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反抗父母是走向觉醒和解放的第一步 -- 北大28楼

共:💬349 🌺1732 🌵8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来给几个定语

我来给几个定语

此类人等,令亲者痛,仇者快,跟港岛一个品味。

品性上说,此类人等,可谓反人类,灭人性,没人味。

在行为上,吃里扒外,狼心狗肺,狼子野心。

在思想上,极端自我,极端自私,精致利己。

虽然可叹,浪子迷途,但狼心未泯,令它自我绝种即可。

看其戾气熏天,实非我族,远离为上。

通宝推:南山南,
家园 典型的封建残余

新中国的特征,就是幼体成长的绝大部分生活资料、教育卫生资源,来源于社会大生产。

让新一代茁壮成长的,首先是社会主义祖国(在国外是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这个制度,单靠所谓 “春晖”,夭折率至少 30%

(小)家庭制度解体,已经看得到曙光了。正如历史上的封建大家庭、氏族、部落,都会成为历史名词。何必死抱住不放?

家园 陈王兄的这个帖子坐实了自己的父权主义立场

最近比较忙,陈王兄的帖子没有仔细研读,自己的想法也只是开了个头。既蒙回帖,我就沿着这个思路走下去。

我对陈王兄一向敬仰,言语若有不恭之处,还请海涵。

陈王兄一开始就偷换了一个关键概念:

父母给子女出了主意,还是要子女自己采纳,子女当然要自我斟酌。这个和父权有什么关系?

如果父母只是给子女出主意,听不听子女自己说了算,还用得着抗争吗?

有抗争,则必有暴力,这个暴力可能是软暴力,比如胁迫(喝药上吊跳楼),比如挥舞道德大棒。陈王兄的生活圈子估计不一样,但是我想强调一遍:越是自己不行的父母,越喜欢把子女抓在手里(关中农民说过同样的话,大致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封建秩序,刻意淡化父权中强迫的成分、刻意渲染亲情的成分,把父权包装成父爱,2000年下来,逐渐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

至于

我能做的就是切断他经济上的支持

我认为,如果孩子未成年,孩子有义务服从父母,父母有义务抚养孩子;如果孩子成年,父母有权切断经济支持。中间有个模糊区域,就是孩子成年后工作前的这段时间,这个各人或许有不同的理解。

----------

陈王兄的最后一段话,坐实了自己的父权主义立场:

回到你的博士后,站在他父亲立场,全家节衣缩食支持他读书,一直到博士后,现在叫他拿点钱出来支持老大买房,也是有合理性的,不过要把握度的问题

首先,“全家节衣缩食支持他读书,一直到博士后”,陈王兄是搞笑吗?有几个农村孩子读硕士博士是靠父母供的?陈王大概以为中国最穷的人就是上海贫民吧。(补充一句,哥哥也上过大学(不知是三本还是大专),不过被他父亲管废了)

其次,加拿大博后的收入以及税率陈王应该有概念。他家以前没有能力在县城买房,房价涨了后有了这种打算,无非就是看上小儿子这点钱而已。目前县城的房价陈王兄比我更清楚,这本来就是把小儿子榨光的节奏,哪来度的问题?

陈王兄的观点,大致是:既然“全家节衣缩食供你”,那么“你应该xxx”,这和楼主说的

来自父母的“催婚”、“催生”,实质上是一种有意识、无意识下强征未来养老劳动力的一种方式

有什么不同?无非是一个投资培养劳动力、一个投资生劳动力。

---------

一边渲染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一边宣扬父母向儿女索取是合理的,这其实是把父权包装成父爱的通常手法,用煽情来掩饰逻辑谬误。

陈王兄已经发展到用苏格拉底、柏拉图来煽情了。

----------

陈王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极端的事例:02年3月,山东农民赵玉令因女儿不愿出钱给弟弟在县城买房,把睡梦中的女儿女婿用斧头砍死。这大概也属于陈王兄的“站在她父亲立场,全家节衣缩食支持她读书,现在叫她给弟弟在县城买房,有合理性”的范畴,无非是“度没把握好而已”。赵玉令至死不后悔砍死女儿,大概是因为陈王兄说的“站在她父亲立场.......”,觉得榨干女儿理直气壮吧。

这种极端例子虽不能说明普遍问题,但是最起码可是说明: 陈王兄口中的“拿点钱”、“合理性”,太难以定义了。各人立场不同、视角不同,期望值会大相径庭,自然会生出非常尖锐的矛盾。以下举例说明:

---------

[时间: 04年前后,人物:60末搞IT的朋友]。朋友在国内有两个哥哥在市政府清水衙门,清闲+清贫。朋友做税前时薪不到20的合同工,太太在麦当劳打工,租住地下室(两室一厅)。在我们看来,哥哥们有房(虽然小),工作稳定(虽然工资不高);反倒是朋友,一切才刚刚起步。然而来探亲的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国内的儿子收入不高,花费不少(政府工作人员有时需要撑面子),最重要的是,除了工资没有什么来钱的路子。哪像加拿大,麦当劳打工一小时都能挣几十块(人民币),周日、节假日还给两倍工资。在他们的视角里:国内挣钱难、攒钱更难;在加拿大,多干点、少花点,攒钱比国内容易多了。因此提出了借钱给他哥哥换房子的要求(当时国内私家车很少,这也是他父母觉得小儿子有钱的原因)。

我说的这种情况不少见。还知道一个姐姐在美国刚买房、背着一屁股贷款,妈妈为了逼她凑钱给弟弟在省城买二房给她下跪的。因为在妈妈看来,以国内儿子的收入,攒二房的首付非常难,而女儿在美国攒则容易很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视角不同:在父母眼里,儿子女儿和自己都是一家人,自然是在这个范围内按自己理解的最优任意调配资源;而在儿女的眼里,自己的小家、和兄弟姐妹的家以及父母的家并不是一回事。

比如说,我妹夫非常能干,而他父亲和弟弟都非常废柴。弟弟结婚的彩礼、婚房、婚礼都是他出钱。结果呢?父亲因为新房的窗帘不如我妹自己家的,就发了一通脾气。后来我妹妹送我外甥去学钢琴,他又上门给小儿子的儿子要钢琴。在他眼里,大儿子的儿子和小儿子的儿子都是孙子,自然要一般对待。在我妹夫的眼里,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侄子,为什么要把儿子的资源分一半给侄子?

------------

我也是两娃爹,也像陈王兄一样尽心尽力养娃,但是我对孩子的期待与陈王兄有所不同。这是我几天前写的帖子:七天:养老金有限。若非她妈,她尚可早做打算,而如今还是两手空空

我和孩子们说的清楚: 既然生是我们的选择,那么养就是我们的责任,不存在养育之恩的问题。等你们成年开始工作后,我们就两清了,然后我们就是平等的成年人之间的关系。

我为什么这样跟他们说?因为我怕自己老了以后会变成我现在讨厌的那种人。

家园 价值观冲突,是可以辩论,反正最后先熬死的是父母

父母把子女的财产当成家族的财产,引导子女的管理好名下资产,同辈利益共占,是父母董事长的责任,家族利益优先是地道的封建思想。大资本家其实也是这么干的。就是无产阶级没这么多资本,也没这么多条条框框。不喜欢父母管的,子女完全可以自己跑去另一个城市,自由发展去。小资最喜欢的自由,恰恰是无产阶级独有的。无产也意味无约束。

陈王举出的反命题,你要无约束,那你也要能接受变成无产。也不能说错,硬币的另一面。大资本家多生几个孩子,当然可以在十几个后代中选出喜欢的来培养,其它的随便放养,也是进化选择。川普五个儿女里,也就一个女儿看起来有点能力。其它人也不是很差,就是对比之下,不是一个档次。

其实父母皆祸害的抱怨的不过是父母自己太穷,却有着有钱老爸的心。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家园 只有

独来独往的最自由,比如老虎。连猴子,狮子这种一群生活的都不是那么自由。

人类过集体生活,就是放弃自由,形成秩序,以保证生存发展。以前生产力低下,集体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家也都不在乎自由,而重视秩序。到了工业化高度发展,很多时候让人觉得真是自己了不得了,可以自由生存了。实际秩序更井然了,只不过人都习惯了秩序,以为自己自由了。

家园 你这段相声了不起,可以上春晚

引用:我让孩子去上补习班,这就是反动父权的表现。补习班,是资产阶级教育方式,是对无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是违背孩子个人意志的,是典型的反动。

我承认,我笑抽了。

不过呢,其中也有小毛病,“是对无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确实反动,但不见得就是 “违背孩子个人意志的”。

我小时候就被父母送去 “补习班”,那个时候还不叫补习班,而是课外提高。这并没有违背我的个人意志,我十分乐意。因为我确实提高了,并起由此获得了更好的利益,更多学校的资源,(间接)压迫了其他同学。

说大白话,就是挤进了升官发财、出人头地的窄小通道。

现在,我挤进了资产阶级的小门,虽然是别人吃肉,我连汤也喝不上,只有一点残羹剩汁,十分郁闷,但比起无产阶级终归好得多了。

家园 恩格斯在某个地方懦弱有什么不妥吗?

我不了解恩格斯的个人历史,他有懦弱的地方我觉得很正常。

家园 时也,势也

现在的情况和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了。

家园 好奇问个问题

您认真看过马列毛吗?

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