头类似,就是靠文人同道吹捧,“轶事” 也类似,就是靠着男女问题名噪一时。

辜鸿铭和 “老流氓” 之间的关系,用不着我暗示,他就是。

通宝推:侧翼,学菩提,
家园 芝麻酱的贴子在哪儿?

辜鸿铭我不熟,看你的贴子好像把辜鸿铭的人品和学术成就混在一起说了。

人品,各人角度不同。

学术成就,能详细说说吗?除了英文比较好,还有什么?

家园 芝麻酱的帖子老兄且姑妄听之

13年前的事情了。记忆疏漏在所难免。不过当时的心情确实如我写的那样。

成就和人品是不同方面,不可混为一谈。倒是有些朋友提起辜鸿铭的名字就条件反射,说他是被吹捧的“民国大师”。其实他与胡适之流矛盾颇大。我前贴中避免提及辜鸿铭的人品,而只说时代特色。他毕竟是晚清官场里混的,要怎样出污泥而不染?他的问题在于公开为狎妓,多妻等陋习辩护,就为形形色色的正人君子们厌恶了。他有一个著名讲话,说全中国只有他和北大校长蔡元培两个好人。因为蔡先生点了清朝的翰林却去参加革命,到现在还在革命。他辜鸿铭效忠清朝廿余年,清朝灭亡了他还是保皇党。这即是说他做人有原则。我可以说他在人品方面是一个有原则的真小人。我宁愿和他交往,虽然彼此间讽刺嘲笑免不了。

关于他的学术成就,公论他是一个语言奇才,精通英,德,法,拉丁等主要西方语言若干种。28岁时回国,只能用中文口语。在张之洞幕府中向张等学习儒家经典,但是毕竟没能做到“宿儒”的程度。最后清廷在他53岁那年钦赐文科进士。他最主要的学术成是把《论语》《中庸》《大学》三部儒家经典翻译成英文。这是从真正国人角度进行翻译的首次,与以往欧西传教士的翻译有较大不同。他还著有《春秋大义-中国人的精神》等文章。不过他绝大部分著作是英文或德文写成,国人反而感受不到他对于欧西各国学术界的影响。

我认为对辜鸿铭评价最为全面中肯的是吴宓先生。(糟,又来一个民国大师!)

辜氏于中国之道德文化,具坚深之信仰,是其卓见;于西方之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帝国主义痛斥不遗余力,且能以流畅犀利之英文文笔表达之,是其特长。对国家世界,其功自不可没。然辜氏初非渊博通达、深思明辨之学者,于中国之文化学术,及西方之思想精神,均不能深窥底蕴,故其言论多武断而偏激,偶有真知卓见,亦系得之偶然,而缺乏系统之创作及深厚之修养。其人之品性及行事亦多缺失。傲睨一切,诙谐谩骂,放荡不恭,决非崇奉人文主义而苦心化世者所宜出,决不足为今日中国及未来世界精神之师表。是故吾人之于辜氏,毁之固属无当,而尊之亦不宜太过。

我们在此时代可以做到的,不过是给辜鸿铭先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尊之本亦不过, 毁之以“民国大师“,”老流氓”必属无当。

老兄如欲深入了解,人大黄兴涛的《文化怪杰:辜鸿铭评传》和社科院李玉刚的《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考证精细,是必读书。黄兴涛教授还主持翻译了辜鸿铭全集,是了解辜鸿铭的最基本资料。

家园 黄兴涛教授在央视《人物》-20161124-辜鸿铭

里介绍了他对辜鸿铭的研究。 http://tv.cntv.cn/video/C10366/39ca298aed3343f2a908c4c395b9f8c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3SVcnRv4jg

家园 邓稼先可是被称为娃娃博士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家园 多谢指正

普渡大学虽然是一流大学,离常春藤还是有距离的。每年的外国留学生车载斗量。邓稼先在美国并没有研究所经历,拿到学位就回国,这个完全是实践出人才的典范。

家园 新文人vs.旧文人、新文化vs.旧文化

有个哥们跟我说了个故事:他认识一多伦多的国女,嫁了白人鬼子。双方母亲都跟他们住:洋婆婆住地下室、交房租;中国妈住楼上、不交房租还要指手画脚。朋友跟我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鬼子老人年龄大了以后,多数都自觉的躲在一边去;而中国老人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应该是儿女的中心。

随着自己年过40,精力、体力还好,记忆力衰退的厉害,经常被儿子嘲笑(我儿子记忆力超强),因此常常想:在中国2000年的封建历史中,绝大多数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上面压着一个各方面机能都衰退了的家长,而等到自己熬成了一家之主,各方面机能也已经衰退了。这种封建秩序和封建文化,应该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根源吧。

封建秩序,除了三纲五常外,另一个特征就是文化垄断。美帝也有特权、也有阶级固化,但无论是在实质上、表现形式上、还是在程度上,跟中国的旧文化有很大差别。出国后看港台杂志,各种豪门八卦,充斥着“正宫”、“偏房”、“恩宠”、“太子爷”之类的字眼,算是体会了没被主席改造过的旧文化。

然而天未假主席以天年,加之这种旧文化时间太长、上一代人受教育程度有限,根基未被清除。自该开以来,沉渣泛起之势已成。举个例子:我老家乡政府20多年前搞了一个商场,就是上层住人、下层是铺面的那种。门槛不低,总之要有点身家才能买起的。据我小姨说,但凡在商场开店的,几乎没人不养小的。

对旧文化的赞美,也在羞答答地同步进行。

赞美旧文化,始于赞美旧文人。找些有发光点的旧文人、放大发光点进行宣传,民国范就是这个路子。旧文人正面形象多,反面形象少(或者没有),自然是旧文化的功劳。慢慢的,什么儒学、乡贤、女德就上了台面。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赞美旧文人,就是间接赞美旧文化。

辜先生恰恰是典型的旧文人。他不仅代表封建遗老、捍卫三从四德,而且代表了旧文化的文化垄断和阶级固化。曾国藩、张之洞等家世不说,最起码是科举选出来的,而这位老兄走的是富家子弟出国留学然后海归的路子,如果不是家里有钱,恐怕也就是中上之资、离大师差得远了。这代表的是文化垄断中最没有底线的的一种吧。

就学术而言,辜先生的开拓地位,更多的是因为他家有钱,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而高度有限,无法流传。

结合现在河里称颂的风气,以及对儒家、等级秩序的吹捧,所以对于吹捧旧文人,要格外小心些。

通宝推:Rusher,beech,卢比扬卡,夜如何其,赵美成,黄河清,侧翼,
家园 多谢指教

人品什么的,是个人的事。多说无益。

学术成就,既然吴宓如此评价,应该有所依据。

客观的评价应该是“毁之固属无当,而尊之亦不宜太过”?

这么说,辜鸿铭应该是旧文化中的“名士”。

对了,芝麻酱的贴子,如果有存稿的话,能不能再贴一下,真的挺好奇的。如果没存稿,就不麻烦了。再谢。

家园 新常态,历史的韵律。
家园 维基百科上对辜鸿铭的生平有个小结

他自称“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英国殖民地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祖籍福建同安县。父亲辜紫云,母亲为葡萄牙人与马来人混血。

1867年,10岁时,辜鸿铭随其义父,橡胶园主英国商人布朗前往苏格兰。布朗告诉他:“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所以那些国家的学者都在努力钻研中国文化;希望你日后也能为自己的国家学好中西文化!”[4]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同希腊文[5],并于1873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得到时任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的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同校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辜鸿铭入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土木工程文凭;后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法学。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1881年,他遇到马建忠并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在辜鸿铭鼎力谋划下、辜鸿铭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1893年11月29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英语)教习。辜鸿铭授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全校师生景仰,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6]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教务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其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于1909年出版,《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于1915年出版。

1921年,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未开化的美利坚’署名文章。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当时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讲学,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1927年从日本回中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能被蔡元培留聘为屁股大教授,辜老爷子属于“大学问”应该没啥问题。当然,老爷子又不是神,人生在世几十载,不可能天天都口吐莲花,字字珠玑,偶尔胡诌几句也是可以理解的。被无数粉儿推崇为“古今中外宇宙八荒第一人”的毛老师都可以来几句“屁”话,更何况是寻常百姓呢?

家园 你的某个比较,可以说正确,也可以说有不足

我家乡的公园里,有邓公稼先的塑像。

每次看到,我都是心潮澎湃。

邓公的历史功绩是一面,另一面,是其精神。这些都无需多讲。

河友解甲不赞同你对辜鸿铭的评价。我倒是赞同你对其评价,实际上,我不赞同绝大多数的旧文人。但是,你把辜鸿铭同邓公比,我的第一反映是:本就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人,有辱邓公,有辱邓公。

家园 有的文科人士老是怪大家褒理工而贬文科

他们也不想想,旧文人那么多烂人烂事,解放后都老毛都难以扭转,民众又不是解放前的文盲状态了,看穿旧文人是分分钟的事,当然不欢迎他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