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全社会用电量评估中国的经济情况 -- 夕曦
最近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闻为何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创出七年来新高
由于所有的产业都直接或间接地使用电力,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直觉上看,经济发展了,社会需求的电力也就越多,所以全社会用电量常被视为宏观经济运行走势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比前一年增长8.5%。相对应的是2018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6%。国内对电力的需求增长超过了GDP增长,应该不是国外唱衰中国经济马上要崩溃的所表现出来的情况。
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服务)和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在全用电量中的比重也增加了。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3.5%,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增长12.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增长11.7%。反应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另外,生活用电增长10.3%。说明百姓生活并没有下降。
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增速相对较高。除福建、山东外,其余13个用电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均属于中、西部地区。
从GDP和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走势图来看,自2010年开始GDP和全社会用电量的增加都有下降的走势,但两者不是同步的。
GDP增速(橙色线条)下降的非常平稳,几乎没有起伏。从这9年的变化看,中国经济应该是个软着陆的过程,能够让我们理解“稳增长”这个提法所说的意义了。
从更长一点的时期看,自1982年到2014年的32年中,除89、90年以外,中国GDP每年增长都超过7%,GDP总量增加了近37倍。在有记录的世界文明史中,对一个人口超过10亿人的经济体,这个现象不仅是空前的,应该也是绝后的。
如此庞大、长期、高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最大风险和问题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滞后,也就是管理者的观念和能力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面积的腐败。所以经济增长放缓是必须的。在增长放缓的前提下,才能清理腐败、培养人才、改革体制、调整经济结构。而“软着陆”或“稳增长”,是为了保障经济急刹车引起的社会动荡。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曲线是增量的下降,而不是总量的下降。国外媒体总是有意无意地混淆这两个概念,引诱读者得出中国经济下降甚至行将崩溃的印象。问题是吓唬我这样的平头百姓没啥事儿,要是忽悠的中国以外国家的智囊和决策者相信了,那就太有意思了。如果国人信了,应该是智商的问题了。
对比GDP的平稳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走势(蓝色线条)有两个大的起伏,应该对应国家领导人换届、体制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感兴趣的可以更进一步地探讨。从2013年开始的下降,我个人的理解主要是和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结构调整有关。
2013年1月发生北京雾霾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对空气污染的关注和治理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保护政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条件有很大的改善,既得利益者的阻抗要减少很多。高污染的煤电被强行减产、停产很多,发电量减少导致全社会用电量减少,同时强制第二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用电量、发电量的数据,都是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的。在我对雾霾研究中(2013年前后)夕曦:侃侃我对雾霾的研究-4,我可以得到全国各省每月的用电量。现在好像可以从这个网站下载数据,但需要注册。国际电力网
就是不知道具体多少....
比如一家电解铝的工厂和一家芯片工厂,假设产值,利润都一样。
但耗电量前者是后者的N倍。
也和消费相关。与GDP数据放在一起看,可以作为补充。
从新闻给出的图来看,2015年用电量与GDP的变化差距最大,这一年中国遇到的问题应该比较突出,GDP增长20多年第一次降到7%以下。
就我知道的一个大型铝厂,没有自己的发电厂,用的是附近电厂发的电。而且就我国现状,电厂技术水平要求是很高的,作为铝厂附属应该不是普遍现象。
考虑到这个,一切都明白了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介绍,去年全国开展电能替代新增电量约为1550亿千瓦时,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近2.4个百分点。”
剔除这一块,实际增速大约只有6.1。对比GDP增速(只看图没去查),同步双降,可以说很不乐观了。
对应整个经济体来说,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仍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电解铝产量最高的山东新疆都有大量企业自备电厂,山东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1/3,新疆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