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最近观网连篇累牍反面“证伪”运十的文章很多,形成 -- gzdcl
除了华为、中兴、大唐等一批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外,还有中国电信、移动、联通这帮逆天的通信运营商,还有长飞等骨干光纤生产商。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电信、移动、联通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发改委一声令下,中国移动尽管委委屈屈、不情不愿,也投入巨资建设3G,从而带动华为、中兴、大唐、长飞等迅速崛起。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手机终端制造商开始崛起。
小米也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将一帮山寨机打得销声匿迹。
3G时代,中国电信和联通占尽了优势,以为可以躺在欧美标准上吃定中国移动。没想到4G来得这么快,中国移动铆足了劲建设4G,以极快的速度淘汰3G,中国电信和联通一下子傻了眼。
5G时代,三大运营商就没有什么动力了,看来还得靠发改委强制命令。
再强调一遍,赶超的路上,幸亏有国企。
通信产业发达了,军队的c4i系统还能差到哪里去?我相信,大家不久就能看到,相比较我国的军队指挥自动化,老美的c4i系统就是垃圾。
长飞等光纤公司对标机身,翅膀这类制造商。
其实在3G的时候,中国的通讯产业链和飞机的产业链相比没有什么强的地方。
通讯依靠邬江兴在90年还是91年发明的软交换突破巴统的限制,进入万门程控交换领域,从而奠定了基础。大飞机则因为80年代放弃了运十,从而失去了机会。
我国开始干3G时,华为、中兴等企业已经在国外找食了,与思科、爱立信打得有来有往,岂是中航下属一堆企业所能比?
相比较中航,中船就好多了,八十年代就在包玉刚等人的撮合下,开始国外找食。
发展到现在,中船正在向产业的最高峰豪华游轮发起冲锋,通信产业基本已经执全球之牛耳了。
我不是埋汰中航,而是想说明,产业的发展与全国的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比如,八九十年代,流传着一句话:“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句话非常朴素地表明了老百姓需要什么,聪明的企业围绕着这个需求打转,不会错到哪里去。
对应着这句话,家电、通信、建筑、电力迅速发展,国家在进行产业规划时,必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这些行业。
至于汽车、飞机,国家是不是会考虑延后一段时间?毕竟能消费得起小轿车和飞机的人还不多。
八十年代,中央讨论是否建立一条年产三十万辆的轿车生产线,绝大部分人表示反对,质疑说,这么多小轿车生产出来卖给谁去?
当然,我们现在当事后诸葛,觉得当时那帮人怎么那么蠢,要是八十年代规划了轿车生产线,我们现在至于这么被动吗?但是,当时的决策者压根意识不到,我国会发展这么快。
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会发展这么快,就连最乐观的林毅夫大师也没想到。章家敦这家伙不仅把老美给忽悠了,把我们也给忽悠了。
当然,小轿车、大飞机产业的规划确实滞后了,至少滞后了十年,现在正在拼命弥补。运10可惜的地方不在于下马,而在于断了人才的档,断了干大飞机的心气。
我们是骄傲的,我们的目标是远大的,我们总得规划一些暂时看起来用处不大的产业。
航天口也正在重复大飞机的故事,搞到现在,连个大推力火箭都搞不利索。现在已经非常明显,火箭的运载能力已经成了我们最大的限制,要是长九现在就有了,我们又有了新的产业增长点,没准太空产业也有雏形了,不像现在,仅仅在对地观测、太空导航上转圈圈。
两个行业的问题类似,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发动机研发几乎完全停摆。
飞机发动机最核心的参数就是涡轮进口温度,温度越高性能越好,对材料的要求越高。
各发动机的涡轮进口温度如下:
60年代的涡喷6:870-920
70年代的涡喷7:915-1015
80-00年代的涡喷13: 970-1198
90-00年代的涡喷14: 1200-1250
90年代下马的涡扇12: 1377
00年代的涡扇10: 1400-1500
10年代的涡扇15: ~1600
前几年央视报道里出现了1700度,但没说是什么发动机。
总而言之,一直在稳步上升,看不到什么断档。发展慢的其实是前三十年,不过那时缺镍,也是没办法。。。
运7这种20多吨的小飞机都卖不动,运10这种上百吨的飞机会怎样?
客机滑翔能力只有滑翔机的1/4,在万米高空开始滑翔也就能飞100公里多点,如果高度低了更是滑不了多远,起降时若无动力基本必死,能迫降的都是英雄级别,比如那个哈得孙河撞鸟后迫降的机长很快就拍成电影了。。。
你明显对飞机不了解,别说那些动不动要扛一千多度的叶片,齿轮简单吧,能做航空用上万马力减速齿轮的全世界就三家,要求质量轻寿命长摩擦小,这个技术新一代客机发动机要用到,重型直升机要用到,垂直起降战斗机要用到,但中国现在连边都没摸到呢。。。
涡喷14,1983年作为歼8-3动力开始研制
涡喷15,1984年作为歼10动力开始研制,1986年下马,改由涡扇10替代
涡扇10,1987年作为歼10动力开始研制
涡扇11,1986年为教练8仿制乌克兰发动机
涡扇12,1989年作为沈飞歼14动力开始研制,1992年因为引进苏27,导致歼14项目下马,于是涡扇12跟着完蛋。
涡轴8,1981年作为直9动力直接引进法国技术
涡轴9,1988年作为直10动力开始研制
涡浆9,1983年作为运12动力开始在涡轴8基础上改进
80年代新上的型号仅次于70年代,而且大部分坚持下来了。90年代倒是没啥新型号,能把80年代留下的这些项目搞利索就谢天谢地了。
火箭86年开始研制YF75发动机,94年搞定,然后拖到2000年才有个新项目YF100。。。
其实80年代军工企业靠民品靠两伊战争日子过得还不错,老江上台后急转直下,民品不行,军品没有,直到99年炸馆算是把他炸醒了,马上去沈阳视察沈飞黎明,开始砸钱,他也就算是亡羊补牢。。。
单说飞机发动机,80年代飞机发动机上马8个型号,这8个里,涡喷15不久就下马被涡扇10取代,留给90年代7个项目,而涡扇12在90年代初下马,整个90年代飞机发动机没有上任何一个新型号,就是说90年代的项目是负一个。80年代活下来的6个项目,涡轴8是引进的,改进自涡轴8的涡浆9是95年搞定的,剩下4个全都拖到00年代,甚至于仿制乌克兰的小推力发动机涡扇11都迟迟搞不定,拖到2002年。1999年还干出飞豹造出来了却没发动机去英国买斯贝旧货的神奇事情,其实斯贝中国有全套资料,国产化99-03年区区4年搞定,请问老江早干什么来着?
再看火箭发动机,YF40是88年搞定的,YF75是86年开始研制94年搞定的,然后就是6年的空白期没有研制任何液体发动机,直到2000年才有了YF100项目。
当然,在某些人眼里,整个90年代,好事都是江的,黑锅都是邓的。。。
包括叶片制造,内部外部冷却气流的设计加工,如果片面搞温度性能还是比较容易的。改开后科技能力下滑大家都知道。不排除某些军工靠两伊战争巴基斯坦订单持续发展。毛时代随便一个开创成果都能碾压改开所谓科学春天。两弹一星,青蒿素,杂交稻,青霉素,维c等。邓集体急着把各种能力变现以便侵吞,长远发展建设他才懒得动。比如计划生育把大家养小孩钱侵吞掉,后面怎么办他们才不管。
俺也没必要在这个帖子里回了,反正不管做啥邓都是错的。。。
提个曹刚川还是势单力孤,97后乘着炸馆才扭转局势。90年代江就布局微电子上了些大项目包括华虹微电子,保住歼十,比邓要强。邓家和其它家少贪点,大家也不至于太惨。90年代江就是一小媳妇,旁边还有婆婆选的孙媳妇,七大姑八大姨都不是省油的灯,每家要贪多少。随便谁家的钱抄家出来就是一个大项目。
而且不是执行任务的军人,不是极限运动员,就是平民百姓,其中有你我的妻子丈夫,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结果你给整个滑翔机,还能滑翔很久........你觉得好意思吗?
飞机,特别是民航机这种事一定要慎重。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中国为什么总是一上来就要搞大型民航机,而且大部分是用外国零件来做系统集成。这样做似乎风险太大,收益太慢。
其实跟靠谱的思路我感觉是用军用运输机引领,带动国内航空产业链的发展。军用机毕竟在成本,风险,维护上的风险要好控制的多。军用大型运输机的市场容量也有两三百架,可以基本支持一个机型的发展了。
上面在瞎指挥,如果没有刘华清力主歼十重新设计适配苏27发动机,歼十估计也会被害死。现在大家的知道发动机比飞机更难,周期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