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聊聊《无名之辈》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嗯,我个人不大喜欢。
怎么说呢,你看《无名之辈》和《地球最后的夜晚》虽然我说了几千字的缺点,但是这两部电影我都是一口气看完的。而《心花怒放》分两次看完,第一次没看下去,后来一想,看都看了,看完吧。
平心而论,《心花怒放》在技术上比《无名之辈》和《地球最后的夜晚》要好得多。你提到了这个片子,我也思考了一下,为什么我看不下去呢?
总结了一下,大概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演员,我一直不喜欢徐峥的表演。《我不是药神》还没看,不做评论,之前的电影,我个人以为最好的是《疯狂的赛车》中的表演。以后的表演,我感觉徐峥太端着了,太绷了,松不下来,喜剧其实挺难演,喜剧本身是个很残酷的东西,内核其实都是悲剧,但是呢,是个让人发笑的悲剧。这就需要表演能收能放,能绷得起来,也能松下去。他这种表演风格呢,让我想起香港演员陈友,陈友呢比徐峥要好很多,正常和癫狂可以无缝切换。要求再高一点,就是许冠文咯。另外,黄渤《心花怒放》里不知道是不是受他的影响,也显得很僵硬。
《疯狂的外星人》我也没看,但看预告片黄渤和沈腾搭档,就自如多了。
第二个呢,还是和主题相关,但不是表现手法的问题,而是表现形式的问题,这么说吧,这部片子,我感觉很闷,做为一部商业喜剧片,节奏有些拖沓和重复,我个人理解,可能导演想拍出“凯文史密斯”的哪类气质喜剧的感觉,既能让人捧腹,也能让人思考。同时驾驭文艺片和喜剧片。但是实际拍出来,嗯,效果不大理想。
我个人意见,这部片子完全可以主打文艺片的画风,喜剧片这一头可以再收敛一点,再正常一点。因为片子的主叙事结构,其实挺单调的。索性把喜剧元素当成一种调味剂就足够了,比如说上路就不要那么多花样,整个医院的戏都可以删掉,把被动上路变成主动好了,这样反而简洁一点。另外,台词也很沉闷。
还有就是拍公路片,上车还是要记得系安全带。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我的感觉是镜头的信息量不大,不能吸引注意力。虽然不一定是这个原因,但没什么兴奋点是肯定的。
现在好莱坞的爆米花片,有的节奏是真慢,去年吧,老婆三八妇女节发电影票,陪她去看《环太平洋2》,看了十几,二十分钟就睡着了,一觉醒来,感觉剧情还能连得上,还能看明白,又接着看,看着看着又睡着了。
美剧也没啥好看的,就等《真探3》的蓝光了。
美宣部的工作不给力啊,完全没有从前宣讲美国生活方式的鸡血劲了,天天忙着LGBT,都快成伤痕文学了,普世主义日薄西山喽。
王小帅的《地久天长》
片长3个小时,通过两个普通工人家庭,透视改开四十年的时代变迁。
片子还没上映,大概要到3月份,看了影片的片段和预告片。觉得这就是我说的讲述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像《无名之辈》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个人真的觉得太轻浮了。
忽然想起侯孝贤的《恋恋风尘》,决定在看《地久天长》前,再复习一遍《恋恋风尘》,按我对王小帅的理解和对影片片段中透露出的信息,这部片子在情感方面可能会强烈一点,《恋恋风尘》会收敛一点,这两部放在一起比较肯定有意思。
推荐你购买此套餐。
咏梅是女主演?
宁浩两部疯狂借鉴了很多
徐峥在赛车里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多,又看了下网上的剪辑,觉得和你的感觉相反,怎么描述呢……
最近看关于周星驰的评论,学来了一个词汇“表演体系”。90年代到功夫,周星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者叫做体系。我看到的最早这种笑闹喜剧,印象里是许冠文兄弟的(我看的也不多),周星驰在这种体系里面登峰造极吧。
回到赛车里的墓地经理,从人物创作到徐峥表演,套用那个词汇,和整个电影属于不同的体系的。别的角色,都是具有一定的面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自洽性的,喜剧来源于错位,而非这种夸张,最典型的就是骨灰换白粉,宁浩自己的台词“那能对了味儿?”。即使是骗子李法拉,也符合对于生活中骗子油滑狡诈的理解,当然各路人物都有明显的漫画风格。又扯一句黄金大劫案,这是一种漫画/传奇风格,但是和港式或是周星驰式的夸张,距离还是明显的,那种合理性自洽性还是有的。唯独这个墓地经理,纯粹脱离了生活经验合理性自洽性,有着那种港式笑闹夸张风格。同样是有点神经质的风格,黄金大劫案里面的老爹、大腕里的李成儒,都设计为疯子,从而试图满足这种合理自洽
而心花路放中黄渤的表现,我理解是符合设定的心如死灰的心理特征,不是僵硬。黑社会唱歌的时候,也是挺释放的阿
周星驰虽然是个优秀的演员,但是似乎还没到用这个词的地步……还是有表演风格比较恰当。
说到表演体系呢,周星驰虽然在《喜剧之王》里看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但是他的最有代表性的“无厘头”表演风格,还是归在布莱希特体系下比较合适,“无厘头”的表演本身并不是为剧情服务,更像是一种“闲笔”,一个“脚注”。在观影体验中起到“间离”效果。
徐峥还上不到周星驰的高度,他个人的表演风格并不成熟,他自己试图形成一种“雅痞”式的表演风格,这在“囧”系列电影中,有所体现。但是啊,就他这个长相,啧啧。他非要用这种风格呢,结果呢,就像我说的“端着了”,不松弛。当然,这是个人观点,各花入各眼。我个人觉得吧,徐峥在《疯狂的赛车》里肢体、表情,语言、节奏都很不错。和整片的风格并没有什么突兀感,至于你说“合理性自洽性”,自洽这点没什么问题,不存在人物形象的内在冲突。合理性,怎么说呢,夸张是难免,但是这样的销售经理现实中绝对不存在,倒不合理了。我去看个华为手机,还碰到嫌我没钱的呢。
顺便提一句王宝强,王宝强表演风格比徐峥要成型,但是他非常看导演,就是非常依赖导演怎么用他,用得好还好,用得不好就是灾难。
电影由于时间非常短,里面的情节对白都是有特定目的,观众什么时候开怀大笑什么时候潸然泪下都是被计算出来的,是事先做好的局
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原本不应该说什么,对你印象还不错,所以点一句
兼听兼明吧
西西河本质上不是左翼论坛,但是大家都讲左派话语,所以各自心照不宣吧。你的提醒,好意心领了。
至于事先做好的局什么的,属于机械人性论,本质是无力改变现实的压抑感。人性不是橡皮泥,可以揉圆搓扁指哪打哪。其实完全不必懊恼,有人投你的草没什么,你以为其他人真的看不出《流浪地球》的问题吗?他们只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罢了,就像我要某个河友对《流浪地球》进行阶级分析一样,他宁可不冒泡也不愿意分析,证明他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同样的,楼主明明那么看不上《无名之辈》的技术性,为啥还写那么长的分析呢?这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说的“内心冲动的结果”。任何重要的文艺作品(是“重要的”不是“好的”),都是时代性和技术性的合一。所以楼主搞不清楚这种冲动何来,还是忍不住分说,这就是文化的自觉性。
所以,不用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就像我写球的帖子固定有一两个人投草一样,投了,正说明你写到点子了。至于左派话语,我是故意的,看着觉得刺眼的,无视就好了。
电影也好,别的文学作品也好,主题都是第一位的,结构、技巧无论怎么高明,无非是学习、模仿,作品本身的命运,主题才是决定性的。
倘若在二战结束之际,某天才日耳曼音乐家,创作了一首水平极其高超的歌曲,号召大家支持纳粹,那么必然的下场,就是音乐家本人作为纳粹余孽受审,乐曲湮没,尔曹身与名俱灭。
这无关技巧,既然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立场,大家不可调和,那么批评也没有用,只有动刀子流血,活下来的就是胜利者。
现下太平盛世,大家看电影闲聊,顶多网上掐架。倘若局势紧张,各路 “锄奸队” 必然要冒出来,用真理说服人。梁实秋这种小资文青,不过是反感 “事无巨细都扯抗日”,其实本身是有道理的。但是搁在三十年代说这话,离汉奸也就是五十米了。难怪作为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载入史册。
可能是因为我被阶级理论洗脑了。
前几天在快餐店吃午饭,北方省会很便宜的快餐,十五块钱能做到一荤两素主食加汤,让一个壮汉吃饱。饭后看到靠近门口的桌上,几个做街道清洁的大姐,每人一两碗白米饭上面浇点免费的肉汤,然后旁边是几碗免费的玉米粥。
人到中年,无论看什么,几乎都会看到阶级和阶层。
顶层人民在遨游太空拯救地球。
不好意思写出来这么讽刺。
可这不就是现实么。
我只是觉得“无名之辈”不等于黑社会、洗头女。
你说的这些做清洁的大姐同样是“无名之辈”,难道她们的故事就不值得说吗?
说不好大多数“无名之辈”的故事是能力问题,相比起《钢的琴》《立春》《到阜阳六百里》《三峡好人》等讲述“无名之辈”的影片。《无名之辈》还是太轻浮了。
推荐你去看即将上映的《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