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东北养老金崩盘 -- 胡里糊涂
解决的办法就是划拨国有资产和利润给社保基金。
2017年11月18日 国务院发布《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
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1/18/content_5240652.htm
查到的最近一笔的划拨是:
2019年1月9日 财政部向社保基金会划转其所持太平集团股权的10%
按2017年的数据,全国总资产454.4万亿元,负债总额345.3万亿元,
净资产以100万亿计 , 全部都划拨10%,就有10万亿,就算只有三分之一划拨,也有3万亿。
况且划拨的是股权,也就是给的是下蛋的鸡。
和庞氏局不必然有联系,还要看用的人用的是多少,交钱的人交的是多少,挣钱的能力是否会逐渐增加,没有这些,就谈不上论证,也得不出可靠的结论。
只要政府的发钞权在手,就绝对崩不了。所谓找南方调款,国有资产划拨均只是转移别人视线的说法。哪里有这么麻烦的事?直接发钞就是了。反正通涨一定要有的。所以说在中国还是买社保好,如果自己存钱或者买商业保险会亏死的。
我才说是简单说嘛。
理论上的东西很容易把人绕晕,咱们就看实际运行。欧美日,东北的例子都在那里。砖家已经提出要放开生育,乃至引进外国人了。而欧美则是切切实实地引进外国人很久了。
不控制人口出生吧,看看现在的印度非洲,满大街无所事事的人,要吃饱饭都是大问题,要想高质量发展那更是举步维艰。
控制人口吧,会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貌似影响最大的就是养老金吧,不会对民族的起步发展阶段产生什么影响。作为决策者,选哪条路还用的着说?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很容易找出过去政策的不足之处,这是开了上帝视角,但是回到过去的那个时间点,有几个能做的更好?少抱怨,多想办法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是正道。
从实践上说,还真没有真破产了的,实践中有的是办法圆过去。无非是以后养老的钱减少而已。
所以那些提这些话的专家并不是真认为养老制度要完蛋,无非是叫唤几声推动采取某种措施罢了。
计生为什么就单独针对汉人?为啥计生部门那么多满族砖家?为什么一贯仇华的灯塔还出钱给中国搞计生?
两少一宽又怎么理解?如果不是习上台,准备什么时候反贪官,什么时候改正计生,什么时候解决民族问题?
中国老百姓净做贡献了,连抱怨都不行?就该闭嘴闷头干活交税吃草到死,是吧?还多想办法解决当下问题。连过去的得失都不让人讨论,还想解决当下问题,你自己信吗?其实吧,解决问题根本没我们这些人的份,我们只是中央要解决的问题。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按照你的说法,当时的人都是在抱怨,拒不放开的是解决当下的问题?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发达国家搞社保也搞了70多年了。咱也先保证70多年没问题不就得了。
渠道经手分配部分掣肘,比较被动,上中下肯定不一致,但没手段。
养老整体看没大问题,上面虽然不想多给,不至于不给,当作机器零件还要加点油呢。中间层通过流程规定等旧手段扭曲方向到自己和外方兜里。下面难受。
都是老问题。新技术手段被拖延。看美国特朗普试图上下直接接触,但他不是绝对掌权的一方,算其中一派的代表都勉强,效果有限。
xi根正苗红,但执行人都没吃肥,按照新路径他们被安排为永远不能吃肥,吃饱即可,这就是问题了,一定要折腾下层至半饱而不可得。上下不连线,既无信任,也无交换,只好空对空,何况部分上中层还有强力外援,所以现在上面不出政策还好,越多新政扭得越多资源浪费更多。
这里的前提是说上面唯我一尊,此处也要商量,xi本人的面目看不清,似乎也在刻意模糊。极右利益派相对比较显眼,但也讲两句初心。大家都在桌面下操作,没了号召力。
资本相当部分是无力的,比例难说,感觉总体内耗后至少不弱。传统文化有作用,外方的排挤也有效果,扎堆在一起,组织不佳,但计数很庞大,钢多气少。尤其是扎根本土的实业资本,不想拱手相让。
中美在这点是类似的。美国它们有些声音,这里听不到什么。官僚与实业不能转换跑道是痼疾,家臣的能力就不用说了。
东北早遍地贫民窟了
太祖搞生育计划,倡导每家两个。。。
这帮搞强制一胎化的SB骂太祖骂了几十年,现在不敢吭声,不知道都死哪里去了。。。。
发达地区企业缴费比例高,而且职工缴费基数高,实缴率也高,东北是企业缴费比例低,而且少缴不缴的多,加上职工缴费基数低,统筹基金进账少,自然入不敷出。因为东北腐败严重,也造成骗保的多(不符合社保退休的通过行贿获得退休金),统筹基金能撑得住才怪。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兼国务院东北办原主任张国宝指出,东北国企改革的难题之一,是改革重组中出现的大量冗员需要安置,解除冗员职工和国有企业的关系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下半年,吉林省启动试点,厂办大集体职工和“五七家属工”(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应毛泽东“五七”指示,进入企业不同岗位的城镇职工家属),可以通过一次性足额补缴的方式,接续基本养老保险。
作为在全省推开的试水之策,相关文件中特意提到,“各试点地方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做到“严肃政策,严密程序”,尤其是对身份审核,需要可信的原始材料。比如,“五七家属工”的身份审核材料,包括企业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企业的批件、参保情况证明、企业工资名册、职工工资条等。
这一试点仅仅持续了半年,至2010年10月底结束。2010年12月,吉林省又发布了《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办法》,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吉林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张林等人在调研该市当年落实政策的情况时曾指出,退休档案是记录参保人员缴费、确定其待遇标准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档案一直由企业负责管理。而由于改制和破产企业较多,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很多无人管理,档案遗失、残缺、损毁、私自涂改的现象严重。
政策执行之初,申请人身份认定主要根据历史资料核实,比如职工名册、工资台账、会计记账凭证、工作证、劳动力调配证、企业集资凭证、个人借款借据、奖状、照片,或者申请参保人员的配偶、子女和直系亲属档案记载等各类历史实物证据。
但对很多申请人来说,出示这些资料非常困难。尤其对厂办大集体而言,诞生之处是为了解决国企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在用工时手续极其简略,有的只是签个字就入职,更谈不上档案管理。
因档案丢失而无法申请社保的人过多,一度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后来,在现实操作层面,审核的条件被放宽,比如由同事证明身份,甚至申请人在厂门口的照片等也可以当作申报材料。
由于手续简单,审核粗糙,很快出现了伪造厂办大集体工人或五七家属工身份进行参保的情况,途径就是制造假证明、工资条,以及假花名册等。“挂靠”生意由此产生。
吉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依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因历史原因形成的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是好事,但在过程中被钻了空子。
张依群指出,当时,一百个人的厂子最后却解决了四五百人的社保,对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因此,这个政策于2014年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