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朗姆可乐聊历史 -- 骨头龙
敢于战天斗地的定西人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便开始植树造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定西人民大念“草木经”,发扬“三苦精神”,像愚公移山一样年年植树不止。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定西人民种草种树的精神就感动了全国人民,全国许多地方都支援定西,连中小学生都为定西捐献草籽、树种。除了大力植树造林之外,政府相继出台了“封山育林”“封山禁牧”“林权改革”等一系列保护和鼓励措施,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定西人民以坚定的意志苦干实干,终于把一棵一棵树苗牢牢地扎在了贫瘠的土壤中!
上世纪七十年代,定西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通电,老百姓烧不起煤炭,做饭、烧炕都离不开柴火。记得小时候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跟着奶奶上山“拾柴”(铲草皮、挖草根),冬天里还要“扫填炕”(就是用扫把从地皮上扫起可以填炕用的碎草、羊粪等),人们硬是在本已光秃秃的山梁上连土带草“扫”出一堆填炕和柴火来。连续的“铲、挖、扫”,山上不要说树,就连草也没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光山秃岭。
近年来,定西的降雨明显多了起来,而且雨水合节,年年风调雨顺,人们尽享生态红利,这是定西人守护青山绿水、保卫蓝天白云的努力与见证。
换届又是一个好的政党或政客
山上野外越发荒莽,早几年上中学旁边的以前经常上的小山,已经得艰难披荆斩棘还是得仗着地形熟,旁边我摔断牙的山,已经不敢偿试,对面那个我们称炮楼山的附近制高点,同样是只见树木不见石头。以前去洗澡的酒堤,从原来覆盖着钱线草的地龙,变成了杂树丛生的树龙。只可惜河水被截流去搞水电站了,隔河山腰上那条盘山水渠,也已失去了功能,原来的目的地供水,由电站提供,不过灌溉区域,缩减了超过一半。
这一此原因,第一个是根本原因常住人口的减少,第二个是煤气、电的使用,第三个是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
当年,斩柴割草是比种田还要艰苦消耗劳动力的活,得进山七八公里,因为近人村的地方,都砍光了。一天天没亮就进山,下午四点多才陆续回来,收获就是几十斤柴草。
所以,计生搞不搞?
就是有感而发。
其实有些人叙事时,已经丧失了“中国叙事”的能力,已失去了“社会主义叙事”的方法。公然打着慕洋的并不可怕,打着国家民族的名号一切向欧美看齐一切学习欧美的更可怕。所谓“要反右,也没反左,更重要的是反左”,这个论断说白了就是主席要客观分析实事求是的特定场合的说法,就是不能喊着漂亮的口把自己弄死,如当初王明夏曦。
混淆一胎化和计划生育,其实这是企图让伟人来背锅的手法,不过早就被群众识破,这种绑架在网上很早就被人群嘲。
农村人少,只要是经济发展中城市化的国家都这样,不搞计生也一样,台湾地区韩国日本,都这样,农村环境也很好;把农村环境归功计生,就和把经济增长几十倍 归功 计生是一回事。
不可能吧?
我看有篇报道说,正常年份黄河输沙量11-16亿吨。
近几年好像是8亿吨左右。
低于一亿吨?不敢相信啊。
民国时期平均是16亿吨左右,极限数是30年代的39亿吨。
黄河年平均输沙量由史前的5000万吨到秦汉的1亿吨,再到隋唐2亿吨,宋元5亿吨,最后是民国16亿吨。主要是上中游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举个例子,鄂尔多斯、神木一带的黄河以南地区,是汉时南迁匈奴王庭所在,草场丰美,被称为美稷。到了南宋,这一片地区就沙化严重了。当然,除了人类活动影响,再就是气候变化,变冷变干。
我共建国后,对黄河治理是非常重视,六十年代就开始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植树造林、搞小流域治理、打淤地坝(夶夶当知青、当大队书记时干过)、通电、改柴烧煤……,几十年努力下来,在新世纪终于见到了很明显的成效。
当然,只说六七十年代的努力也是不够全面的。改开后40多年,城市化减少了大量农村人口,随着粮食问题不再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由单一粮食种植转为多种经营,发展林果牧等产业。再就是,新世纪全球变暖,降水带北移……
进入新世纪后,黄河年输沙量已经快速下降到5亿吨以下,最近几年更是只有1、2亿吨,三门峡水库原有的淤积被冲走了不少,库容有所扩大,东营的黄河三角洲更是出现退缩现象。
先父以前说过一句话:黄河自有澄清日,坑水会有倒流时,据说出自增广贤文,应该是本地化了,《增广贤文》不应“坑”。“坑”指河,广东很多山区地方这样说的,广东很多这个坑那个坑的小地名,就是有这么一条河。
坑水倒流是见识过了,我们村四基本上四面围水,起码也是三面半,东面大河,以前行船的,后来在我们村东南拦坝提水发电和输水,就断航了。村北村南各有一条河,差不多大,堤外滩面大约五六百米吧,平时水也不大大约也就三四厘米深二三十米宽吧,南面叫沙河,北面河叫白鹤坑,是我儿时游水的地方,河那边就是那条公社时沿山腰炸山凿石开出来的水汇,从白鹤河上游山里一个叫青龙潭的地方,一路输送到乏社最下游的地方。到了春季水就很大,每年都提近河堤顶部,有一两年还漫过了。由于三条河的洪水时间不一样,往往东边大河来洪水时,沙河,白鹤坑,都会出现倒流。
黄河澄清,看来我是能看到了。
家祭无忘告尊翁
感觉四千前大洪水,既有区划文明时代之功能,也有彻底改变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条件之作用。
从善如流,从恶如崩。
巾帼英雄只剩尬笑形象永载史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