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铁甲悲歌 ?C 追寻中国抗战中战车的影子 1 -- 萨苏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抗战初期的中国装甲部队,是一个神秘的话题。我们大致所知道的情况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中国装甲部队只有战车不足百辆,最精锐的战车部队为杜聿明将军率领的装甲兵团,装备战车三个中队,第一中队装备英国维克斯六吨半战车,第二中队装备英国维克斯水陆两用战车,第三中队装备德国I式战车,这些战车在淞沪战役,南京战役中面对优势日军拼死奋战,损失很大,战争扩大后,苏联提供T-26战车88辆,帮助中国重建战车部队。此外,中国军队还使用过德国,意大利等生产的装甲侦察车等战车,可谓“万国牌”装甲部队。
遗憾的是,由于留存资料极少,这些部队的详细战斗情况鲜为人知。
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注意到一批中国战车的照片。这些照片,或许可以从一个特殊的侧面,揭示中国早期装甲部队的一些战斗情况。
中日战争爆发之后,1939年,日军虽然连续攻占中国沿海沿江各大城市,但中国毫无屈服之意,依然拼死奋战,日本军部为在中国陷入深深的“泥沼”而头痛不已。为了鼓舞士气,日军在东京举办展览,展出若干从中国战场缴获的兵器。由于当时中国军队在战争中处于守势,逐步后退,战斗中损毁的战车往往无法后送而被日军俘获,这次展览中,就有一批经过日军修复的中国军队使用过的战车,相当引人注目。当我随着这些照片继续搜索它们背后的故事,每一辆战车,突然都以鲜活的形象闪耀出七十年前的风采,我的感觉,仿佛在追寻早期中国战车部队悲壮而不屈的脚步。
这是一辆苏制T-26战车
日军记载其重量9吨,乘员3名,速度35公里/小时,马力80,装备45毫米炮1门,机枪一挺
战车侧面的中国军徽清晰可见,从车型可以看出,这辆坦克在炮塔顶部装有外置天线,应该属于苏联1933年生产,1938年3月支援中国的那批T-26型坦克。
在湖南训练的中国战车第二团T-26坦克,可以看到同样的外置天线和军徽。
苏联T-26型坦克是中国装甲部队在抗战中期(远征军获得美国战车之前)的主力车型,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200师(前身为战车第二团)的主要坦克装备。先后参加过徐州会战,桂南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等战斗。
中国远征军中的T-26
那么,这辆坦克是在何处落入日军手中的呢?
根据中国方面的记载,昆仑关战役中,200师曾有一辆T-26坦克被日军击毁。此外,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T-26似乎也有数辆在腊戍待运时被日军俘获。不过,从时间看,都不是这辆被展出的坦克。
经过查询,1939年前,中国装甲部队在和日军的战斗中,应该只损失了三辆T-26,这三辆损失掉的战车都属于200师1149团,兰封战役中,薛岳兵团围攻土肥原第六师团,土肥原招架不住,据险死守。这三辆T-26在副师长邱清泉指挥下攻击土肥原师团在大小王庄的据点,不幸被日军反战车炮击中,相继被毁。三辆中有两辆破坏严重,而另一辆虽然被击中行动部分,车体依然完好,日军步兵将其包围,试图夺取,车长王宗辉(第五连连长)不甘被俘,在车中自杀。
被展出的这辆车,莫非就是王宗辉连长的座车?
按照说明,这一辆是中国军队使用的法制1933式搜索战车。
日军介绍重量三吨,乘员2人,40马力,最高速度40公里/小时,装备1挺机枪。
抗战中法国提供给中国的装备不多,比较有名的是提供给滇军的步兵武器和法国志愿援华航空大队(装备道华仃510战斗机),法国供给中国战车则没有纪录。
从该车的外观看,我最初推测此车可能是装甲兵团第二连和税警总队装备的维克斯水陆两用战车。
中国中央政府购入的装甲车中,最早的一批,就是宋子文1929年从英国购买的VCL维克斯轻型战车,装备税警总团,此后,徐庭瑶任装甲兵学校教育长期间,又购买一批装备装甲兵团第二连。这两支部队都曾经参加淞沪会战,其中装甲兵团第二连连长郭恒建战死,日军有可能俘获这种战车。
英国维克斯VCL战车,可以看到它属于水陆两用,带有螺旋桨
检阅中的VCL战车,可以看到它的车型和日军“法国战车”照片上的车辆有一定相似之处。
不过,它的车体侧面,尤其是履带上部的特征,却并不吻合,所以后来我推翻了这种看法,而更倾向于它是200师装备的意大利制菲亚特CV33装甲侦察车。
意大利菲亚特CV33装甲侦察车,1938年中国还曾进口若干,供200师使用。
中国军队装备的意大利产菲亚特CV33装甲侦察车,可以看到中国军队的军徽
根据记录查询,菲亚特CV33在淞沪,南京两战役中,都没有损失的说明。徐州会战中,1938年5月21日,兰封会战中,CV33装甲侦察车部队随李良荣部攻击前进,和日军骑兵遭遇,负责指挥的邱清泉副师长命令冲击,此战日军骑兵损失惨重,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但随即遭到日军战防炮部队的反击,两天的激战中,中国军队损失菲亚特CV33战车四辆。
这辆车,可能就是当时损失的四部中的一部了。
至于日本人为什么把这种车称为法国战车,大概和日本与意大利的特殊关系有关吧。值得一提的是,这辆战车,也是日军唯一战后归还中国的被俘战车,其余原属中国军队的被俘车辆,或被日军用于研究和射击检验,或在盟军轰炸日本时被炸毁。
此车经查证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电话证明,它确实是一辆CV33装甲侦察车。
其他车辆的照片,则将我们带回到血肉磨房般的淞沪战场,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中国战车中弹被毁后依然开足马力冲向日军阵地的不屈英姿。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能把这些在我眼里看来大同小异的坦克们研究得头头是道。
坦克兵是不是要么很难被俘,要么被包围了就很难脱逃?
法国雷诺FT17/FT18
英国卡丁.路易得
德国I号
德国II号
意大利1929年从英国引进4辆卡丁.路易得MKIV,同时引进的还有生产线。意大利在对该车进行少许改良以后,以CV29(CV=Carro Veloce)名称由菲亚特公司于1929~30年期间制造了21辆。但是经过试验,发现装甲不足,发动机功率也不够,故全面改进后,于1933年定型为CV33,同时定购1300辆。
CV33主要有3个生产批次:原型车和初期生产型,战斗室左侧装备的是6.5毫米M14水冷机枪;量产第一批次,把水冷M14换成空冷M14,同时履?∷山舻鹘诼忠布跷?1个,发动机室上方有3角机枪支架;1934年开始生产的量产第二批次,武器改为两联装8毫米菲亚特M35机枪或者贝雷塔M38机枪,同时撤销3角机枪支架,而以前生产的第一批次,后来也按照此标准改装。
1935年开始,因为意大利焊接水平太差,为了提高产量,上部外壳由焊接改为螺栓固定方式,定型为CV35。
1938年开始,武器更换为一挺13.2m贝雷塔M31重机关枪,同时履带和悬挂也进行改进,定型为CV38。
30年代意大利陆军两次更改系列坦克的叫法,第一次,加入表示3吨坦克的[3],这样CV33变成CV3/33、CV35变成CV3/35、CV38变成CV3/38;第而次在1930年代末,因为全面整理装甲车辆编号,CV33系列从快速坦克归类为轻型坦克,故用新的L3(L为Leggero=轻型)制式番号,各型式改为L3/33、L3/35、L3/38。
[??国氧アンサルド葚?檐?],这个照片是昭和14年3月号的、「画?筌S咄之日本」里面的文章「皇??に?u?@された列国氧?檐?」,把[意大利アンサルド葚?檐?]说成[法国アンサルド葚?檐?],说明是重量3吨、?\?T2名、褚力40、最大速力40公里、?C轹泓1挺的超轻型坦克。而这些数据和????技戌本部发行的「支那??兵器要优」(昭和13年10月版)中的「伊「フィアット.アンサルド」1933型葚?檐?」完全型同,看来是杂志社的人搞错了。
把这个德国1号坦克说成ソ呗氧第一号?檐?
重量5トン、?\?T2名、褚力57、最大速力50キロ、?C轹泓2樵で?Fにスペイン?榫?へも??出されて活苡している。
(苏联制第一号坦克,重量5吨,成员2名,马力57,最大速度50公里,2挺机枪,已经出口到西班牙进行内战),也是除了名字,所有数据都和「支那??兵器要优」里的德国1号坦克相同,只有重两从4860┧变成5吨。
老萨加油!
已经是威力巨大了,如果运用得当,一定战果辉煌.
不过关于当时国军坦克装甲部队的介绍国内很少见到,依稀就是一段解放战争中共军骑兵俘虏国军坦克的传奇了.
萨兄又挖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功德无量!
谢谢!
另外向萨兄举报一下,湖南的《文史资料》(原名《湖南文史》)上有篇文章严重抄袭您一篇旧文《真实的邓世昌》,记得是在2004年的12期,这个杂志还是政协办的,ft!
您看着办。
身为版主要以身作则啊!为啥不加【原创】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