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不应高估秦国制度和军队战斗力方面的优势 -- 真理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数年而衰,而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郏厄,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埶,隐之以厄,忸之以庆赏,酋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厄而用之,得而后功之,功赏相长也,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其实肯定了魏国武卒的战斗力,从他“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的描述里可以看出来他对武卒战斗力的赞赏。然而他同时指出,武卒其实是雇佣来的精锐士兵。“以度取之”、“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就是说考试录取,考中了就赏赐田宅,相当于发工资。但是这样成本很高,“其税必寡”,不能持久,“是数年而衰”。而且很难得到补充,“改造则不易周也”。
对秦国士兵的描述,偏偏少了对士兵本身战斗力的描写。而是说秦人“其使民也酷烈”。在残酷压榨的基础上“忸之以庆赏,酋之以刑罚”。就是说秦军是在暴政基础上强征来的动员兵,报酬没有工资,完全靠战功拿奖金,平时靠刑罚来驱使。所以秦军最能“为众强长久”,就是说秦国的动员兵数量众多,而且财政压力小,能够维持长久。
所以说,荀况的说法恰恰否定了秦军的战斗力,反而着重说明了秦制的低成本。但实际上这种在酷刑基础上建立军队的方针也是秦国最后灭亡的原因。
这里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和保有军队。荀子的意思是说光靠金钱买不来强大的部队(齐国的技击之士其实就是一帮贪图赏金的乌合之众。)靠筛选和优厚的待遇能得到一定的战力,但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可持续的。盖一旦吧田宅之类的分给魏国的武卒就收不回来了。长此以往,国家就不堪负担,最后破产,就无法在养这样一支精兵了。而秦国的体制使得秦国的百姓除了打仗没有其他方法出人头地。而体制又保障了可持续的奖励,不会对国家造成过多的负担,这才是秦军能够战胜的体制保证。
至于变法,的确各国都有变法。但商鞅变法比其他各国要深刻的多。李悝变法只是停留在废除世袭,废井田,平抑物价和建立武卒等等。武卒制度的弊端荀子说的很明白,其他三条看上去和商鞅差不多,实际上和后世的王安石变法一样,流于表面。为什么说流于表面?这是因为李悝只有政策,却没有执行政策的组织手段。也就是说他没有建立起一个执行其变法的组织。
而商鞅变法首先搞了保甲制度,然后又搞了“明法令以吏为师”,又通过建立军功赏爵来给予军事人才上升渠道。这样就把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统一到变法的旗帜下来了。有了这个基层组织,商鞅变法才能顺利推行。
吴起变法的过程类似于商鞅。甚至也搞了类似“百金立木”的花样。但时间太短。变法成果还来不及完全固定就因楚王死去,失去支持而被贵族阶层反扑而失败。
所以秦国的胜利并不是什么侥幸,而真的是体制的胜利。
平时维持秩序靠重罚,战时有功才能得到赏赐。这意味着利益集团倾向于不断地发动战争,没有战争就去搞大工程,哪怕是浪费性质的工程。君臣之间毫无忠信可言,稍微遇到挫折就互相背叛。所以靠秦制,秦朝二十年就亡了。说明这种制度不是那么靠谱的。
后楚怀王灭秦的军事部署,和信陵君窃符救赵时期没多大区别。差别只在于秦的君臣关系不比以前了。这也说明了秦的胜利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极赞成“人的认识来自实践”。
对于家在海外的朋友,最大的实践,应该就是自己孩子的教育,教育自己的孩子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有自信,愿意和父母讨论从过去到现在的问题。
如果放任孩子由当地的教育系统“教育”,或者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在本地学习生活形成的观点)对立,无疑,这就是“未能行而不知”也。
关于“废除世袭,废井田”的部分,结果如何?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