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业余时间絮叨絮叨:教育问题 -- 绝对不是白领

共:💬112 🌺523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

文化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强调刻苦,不承认天才的存在。

或许在体育方面,大家承认再努力也不可能成为刘翔,孙杨,但是在智力方面,非常多得人不承认大家智力上其实有不可逾越的差距。西方文化中,就特别强调天生的差距,当然他们被政治正确搞的也不敢说某些人智力不行。

家园 不要高估某些人的下限

不妨查查江苏高考瞎折腾的始作俑者王斌泰退下来以后在干什么

家园 不是

蠢,就是坏。

中国
家园 现代科学已经过了抬手摘苹果的阶段,天才也要刻苦。

现代科学深奥繁杂,人类智商已经过了抬手摘苹果的阶段,不经过严密的训练,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以现代数学为例,数学天才需要在30多岁就做出成绩,之后体力和脑力就下降了,这需要20都岁就进入研究前沿,十多岁就进入现代数学,等你玩到20岁?黄花菜都凉了!

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陶泽轩,从小就是数学天才,看看别人的工作节奏,刻苦不刻苦,努力不努力??见下帖

这个和职业球员一样,从小就要练。要走职业科学这条道路,从小在脑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就要针对性训练。 如果要随大流,找个工作,可以不额外折腾。

所以孩子萌发动手思维的时候,可以给以动手训练,萌发数理思维的时候,给以数理训练。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有些人宣称自己啥都不管,孩子成才了,其实是孩子碰巧其他机会得到了这样的训练,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还有记忆力的训练,也有时间性的,小学最好,让孩子多背课文,绝对有用,又练语文又练记忆力。 如果到了初中高中,效果差,上了大学,还是别练了。

总而言之,脑袋是越用越活的,在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多用脑力绝对事半功倍。 那些所谓的快乐教育,是准备让人做垫脚石的。

家园 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陶泽轩,从小就是数学天才,看看别人

我如何安排时间(译自陶哲轩博客)

受到一些评论的鼓励,我最终决定在这里写一些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的建议。其实,我有这个打算已经一段时间了,可是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这方面也还在做着探索(读者应该看看我等着写的论文排了多少!)而且很多想法未必成熟。(已经有一些经验写在advice on writing papers,比如page on rapid prototyping)而且,我的一些个人经验恐怕也不能对所有人通通适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类型以及工作状态。欢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啊,经验啊,或者建议在评论中写出来。(其实,即使我自己的经验,我有时候也不能严格的遵照,挺遗憾的。)

这些经验并不系统,我慢慢的叙述如下。首先,我足够的幸运,自己的很多优秀的合作者都在我们合作的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比如最近我的博客大家看到的论文,很多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我的合作者们辛勤劳作的成果。一般来讲,我觉得几个人合作的时候,虽然常常要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但是每个人实际花费的力气却令人吃惊的少,而文章的质量却更高。我发现自己可以同时与很多人在不同的工作中合作(因为常常他们为主,或者该工作实际上在等待进一步发展。)可是在我独自写论文的时候,我却只能同时只做一件工作。

由于一些学院时间的规定,在夏季很多的工作要做结,数量要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多。这些工作都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比如,很快就要有一篇文章完成了。在这篇文章上,我们已经花费了三到四年;从2000年开始,我在关于波映射的全局正则问题(the global regularity problem for wave maps problem)上已经时断时续的花费了8年之久了。)所以说,当一篇论文一个星期就出现,这可不是说,从怀有这个论文的想法,到真正写出来,仅仅花费了一个星期。其实往往整个漫长过程多是不被世人所知的。

另外,我解决严肃数学问题的能力常常上下变化,甚至每天都有区别。有时候我可以在一个问题上连续想一个小时之久;而有时我更适合去把我和合作者们的草稿式的想法给具体到细节的写出来;另外一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只能收收邮件,改改错误,甚至打个盹,散散步。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状态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如果我有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同时又有很好的状态,我可能就会关掉办公室的门,关掉网络,静下心来写这篇苦思已久的论文;而状态不行的时候呢,我就看看这一周的e-mail,投几篇篇论文,写写blog。总之我要做些跟精力的热情的高低很相配的工作。做数学够幸运的一点就是,你可以把大部分的工作在时间上做非常自由的调整(但是讲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我们必须围绕讲课的固定时间来做安排)。能够准确的判断自己在某个时段的工作能力以及对接下来的时间(比如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做估计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太过自信,还是太不自信,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内容的时候都会带来低效的后果。(我在这两方面可以说都有反面的经验。)

类似的。我有时会有一大堆事情,在长度,复杂度,困难度都非常不同。这一堆问题写在我的“要做”清单之中,如果其中有某个需要很细致的思考的话,我会完全排除掉其他干扰,只将注意力放在这一个问题之上,其他的能拖后的拖后,能放弃的放弃掉;我只有在各项工作都不会耗费我很多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同时在各个方面工作。(而且,我还在这些工作中都没有什么灵感。)常常发生的情况是,这些任务要比我预想的难,需要更多的精力,时间或者是耐心才能够完成。这时侯,你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休息点”(比如,证明一篇论文中的关键命题;写下讨论中的一个想法,写出来黑板上的某个灵感,或者把一个论文草稿具体完成到细节。)使得这件工作可以放下来不想一段时间,等到回来的时候依然能够很舒服从断开的地方直接继续原来的工作。应当避免在一件工作完成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没有找到合适的“休息点”。结果要么这件工作半途而废,要么留在脑袋中不能彻底忘掉,以至于影响其他的工作,而当你把这个问题捡起来的时候,常常要从前面的什么地方重新开始思考,浪费了时间。但是也无必要拿到一个任务就一次完全的完成,只要找到合适的暂停的地方就好。举一个俗气一些的例子:我在写信的时候(一般都是我工作状态较差,不能去做严肃的数学问题的时候),我会写完并打印好,装到信封之中,然后就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一般不会马上就邮寄出去(包括很多类似的东西都放在一起)。直到我“固定的地方”堆满了文件,而我有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好做的时候,我会统一的把他们一起处理。(比如当我的电脑出点问题的时候,就是个不错的时机。)

一般的讲,有些不需要很集中精力处理的问题最好能够成批的处理,而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分别应对的任务,就不要被杂事分散了力量。

跟所谓的“休息点”的寻找相关的一点就是要会把又大又长的任务给切碎,让他们变成若干的小问题,而且每个问题又能够有很好的独立性以及自洽性。最好不过的就是每个小问题都能有他自己的意义。举一个例子就是,我是完全不大可能一次性完整的写出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而当我把它们分成了19个部分之后,这些部分都相对可以很好的处理,而且又能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且,我还发现,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也常常很有效。我提前宣布要讲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这给我带来很多动力,不至于半途而废。)

现代文字处理的优点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间断下来,将草稿保存。又很容易找个时间继续。这个blog就是这样。我非常惊叹于在计算机时代之前的那些数学家们,他们居然能够写出如此高质量的论文甚至是厚厚的一本书。而我即使有秘书的帮助,也会觉得这件事相当的困难。

有时候应当花费大段的时间来学习某种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将会在未来不断的被使用。这其中一个好的例子就是数学中的latex编辑软件。如果你打算写很多的论文,那么就应该花费些时间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软件,给自己将来带来方便。好好的学习一下譬如怎么画图怎么做表等等。近来,我试图利用宏定义的方法将标准的latex码(如\begin{theorem} … \end{theorem} \begin{proof} … \end{proof}等等)简化,节约了击键次数。每次的时间节约当然很少,但是累计起来,效果就会不同。而且,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有效率很高的感觉,人也会精神抖擞,士气高涨。(写长论文的时候就能有体会。)

而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却反而可以对一些任务进行推迟,延误,甚至放下去做些其他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同样的重要。面对一个给定的任务,如果一个人等到自己的技能更强悍,或者是发生了某件事情使得这个任务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那么这个工作显然就变得简单了。比如,我目前关于波映射的论文( papers on wave maps)被延误了好些年,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没能坚持。然而回想起来,我看到把论文放在那一段时间也有不错的方面。当初我计划中的方法在技术上简直是个噩梦。真的很有必要等待合适的工具出现,等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的加深,然后在对问题有更深刻更有效的处理。 [也许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的博客中,还有很多的文章草稿我觉得还不成熟,至少现在还不是露面的时候。它们还在等待进一步的修改。并不是所有的想法或者话题都能够顺利完成,变成一个有意义的结果,参考我的另一篇“利用垃圾箱”。(use the wastebasket)]

我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要制定一个计划之后要尽最大努力坚持下去,一个不能全心投入的计划还不如干脆没有计划。我的计划包括我自己的PDA和笔记本,我的e-mail同步。我的各种计划和办公室中其他的设计好的东西保持一致。我还有一个“保留的”黑板,上面写得东西也许只有我自己能完全明白。我并不想很详细的在这里把这些写的很详细。总之,我已经很习惯于我的这些计划,而且到目前为止一切都非常好(尽管我可不希望有人把我的黑板擦干净!).选择怎样的计划显然是一个非常隐私的事情,我当然也不大可能对每个人给出最好的建议,只能讲讲自己正在实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给我赢得了很多的时间;我不用花费精力去考虑自己在周二下午3点钟该做些什么;为了目的A,B,C,在X,Y,Z方面都需要做些什么也不用再操心,这样我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于理解数学本身,抑或证明一个有难度的命题,或者什么其他的的工作. [I我还发现,当划掉计划中的任务时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舒适感也会带来动力,不然,有些工作可能会由于没有兴致而最终搁置。]

哦,最后还有一条:有时又需要及时放弃自己的规则而容许有效地调整。比如说,当我在午饭时(随便抓些东西吃吃)为下午的工作做计划时,有时会被同事或某个访问者所打断,结果要出去吃饭。结果常常发生的情况是,在这顿饭上我得到的比在办公室中更多更好(在数学上或者在其他方面),尽管不是按我事先所预料的方式。而且这个过程常常更令人愉快 (有时候,脱离会议讲座甚至脱离会议本身去做自己的论文也会有相同效果)

家园

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没说天才就不需要努力的,但是必须承认天才就是比常人厉害,这样才利于天才发挥。中国就是太强调努力,否认天才,这才导致天才被大量埋没。

还有,由于否认天才,中国人才一窝蜂往一个方向努力,而不是大家找准自己的擅长之处而往各自方向努力,这造成大量智力浪费以及竞争异常残酷。

家园 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董事长:王斌泰

董事长:王斌泰

江苏卓越国际交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董事长致辞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应该全球共享。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立足本土、放眼世界,聚中西方教育之智慧,汲取中西文化之精髓,巧妙融合多元文化,培养国际人才,为莘莘学子打开了成才之门。这所学校是一所精英教育学校,培养目标是将半数以上的学生输送到世界前一百名的大学深造。我代表苏州北美高级中学欢迎你了解北美高中,向往北美高中,奔向北美高中。更盼望你从北美高中走向世界,走向广阔天地,走向你梦想的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一定为你梦想成真助力!

苏州北美国际高级中学董事长:王斌泰

法律上没有问题,道德上令人发指。江苏高考改革弄得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大学出国读。莫非王厅长在任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了?

家园 都是教育资源私有化闹的

以减负为借口,把公立学校质量降下去,进一步催生私利教育培训机构,同时逼家长送孩子去私立学校。

这就是目的。除了减负,苛责公立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处罚,束缚教师手脚,也是手段之一。

私有化,其过程,每一步都是背叛、肮脏和滴血的。

家园 娄勤俭:江苏高考反复改革涉及利益关系

书记最后讲话。指出经过调研讨论,意见趋于一致,有利于统一思想,科学决策,也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决心。一开始有难度,因为对国家普职招生“大体相当”的政策规定理解不一。我仔细分析了国家政策,2002年提出“大体相当”,2005年又强调此点,都是基于一定背景。2002年是希望提高高中教育比例,不管上普高、职高,只要上就行,2005年是希望东部地区职高适当招收中西部地区学生,不让资源闲置。要准确理解国家政策,国家的政策应该是反映和尊重个人意愿,而不是违背个人意愿,下硬指标。“大体相当”江苏执行得最严格,分流得最好,但是牺牲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我们不能为了好看,为了得到表扬,而牺牲孩子的利益。最近我看了各省的情况,2015-2018年各省普职比例,我都看了,广东、陕西等地区,总人口与江苏相差不大,但是高考考生都比江苏多得多,全国都在执行“大体相当”,为什么结果差异这么大?因为人家那里不是歧视职业教育,我们这里是歧视职业教育,人家是孩子家庭的主动选择,不存在低人一等的情况,我们是通过分数,把一批孩子硬切下来的。

我也看了对江苏高考的分析和江苏高考方案的评价,学术界、老百姓,各方面的意见我都看了。我专门和中办、国办作了汇报,和教育部进行了联系。我首先作了检讨,江苏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分母,突出分子,这是我们执政理念出了问题,曲解了中央的政策,造成群众不满意,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我们追求标新立异,折腾过多,美其名曰改革,实质为折腾、乱折腾。现在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我们要全面认真反省。

江苏素质教育喊得最早、喊得最响,但是我们应试最厉害,抓得最凶,江苏高考的难度也是全国之最,课外培训热,孩负担重,家庭经济负担也重。我了解到好几位教育局长,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说不能不送出去,因为压力太大,怕在国内考不上大学。我们的中考政策压得这么紧,最后高考的升学率当然很高,这个做法欺骗了我们这么多年,好多优质指标都给了其他地区,2017年江苏一本招生总数竟然少于内蒙,更不要提陕西了,我们的数学都要好好学一学才行。

教育部对本省招生计划并没有严格限制,内部掌握,30%左右,江苏只有南大超过30%,大部分20%都达不到。高考十年五改,教师无所适从,家长怨声载道,反思不限于教育部门,各相关部门都要反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对江苏教育不满意?这几年舆情一直存在,前年更是导致大集访,督促我解决问题。我们的做法,实质上是歪曲了中央的精神,也有利益作怪,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充分满足意愿基础上的“大体相当”。

还有省外的同志提醒我,江苏高考反复改革、自主命题,这里面还涉及利益关系,要我小心,不过我认为还没有达到解决不了的程度,我们要推进重大改革,关键看有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真正以人民为中心。

因为我们曲解上级的政策,没有真正坚持教育为本,导致江苏教育大省的地位正在下降,高考水平总体也在下降,我们不要陶醉于现在的分数和录取率,以为达到90%就怎么样,如果算上中考提前分流,90%打个折只有45%,这里面其实剥夺了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机会。过去高校招生,他们纷纷来江苏抢生源,现在江苏的考生没有竞争力、吸引力,他们根本不要,何谈走在前列?我请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给我增加指标,邱勇说今年给你加1个指标吧!以我和邱勇的交情,怎么也不至于是这个结果,实质上是江苏高考的选拔方向,和清华不一致、不吻合。昨天还有位领导说,江苏学生是很好,但是不考物理化学,我一个都不要。

我们要深刻反省,为什么江苏创造能力不强,因为高中普遍不重视物理化学,中考硬性分流,导致学习压力前移,扼杀了很多的孩子,我在调研中看到中学就有心理咨询室,有老师进行心理辅导,14、15岁的孩子,搞得暮气沉沉,怎么行?以前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有上学通道,现在被堵得严严的。不学物理化学,如何推动创新?我原来还认为江苏的孩子可以,现在调研发现江苏学生已经变得很不行,上了本科,拿不到奖学金,学业跟不上,要到三年级才勉强跟上。江苏搞ABC的弊端非常严重,两门语言学科,对农村孩子很不利,因为农村孩子英语基础不牢,成为弱势群体。搞ABC之后,只要有一个C,就进不了名校。2008年有报道,南师附中一个孩子,文科全市第一,文科状元,超过一本分数线92分,但是因为政治B+,进不了北大。后来南大用选择性指标录取了他,可是后来选择性指标也取消了,这样的孩子就更没有路子。

我和南航书记聊天,他是西工大(985高校)过来的,西工大的教师对自己孩子说,如果不努力,就只能留在西工大了。可是他调到南航以后,南航的老师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想考进南航,很难哪!不是别的,是被我们人为地砍下去了。江苏人均受教育年限才9.57年,太低了,再过几年,江苏人才供给将成大问题,我们考虑问题,绝不能脱离江苏的实际,不能将折腾当改革。

看准的事情,欠群众的账,一定要解决,不能等。大方向要创造条件,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有更多机会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要澄清职业教育的恶名,不是分数硬切,而是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要准确理解“大体相当”的原则,各市今后不再下指标,不做政策刚性要求,不片面追求升学率,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满足学生自主性的要求。刚才交流也说了,教育督导方面,普职比6:4就算合格。各地可鼓励多办综合性高中,让孩子能参加高考,这里特别提醒各位书记,灵活理解和把握“大体相当”。

关于高考方案,尽量保持与国家一致,不搞折腾,方案要简洁明了,现在的方案我都看不懂,孩子们要看懂就更难了,而且还没有搞懂又变了。我想还是全国一张卷,不要再自主。刚才有人发言说这样江苏的考生分数可能会很高,其实未必,过去可能存在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不是了,我们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现在要想赶上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都可能还有难度。如果考得好,不要强迫,人家也会来抢生源,我们也可以去上面争取。现在基数就这么一点,自主考试,搞得总分值又这么低,怎么好去争取?

高考科目设置上,统一语数外,强化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争取固定组合。总分750分,外语总分能降一点也可以,语数150分,外语120分,政治历史各120分,自选90分,和全国一致,也好衡量我们的水平。浙江新方案搞6选3,有20多种组合,太多了,学生大量跑班,师资跟不上,教室不够用,我们不要高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到处跑班。我们相对固定,3+2+1。

还要明确一点,明年取消学业水平测试,从本义上理解,学业测试就不应该搞。就像计算机水平测试,应该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不应该是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现在学业水平测试,实质是否定了我们的高中教育。另外,不搞ABC,不增加学生负担。

关于高校招生问题,我们33万人参加高考,都是最优秀的,层层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要保证他们上好学。好多省份一本对本省招录达到70%,我们只有20%,这怎么行?本省一本要超过50%,部属院校不低于25%,3年内逐步达到30%。我也和几位校长联系了,他们都很支持江苏,我们要积极争取指标,达不到25%的,省里配套一律取消,他们如果要告,就让他们告我得了!省外重点学校的招生比例,可以按照公共资源的比例套,江苏人口占全国的5.8%,招生如果超过5.8%,就不算歧视江苏,没有达到5.8%,就是对我们的歧视,我们在经济上对全国做了这么大的贡献,要理直气壮地去争取。

高考是指挥棒,这个指挥棒要改改了,昨天教育厅专题会议,连夜去做工作,很好。教育考试院要紧盯着,人家答应多少,就对外公布多少,充分利用好这些指标,不要浪费。本科没有考上的,也要研究兜底方案。我们有很多民办大学、民办公助大学,要积极想办法,统筹考虑好。这样对解决孩子负担重、培训热、择校热等问题,都能起到一点作用。不能拿孩子做试验品,一定要对标中央,坚持教育规律、人民立场,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面对历史积累下来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答卷,都要答好卷,思想上要真正解放,这不仅是认识,也是情怀,要抓住关键症结,系统研究教师问题。上面研究的措施,要低调落实,讲求工作方式方法,不争论,内外有别,不翻旧账,落在我们的头上我们要负责,不找借口,不讲条件。

家园 你和那位教委书记其实都对

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就像人需要各种维生素。

大量能干得工蚁,靠刻苦训练出来。

少量有创造力得叛逆青少年,算是一个社会送出去探索世界得探险者。

推动社会进步得,主要就是靠这两拨人。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完全只靠培养好学生是不够得。中国文化是变态得强调刻苦学习。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有利一定有弊端。坚持应试教育不动摇,但要开一些口子,给那些不好好学习得人另一条出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要把所有人都往一条路上赶。

人类社会向高级方向发展,有两条特征。

一是专业得艰深化,需要大量刻苦训练,

还有就是专业得复杂分化和协作,这需要人才更加多样性,品种不能够过于单一化。对抗病虫害能力太弱。

你看看毛主席谈教育,有哪条是鼓励应试教育得。毛就是典型得叛逆学生。

家园 你这样讲文科生是不公平得,是很多理科生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毛主席是理科生吗?

理科生研究物。

文科生研究人。

社会得核心到底是人还是物?把这个问题想明白就可以了。

中国得革命创新,起点都是观念思想得创新,都是文科生发动得,进行社会改革,构建框架,理科生就像工人,可以认真劳动,是被文科生设计出得社会结构所控制得。

人类文明得核心是什么?是科学吗?当然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是文化。文化区分你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不是技术。这牵涉到身份认同的核心问题。

很多理科生自以为会解方程就觉得理解了宇宙奥妙,这是非常肤浅的想法。人从根本上是社会动物,互相依赖,被其他人包裹起来,和人打交道远远多于和物打交道。

家园 他们都是说一套干一套

上海高中八大金刚之一,连续三年没进八大金刚前三名,校长下台了。直接从总校的校长,变成底下私立的副校长。上海的名校高中,初中部一般都是私立的。老师的压力更大,教的效果如果家长不满意都是直接换人的。

就这评价制度,八大金刚都是刷题机器。

就是现在的课本我真的意见很大,尤其是数理化,概念不清,逻辑不明,本本都是像猜谜游戏,所以现在从老师到学生都不看课本。

家园 您这有点太较真了

我老娘,当年的农村大妈,现在的农村老太太一个,她哪能有您这样的见识。

家园 教育问题本来就是实实在在的阶级斗争问题,但是

现在不论是谁都是用超阶级的“高高境界”谈问题,所以永远连教育边上的那个毛都沾不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