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的小姨 (1) -- 七天

共:💬130 🌺1253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没有想过内需是如何拉动的呢?

全民发财其实就等于全民没有发财。

商家都不傻,民众腰包鼓了,就意味着商品价格要上升了。

有些可以通过进口啥的来解决一部分,蔬菜、水产品那些国产占世界比要一半多的咋办?

你工资上涨一倍,信不信蔬菜能涨2倍?

以改变财富分配拉动内需要想好如何解决这方面的矛盾。

家园 怎么拉动内需,这问题太大,我只能根据自己的一点想法

胡言乱语一番,说错了不要见笑。

随着欧美西方的全线沉沦,新冠已经造成了原来的全球化贸易体系的崩塌,最起码不是短期可以恢复的。

我们国家的一大经济支柱,外贸业受到的打击是极其巨大的。

目前的情况,只能尽快调整,将发展经济的动力转向拉动内需。

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好的战略优势,也有现在这个战略空档期,可以从容不迫的布局调整。

虽然已经推出了新基建计划,但是我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跟改开以来,地方经济跟土地财政深度捆绑的政策,去掉房地产这个杠杆,让房价回落到正常的价位。

对房地产市场屯集大批土地的行为征收重税,对楼盘空置几年以上的,联合房产中介做假来炒作房价上涨的普遍炒作手法,要严厉重罚。

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加大种粮、蔬菜、养殖等农业补贴。

加大制造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和高精尖行业,如高精度机床,高分子新材料等等。

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奖金等等吧。

我见识浅薄,暂时只能想到这些了,说的都很幼稚不成熟。河友们懂经济的大能是多的,如果能起到一个抛泥巴引玉的作用,我也就很开心了。

在此谢过了。

家园 我的小姨 (3)

我母亲在农村一直没怎么出过门,出门就紧张得不得了,晕车晕得厉害。后来我和我妹在城郊农村给他们买地盖房,把他们搬得离我妹家近一点,但是她晕车的毛病一直没改,所以我们一直没打算让他们帮忙看孩子。我家老大出生后,一直是太太家的亲戚过来帮忙。但是农村人有孙辈不看是非常丢人的事情,所以在我家老二一岁的时候,我妈终于下定决心,客服困难过来看孙子。恰恰在此时,我小姨的两间店面都租了出去,正好全家搬进我父母的房子(商品房一直没钱装修)。

小姨和小姨父开始打工后都干得非常非常好。小姨在超市打工最初的工资只有1800,很快店长就开始偷偷地给她发奖金,后来一个月大约能给到3100左右。我小姨父也是,干活一个顶俩不说,还能做一些基本的设备维护,把设备调试得顺顺溜溜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压面机比拖拉机简单多了),而且一边干活一边就顺手把上上下下收拾得利利索索的,老板很快把他的薪水加倍,并顺手解雇了2个员工。

他俩能干好,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首先是心里踏实。俗话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他们有两套店面,儿子的婚房也有了,他们的薪水加上店面的租金,除了日常开销、孩子上学、老人赡养,还能给孩子们攒上大学的学费,故而干得很踏实。而其他人呢,对于真能干的人来说,这点钱啥事不顶,不缺钱的又不会干这活,留下的大都是两头不靠、不能干又没钱的。能力既差、生活又没有盼头,干活能用心思才怪。

2. 自己做过很多年生意,成本控制、流程优化、琢磨客人心思,几乎就是本能。做起事情来比店长还有章法。店长毕竟也是打工的,我小姨自己做生意的时候琢磨的事比他多多了。

比如说我小姨很快发现,生肉表面会随着时间皴干、卖相不好看,客人趁机杀价。她隔段时间就把皴干的表层生肉给片下来(手巧,能非常精巧地片下薄薄一层),保证卖相好。卖相好,销量自然高,而且不讲价。最后再把片下来的生肉放在一堆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处理掉,一点不浪费。销量上去了、平均价格也上去了,老板自然高兴。

超市别的部门售货员有时请假,让我小姨帮着看摊。只要她看摊,销量立马上去。客人想要什么,打眼一看就能猜个7、8成,看到摊位上摆放可能不合客人心思、眼到手到随时矫正,摊位永远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眼勤、手勤、嘴巧,似乎是肌肉记忆,完全不用过大脑。我小姨也手把手教过她们,但是谁都学不来。

3. 工作强度不到原来的1/3,干起来很轻松。有些事对其他人来说是难熬的苦差事,对他们来说像度假一样轻松。

我小姨有一儿一女,除了平时生活,完全交由我妹负责。从借读到升学、从分班到开家长会,都是我妹出面。我妹当时虽然只是市府的一个大头兵,但是这种事情,股级干部就可以轻松搞定,无非是送些人情、请请客。

我表妹在学习上的智商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女孩,一上初中就跟不上了。长得倒是不错,172的身高。我妹想办法让她学了外语,毕业后到我妹夫的外贸公司工作。这几年外贸非常难做,本来不缺人,其实就是给她一个白领工作、好找婆家。

我表弟智商平平,但是由于从乡村学校直接转到城郊区属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n倍。中学同学都是城郊各乡镇考上来的,还有各县来借读的。重压之下,学习非常努力,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错的二本,还上了一个全国排名比较靠前的专业。

我表弟毕业后开始在家里备考老师,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去年夏天,考到我们市最好的小学做老师,月薪3800块,铁饭碗。全家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

现在小姨把过去这些年攒的钱都拿出来装修十多年前买的那套商品房,准备讨儿媳妇。

通宝推:rentg,脑袋,桥上,河蟹,fuxd2002,
家园 你向大家讲你的观点,至少也要陈述一些论据啊。

单单这样说一句,是没有说服力的。

比如帖主七天,他的两篇帖子,很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底层农村人的生存状态,十几年每天十六七个小时的辛勤劳动,除了春节没有节假日,才能够攒下三四十万元,代价是一身积劳成疾的病。

而他们投资的房产(可以置换成房地产商和炒房客,对比更清晰),只凭投资两套房的投机行为,几年时间就可以轻松获利是他们的5倍以上。

这样的分配原则是极其不公正,极其危险的。

这是我们的论据。

同样的,您的观点是没有改开,农民只会更苦,也需要论据来支撑啊。

家园 关于晕车

我从小就晕车,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坐公交蓝旗营到新街口,半小时左右就受不了,下来几乎要吐。当时觉得自己一个大小伙子,实在没出息。而且是只要旁边有汽车经过,闻见那烧汽油的味就难受,特别是那种老北京吉普。

大学毕业那年,还住学校,但到单位上下班早晚要坐45分钟班车,心想这咋办呢?那就买晕车药试试。周一第一次上班下班,各吃了一片,果真没晕车;周二如法炮制,还是没晕;周三想,那就药量减半,每次半片,居然没晕!周四还是半片,也不晕。周五就改1/4片了 -- 这一周都没晕!

在校度了一个周末,周一又要上班了。咋办呢?干脆冒险试试不吃晕车药?居然没晕车!

然后呢,再也不晕车了!!永远都不再晕车了!!!

后来我去过一次新疆,吐鲁番火车下来到喀什,三天汽车,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根本完全没感觉。

至今我清清楚楚记得这个晕车药的药名--茶苯海明片。

通宝推:桥上,
家园 甚为感动,尤其两家人的关系,有互助,有分寸,满满的感恩!

非常喜欢楼主这个系列,尤其为您们至亲之间的帮助、回报、感恩、豁达的关系而感动。真的,活到现在的年龄,见过多少“xx”小船说翻就翻了的事情?(”xx" 可用“友谊“,”亲情“,”爱情“,等等来替代)。

看到小姨和姨夫,虽出身不高,但有见识,知恩图报,同时有自己又精明勤劳,不怕吃苦!这基本上包含了所以我们传统的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了!

从你的描述之中可以看到,他们一生也是结了善缘,生活在你们家里,随着人生的变化,一步一步有了现在的积累和生活。在河里,或大千社会里,可能也算不上什么不得了的成绩,但比起当年的起点,令人欣慰!

现在随着年龄阅历多起来,认识论上,真的开始有点”唯心主义“倾向了,就像东坡与佛印的参禅的故事 - 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客观“观察还是真有互动的。人内心里的平和,谦卑,感恩真的就互相影响,相互带来福报。

谢谢您的故事,还是像上面的一个回帖写的,我特别怕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不过,看起来担心是多余的 - 小姨和小姨夫的“三观”正,人勤劳,就是他们的“护身符”,上天会保守护佑的!

最后,谢谢你的系列!我想,尽管您落笔在他们的平凡的生活上面,可能深意并不止于此,通过您的文章我可以深深体会农村百姓的不易,和您对他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其他的文章我也认真拜读了)。希望在当下的世界格局的大变化之中,国家对农民(当然不只是农民,包括社会中下层所有的人民)的倾斜 (主要是利益分配上面)逐渐更多。

小姨与姨夫虽然起点不高,但从后天条件与能力上看,绝对高于平均值。等有一天,一个普通的百姓(农民)也能够凭劳动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能够不因为一场疾病或天灾而倾家荡产,就离我们的理想社会更近了。

谢谢!

家园 在中国

农民是掌握先进生产力最差的群体。农业生产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依靠工业。而改开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贡献最大的的群体是工人,牺牲最大的也是工人。当年的大下岗,工人几乎是净身出户。而农民还有一块土地可以依靠,这土地是国家送给农民的。

家园 谢谢你的感动,更谢谢你的担心。

我只是把身边的事情写下来,竟然能牵动你的心,真的是非常感动。

我小姨和我们的关系其实是个异数,关键是我小姨是千里挑一的明白人。我小姨的聪明主要表现在2个地方:

1. 老话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帮助亲友并不难,但是一旦把握不好分寸,“xx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些年,眼红我们的亲友不少,我父亲更是给我们弄翻了无数小船,然而我小姨作为最有资格向我们索取的人(没有之一),我们从来不担心她得寸进尺,反而时时担心她碰到困难瞒着我们自己硬抗。从来不担心她胃口太大、欲壑难平。对我们的生活,她只是带着一种朗然的态度去愉快赏鉴,而自己则一直十分满足地过自己的农村日子。

其他亲戚,则差得多了。有些人我们想帮,但是不敢帮。有的怕一帮就靠在你身上、沾上手甩不开,有的怕慢慢胃口大了、恨不得分你一半家产。更多的是能多沾一点多沾一点、唯恐没有下次。

正是由于小姨的这个态度,才能使我们毫不担心、毫无保留地对她付出。结果就是这些年我们给亲友花的钱,一多半落在她手上了(这还不算买商品房一直没还的那笔钱)。其他亲友算计来算计去、甚至死乞白赖地要,占到的便宜都不及她拿到的一根毫毛。

2. 把自家大事的决策权毫无保留地交给我妹,从不质疑。偶尔拿错了主意,她不但不埋怨、还会安慰我妹没关系。所以我妹在帮她拿主意的时候,从来不用考虑事情本身之外的东西。一旦拿定主意,小姨执行起来丝毫不打折扣。

我小姨虽然文化低,但是十分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这非常难得。因为根据我的经验,越是文化差的人,越是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

反面例子是我大舅。我大舅大舅妈能力远不如我小姨小姨父,因而家中比较困难。不仅我家帮他,我小姨也帮他。但是别管啥事,你处处替他着想,他总有自己的小九九(尤其是我舅妈),不是信不过你、就是看到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便宜。说得好好的,执行起来乱七八糟,最后你花钱出力给他收拾烂摊子,她还自以为得计。几次下来,你就不敢粘手了。除了过年过节送点年节礼、帮孩子在城里找个地方打工,其他的事想管也不敢管。

家园 一点不假,升米恩斗米仇哦!

家里的情况很像,有七大姑八大姨,城市的农村的都有,能处成这样的凤毛麟角,真的就是有见识和善缘。

当年我们小的时候(八十年代初),过年,老家的亲戚会因为布料寄的少了一点儿,写信抱怨,气的老爸吃不下饭。。。

“三穷三富过到老”,人能上能下,宠辱不惊,自强自立,那都是很高修为,不太与教育程度成正比的。

继续写! 回头补通宝!

家园 那是有工具,长期分工合作,互相信任,都不偷懒。

我猜你可能从没打过体力工。

家园 严重反对你的观点!基本上你对农村农民的认知

是零!

关于你说的“在中国,农民是掌握先进生产力最差的群体。”

这句话是根本错误的。

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农村处于破产状态,90%的土地掌握在大地主阶级的手里,他们连最基本的农具都没有,更别说其他了,的确可以说是不存在先进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TG进行土地革命,给全国的农民分了田地、农具、耕牛、骡马等生产资料。这个历史过程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查询,我就不再絮言多说了。

但是中国大地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全国都是一穷二白,农村虽然分了天地,但是耕牛、犁耙等生产工具缺口是非常大的。

那时候人口少,每家分的土地是非常多的。正是如此,缺少农具,广大农民们单靠一家一户之力,连正常耕地都做不到,更别说农业生产了。

这时候,TG乡镇干部和村组织,展开了各村各家结合,互通有无,依靠群体力量在一起进行耕种的活动,保障了正常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互助组的由来和兴起。

政府部门根据这个先进经验,结合引进苏联农场的理念,发展成了集体主义的人民公社。

你所不知道的是,

1952年,国家投资1.5亿,引进了苏联的拖拉机制造技术和生产线,这就是历史上也有浓墨重彩一笔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1954年,洛一拖年生产东方红-54型履带式拖拉机1.5万台。迅速普及道东北三省、华北平原、中原地区的各个公社。

这款拖拉机配着大型圆片犁,一天可耕地1000亩。从1954面到1961年,每个人民公社至少配备了一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大铁牛!

1958年,洛阳第一拖拉机场又生产出换代产品东方红-75型履带式拖拉机,马力更大,工作效率更强大。收割机、脱粒机、离心泵等大型农业机械也陆续向全国各地的人民公社配齐。

从1961年至改开前,东方红-54,东方红-75这两款大型拖拉机,已经承担了全国70%的机耕地,(部分山区山地不适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反倒是改开后,人民公社解散,大包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农场又分田到户成了小块农田,这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大型农业机械,再也不适用了。

结局是有些被私人承包,更多的,停在乡镇的农机所,被风吹雨打,锈成了一块废铁。

于此同时发生的,是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从八十年代到2009年,由于失去了大型农机的市场需求,从一个可以造59坦克底盘的半军工重工业明星厂,迅速衰落,变成了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

事实上,正是是改开后,农村农民和中国农业被抛弃了,原地踏步甚至倒退了三十多年。

家园 剪刀差都搞了多少年了?
家园 包产到户,我的看法就是新一轮羊吃人.

英国的羊吃人是把失地农民赶进血汗工厂,中国的羊吃人是少量土地无法满足家庭需求,同样赶进血汗工厂.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