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和红星照耀中国三部电影中毛主席的形象变 -- 达萨
前几天看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里面的毛主席的形象塑造让我心生感触。
笔者印象最深的银幕上的毛主席形象就是古月在一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片子中的塑造,包括大决战,巍巍昆仑,重庆谈判等。当然,最出色的,也是最无可争议的就是开国大典中的毛主席形象。据说,看到这部片子的毛主席,很多老革命都激动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古月在开国大典中塑造的毛主席算得上形神兼备,尤其难得是将主席的大气从容,领袖风范的特点把握的很准。看到银幕上的毛主席,你会理解为什么是中国人领导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他身上的确具备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和高度。塑造英雄和伟人其实非常难,这种难度远远超过塑造那些所谓的复杂个性的人物。人物个性在复杂,一个演员依然可以有迹可循,可以通过观察与思考得出一个表演方法和路径。但是,像毛主席这样的伟人,他的境界是常人用尽心力依然难以接近的。所以就显得没有明确的路径可以遵循。在这方面,古月充分利用了自己外形的优势,同时在细节方面以及在内心方面基本上将主席的高度表现出来,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古月离世后,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唐国强塑造了全新的毛主席。如果说,古月版的毛主席塑造的是一个伟大的领袖,那么唐国强塑造的毛主席就是一个老干部。唐版的毛主席在接地气方面是足够了,甚至有点过头。但是在雄才大略,气度非凡等方面表现的就很不足。这似乎是唐国强自身的问题。因为他在塑造诸葛亮时,也犯了类似的毛病。将诸葛亮鞠躬尽瘁塑造的很过,但是在聪明睿智方面就很弱。唐国强在这方面似乎是清醒的。他在一次访谈中谈到自己塑造的毛主席形象时,坦承自己不可能塑造出主席的那种境界和高度,他觉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唐版的毛主席回归到一个老干部的形象,那么在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影中,演员塑造的毛主席就完全沦为一个县一级领导干部的状态。从他一出场的姿态,说话的方式,都具有一种明显的要强调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感觉。那种端着不松驰的状态是笔者接触的很多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这个版本的毛主席是我见过的最失败的一个。
可能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一个逐步衰减的现实。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见过他老人家,只能凭借照片,音像等资料追寻他的模样。历史逐渐变成神话,神话逐渐变成了传说。真实的毛主席离我们越来越远。一个演员要表达出这样的高度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决胜时刻这部电影中,也出现了开国大典的镜头。前面一直是唐国强等塑造的老一辈领导人。到了最后举行大典时,切入了真实的记录影像。一般地说,演员由于自身的形象优势,总是会比历史原型要上镜得多。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清晰的看到了不同。老一辈革命家的气质风度使演员们塑造的形象黯然失色,无法与之相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有个几秒钟的纪录片镜头,尽管就几秒,但那种气势,让人一下子就知道了“演”和“是”不同。让演员形似已是不易,神似难上加难,至于“是”么,一个字,不可能。
尤其是电视剧《长征》,演得很好
20本的《星火燎原》和四卷《毛泽东选集》老老实实读完,太祖的形象自然就立起来了。普通的县级干部能有这么大的功业和思想么?
员没有。个人感觉,建国大业等剧里面是感觉是一位真正掌舵者的在演,也把主席悲天悯人的感觉演出来。而古月这位特型,口音和形似,模仿的多,但没有实,主席经历过艰难困苦后还依旧充满信心,这点我在特型没怎么看到。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跟年纪大的时候可能还是有点不一样吧。其实咱谁也没亲眼见过,只要演得不太离谱,我都可以接受。最近央视有个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讲红军在遵义前后的事迹。说实话,一开始侯京健演的毛泽东让我看着很不习惯,大概是先入为主的关系吧,不过看到最后我倒是更喜欢这个版本的毛泽东了,跟古月和唐国强的版本比,感觉没什么架子,比较接地气,有朝气,甚至有点顽皮。
《毛泽东》前半段就是他出演,有活力有气度,神形皆似。后面换了唐国强,一下子变成老干部气了,不喜。
特型演员而已,不要要求太高。
老唐也是认真演了的,但是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那么大。不用强求。
看着就像主席复生,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凡的气度,睿智的思考,让人不已自主地就想追随。
唐国强为了演主席,常年练习毛体字。还是下了功夫的。他演说普通话的主席,我觉得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另外,《恰同学少年》里演主席的谷智鑫,演青少年主席我也很接受,后来看他演什么武工队长了,我反而觉得别扭了。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唐国强演的就是诸葛亮+雍正爷,老是端着,要说演得自然,还是古月更自然些,尤其是大决战系列中的李德胜,个人而言,尤其喜欢睡觉被叫醒有起床气摔电文骂101那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