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珠联璧合说陈粟 -- 温相

共:💬15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珠联璧合说陈粟

建国后,毛泽东在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时,曾经告诉粟裕说:“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引自《十大参谋长》,221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粟裕能够成为我人民军队的一员名将,能够在千百次的战役中脱颖而出,除开他自身的能力以外,还有就是离不开中央对他的放手任用以及他战争搭档的支持、理解。

陈粟,这一对名字是和彭习、刘邓、林罗等并驾齐驱的成功组合。

对于陈毅,粟裕并不陌生,这位外号“陈爽子”的陈毅也是引导他走向井冈山的领导。用粟裕自己的话说“我认识和钦佩陈毅同志,也正是从信丰、大庾开始的。”(引自《粟裕战争回忆录》,41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而陈毅的对中国革命的忠诚与信念也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的粟裕说:“陈毅同志的这一席话,不仅痛斥了动摇逃跑分子的可耻行为,而且充分表达了他在险恶的环境里坚持革命到底的顽强决心。”(《粟裕战争回忆录》41页)在粟裕眼中,陈毅是一位“百折不挠、大义凛然”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说陈粟之间的神交就从这时候开始了。

1938年,三十七岁的陈毅得知三十一岁的粟裕将率领抗日先遣支队从皖南进入苏南以后,他决定亲自护送粟裕所部,一路上,陈毅利用当年他和国民党川军的交情给粟裕的所部提供了不断的便利,一路上,当年井冈山的战友的相知也在逐步的加深。

在开辟苏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阶段,陈粟的合作正式开启,这也是开启他们以后多年珠联璧合、荣辱与共的新历程。对于陈毅高屋建瓴的领会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意图,粟裕感到由衷的敬佩,他说:“在苏北争取中间势力以孤立韩德勤这个问题上,陈毅同志表现了高超的策略思想和领导艺术。”(《粟裕战争回忆录》214页)也正是陈毅的这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以后黄桥决战乃至华中根据地的全面底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陈毅对这位比自己年少六岁的粟裕也刮目相看,他统筹全局的同时放手让粟裕大胆的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粟裕如鱼得水。

1940年秋的黄桥决战爆发前,粟裕大胆建议首先歼灭韩德勤精锐部队号称“梅兰芳旅”的独立第六旅,这个建议马上就被陈毅采纳,陈毅肯定粟裕的建议说:“这是一着奇兵。”(《陈毅北渡》,战士出版社1983年8月第一版,135页)也正是从这场战役开始到后来众人皆知的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和举世闻名的淮海、渡江等大决战陈粟的名字被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军史研究者评价他们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陈毅本人在华野部队中拥有着比较高的威望,战士们经常说:“陈老总神机妙算”(引自《许世友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9月第一版,473页)所以,当粟裕遇到困难时,陈毅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主动为粟裕排忧解难。当代中国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粟裕传》第十四章第四节中说了这么一件真实的故事:“有一次粟裕同一位纵队指挥员通话发生‘故障’,这位指挥员以部队伤亡太大作为讨价还价,粟裕把电话交给陈毅后,陈毅马上对那位说:‘刚才粟裕同志说的就是我的意见,你们要坚决执行。’”《粟裕传》的作者说:“在围歼七十四师的战斗中,陈毅、粟裕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给华野指挥部的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1948年4月25日毛泽东请粟裕主持华野工作(陈毅调任中原)时,粟裕恳切的对毛泽东说:“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华野不能没有他。”(粟裕秘书鞠开回忆)翻开《粟裕战争回忆录》的542页,我们可以看到粟裕同志对于毛泽东的这项决定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我非常着急,当即再三要求陈毅同志仍回华野。”可见,华野离不开陈毅,粟裕何尝又离的开陈毅呢?

若干年后,陈毅的长子在回顾陈粟关系时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我父亲对于粟裕同志非常的欣赏,尤其是他的战役指挥,我父亲曾经说过,在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斗争中,他主要是依靠粟裕同志进行战争的指挥工作,而他自己可能更多的是起了一个政治委员的作用。”(陈昊苏做客人民网回答黄炎提问摘录)

陈粟正是建立了一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的关系才得以在不断的战争考验面前打了满分。

1977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粟裕(和谭震林)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光明磊落、革命一生》的长篇文章纪念他的老领导老战友和老同志陈毅元帅。这篇文章的诞生为陈粟光荣持久的关系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元宝推荐:神仙驴,
家园 相辅相成

离了陈粟算老几,离了粟陈又能干什么。

家园 久不见温相,问候一下,顺便请教

当时,毛调陈毅去中原到底是什么原因,温相能否铺陈一下?

家园 很久未见温相下河,温相哪里去了?

喜欢读温相的帖子,没曾想过为什么,就是喜欢读,即使不同意他/她的观点。

每次读完一贴,就有一些个人想法,似乎他/她的帖子不含有对读者的“灌输”之术,只是优雅地谈论收集到的资料和一些个人看法。读他/她的帖子,俺从来不需提高警惕,防止被洗脑,或被迫吞下一只苍蝇。

有时也能看出,他/她生气了,甚至愤怒了,帖子里有火苗冒出,但他/她的反击也仅仅局限于“君子剑”的招数。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脾气的人是不存在的。修养再好,一个真实的人,还是会生气的,并要表现出来。政治家们或许不表现出来,因为他们想收买读者。温相不是网上的政治家,俺认为,他/她是一位学者。

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喊一嗓子:温相,您在哪里......

家园 温相好文.

能否再谈谈饶.

家园 【原创】陈粟关系并不是宣传中的那么铁

一则在1943年的10月,在新四军整风期间,饶漱石电告中共中央,提出陈毅"反对毛主席、对抗党中央、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破坏党的团结、个人主义严重等十大错误",迫使陈毅暂离新四军而去延安。直到1945年8月,陈毅在重回新四军工作之际,仍心存犹豫。而此时,由于饶漱石跟粟关系不错,并很欣赏粟的军事才能,因此向中共中央提出"以粟代陈"的建议。虽然此次反陈事件的发起跟粟无关,但由于饶对粟的信任及推荐,这已经在陈粟之间的关系上投下阴影,陈粟关系长期被饶漱石的存在而影响。

二则在解放战争刚开始阶段,粟和陈本是各自独立的两快根据地,虽然在党内,有由陈毅总负责华东战场的决定,但实际上由于地理分割,粟和陈分别是苏北和山东战场的实际决策人。在国民党重点进攻苏北的时候,即粟部根据地时,陈毅的表现可不是那么好。由于陈和粟军事能力及战略眼光、所处环境上的差异,导致陈粟之间有很大分歧。苏北首府淮阴丢失,淮南淮北两军区的失败,以及粟部被迫转移山东都跟陈粟两部无法有效配合有关。与此同时,出现了陈毅不会打仗的说法。

在粟部进入山东前期,苏北和山东部队间的关系也不那么好,山东有"华中的部队不要到我们山东来"的言论,华中也有"不到山东当流亡政府"的言论。华中一纵叶飞部调到山东后,兵员得不到充分补充,全纵只有七个不满员的团,在后勤供应等方面也遇到一些困难,山东的党报《大众日报》甚至刊登群众来信,指责一纵"纪律败坏,打骂群众",必须"逐出山东"。

后来陈和粟能取得工作中的和谐,那是因为中央在1946年10月15日明确电告陈粟等人,要求将山东和苏北部队统一指挥,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由此奠定陈粟合作基础和分工,加上陈毅是个大度的人,粟裕也胸中无私,这才开始了温相所描述的陈粟合作无间的时期。不过即使如此,在建国后粟大将被整时,陈老总的表现也并不是那么恰当。

家园 据后来分析毛调陈到中原的原因

毛把陈调中原可能基于两个主要考虑:

一则是陈和饶关系很不好,而饶坚决支持粟,而饶的党内地位又比陈毅要高。同时粟又是参加过南昌起义,是老毛从井冈山上带下来的人,老毛也想将粟收为自己心腹,扶持粟成为华东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二则是从大别山出来后,刘邓之间出现意见相左而导致关系不合,调陈毅去中原,不仅可以协调一下刘邓关系,还可以协调中原和华东两大解放军的指挥关系。

家园 用陈粟后来结为秦晋来说明两人政治关系也未必特别铁证

两人都是光明磊落的人,党政与私交都分得开

而且他们都不会是老封建

对文革中后各自子女的婚嫁恐怕影响力也是有限。

家园 完全把党政与私交都分开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到了后来,大家都经历了太多的政治运动,沧海桑田,所以也就相逢一笑泯恩仇了。结个儿女亲家是最好的体现。

家园 看过一篇持不同观点的文章

据说毛主席征询陈毅对粟裕看法时,陈毅想了一会,说:“粟裕这个人,一个字,就是阴。"

家园 这种话也信
家园 那篇文章的作者理直气壮的指责某老革命说话是三个老野人的胡言乱语

随即被人告知,此老革命名叫粟裕

家园 没有彭习,是彭张野战军
家园 钱钟书对“秦晋”分析得最好

春秋,秦晋联姻不少,交战也不少。

又及,战国,大多数是秦国和三晋打来打去。

家园 这一段比较逗

皖南事变后,毛主席、党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由于陈毅同志和新四军其他领导同志正确执行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政策,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新四军迅速发展,建立了七个师的部队,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抗击了华中地区大部分日伪军的“清乡”“扫荡”,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进攻。以后,陈毅同志又同刘少奇安插在新四军的代理人、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饶漱石展开了原则斗争。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新四军由抗战初期组建时一万多人的兵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发展到三十多万人,和八路军一样,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日的英雄部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