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的小姨 (1) -- 七天

共:💬130 🌺1253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肆浪费性拆迁就是为维持肆意妄为的搜刮体系,不是必要扩张

大肆浪费性拆迁就是为维持肆意妄为的搜刮体系,不是必要扩张

大片良田圈了多少年不建

房子远超所需多少倍继续大拆大建也不收房地产税

家园 没有生产资料的市民尤其背房贷的刚需比多数农民惨多了
家园 脑袋兄弟总结的非常好

先说说我小姨父在挂面作坊打工时,发生的很有意思的事情。

挂面作坊雇了我小姨父以后,他一个人的工作效率顶3个人不止(他除了干活比别人快一倍以上,而且懂机修、会调试设备、而且干完活随手收拾利索也能提高效率)。老板在给我小姨父工资加倍的同时,解雇了2个员工。然而此后,老板看谁都不顺眼,都觉得自己的工钱发得亏。然后就辞退员工再招员工,想再找一个我小姨父那样的,结果怎么找也找不到,最后只剩下我小姨父一个员工,把我小姨父累急眼了,辞工不干了。

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掌握平衡很重要。平衡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老板利益。平衡好了,就可以走得远一点。

我小姨总能找到最佳平衡点,在保证别人有便宜占的情况下,尽量自己少吃亏。

我父亲和我大姑是两个相反的极端。

我大姑有3个孩子,虽然是双干部家庭,然而谁不想让自家孩子过得好一点呢?于是她把所有的钱都集中在自家孩子身上,还觉得不够。全然没有看到我家当时的艰难、她稍微省一点就可以帮我们解决大问题。这20年我和我妹给我大姑花钱不少,面上的事情一件不拉(我父亲倒是被我大姑彻底惹翻),但是和表哥表姐基本没有来往了。

我父亲是另一个极端:觉得钱只有花在外人身上才有面子。然而别人总是在刚开始的千恩万谢之后,胃口越来越大,每次我父亲都是在生完闷气之后让步(还是舍不得面子),然后转过来挑战我们的底线,直到翻船为止。

家园 美国私立高中上名校容易得多

根据这篇文章,哈佛63%的学生来自公立高中,别的名校类似,就是说公立vs私立的大约是2:1。

https://www.collegetransitions.com/blog/private-vs-public-hs/

再根据下面的统计,美国私立高中学生人数不到公立高中的1/10。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83996/us-high-school-enrollment-in-public-and-private-institutions/

算起来私立高中大约有5倍的入学优势。

美国资源老丰富了,就是很多时候不用在正地方,比如高中办幼儿园,可不是给老师的孩子准备的,是让小P孩们放心造人不要有后顾之忧,然后给些AA名额就成励志故事了。觉得这个政策好完全可以让孩子去这种学校上学,升学容易房价便宜,比起砸锅卖铁送孩子去私立高中划算多了。。。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看完了。分明看到了我生活中类似的人和事

在农村,苦是一样的,我就不重复了。下面借地方写一下曾经个在北京的外地人的生活状态。

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有一天,小区有个空地上建起了一间铁皮屋,过几天一个壮汉在里面摆摊卖菜。后来听说,这个快50岁的壮汉是个刑满释放人员,就住在小区。街道为给出路,特意安排他在此卖菜,以此维生。

不记得卖了多久,好像不到一年。卖菜的换人了。一个河南小伙接手了,同时还有一男一女,三人在此卖菜。我则时不时地看到壮汉在小区游荡,经常能看到他在各处与人聊天,反正不干活。

后来听说,他把这个菜摊转手租给了河南小伙。小伙本来在小区收废品,每天早上一个空大卡车进来,晚上满载出去。小伙把他的姐夫和姐姐叫来卖菜,三个人围着菜摊从早上忙到晚上,还兼顾着收废品。他自己的妻子在家,照看两家的孩子吃喝上学。孩子还小,就在附近的小学借读。

因为每天都和他们打交道,在没人的时候搭讪几句,慢慢就知道一个梗概了。

一个菜摊,一辆收废品的卡车,一辆拉菜的面包车,维持着一家6+口人在北京的生活。而那个坐地户,则轻松地过着食利生活。

通宝推:桥上,
家园 问题是,钱是个数字,多少钱算富或穷
家园 不在几天,三年不开工,开张吃三年的不少

现代社会,贫富拉大,不是统一个大,统一个小,是各种价位,很多层,在来回来去拉。

家园 你要这么比的话,我们从爷一辈算,最穷的人

到我长一辈,我父母表兄弟一级,最富的是黑社会出身,最后心脏病死的,不是法办。我们除了吃了几顿饭,也没沾多余便宜。和我同一辈的,我一面都没见过的,有的上澳门一下输上百万。多年了,这门亲戚也不知怎么样了,没联系的兴趣。穷的富的,我还是都见过的。

家园 故事写得好,结论待商榷

作者小姨的故事读起来充满了生活气息,文笔真好。

关于结论,有点小疑问。

1. 关于收入问题。

能力和社会关系超出平均水平的两口子,10+年净收入40万,平均每年4万,每人年均收入2万。

然而,家里有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可能都略微知晓,这个收入水平应该是中等偏低的;开放初期的劳务收入水平偏低,但近十年来城市务工人员工资水平不能算低了。前几年一个同事父亲在建筑工地干点零活(非重活),每月可得4000+(一般地级市水平吧)。

2. 关于小学教师工资问题。

入门3800,数字应该不假。不过市区高质量小学教师岗位的话,待遇不会太差,一般地级市市民都会有感受的。很简单,真的养不活自己和家庭,还有谁会去争这个位置呢?说白了,还是有很多保障和优势,而且是预后良好的那种。

目前国内来看,只要自己努力,生计问题不大。天灾会有政府出面,大病治疗机制也在逐步完善。本人认为这是趋势。

总体感觉,作者文笔流畅,叙事生动,结论则略有偏颇之嫌,估计也是心疼自家小姨的原因吧。

关键词(Tags): #文笔好#故事佳#结论走偏
家园 任何国家都有权贵。贫富差距、教学质量差距是客观存在

任何国家都有权贵,权贵跟非权贵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也不跟非权贵竞争。我觉得作为一个平民,没有必要用少数权贵的特例去justify一个更加普遍的问题。

在承认贫富差距、教学质量差距的基础上,市里省里的学校咱就不比了,就说我们县。本专科加起来,一中每年考2、300个(多数是应届生),我们学校,我毕业那年不算自己交钱上大专的,应届生只考了我一个。

生源好、学生多(一中学生数量是我们学校的2.5倍),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师资差很多。一中的老师都是从高一送到高三的,我们学校高一、高二的老师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有限的几个老教师(还是靠职位留下的),到了高三开始给我们补基础概念。

但是,大家同一条分数线,你考不过人家,没什么可说的。谁要你家不在县城?谁要你没钱买自行车?谁要你不愿去挤三间瓦房住40多个人的集体宿舍呢?

但是的但是,师资条件最好的京沪,分数线比俺们师资力量最差的乡村中学低130分,凭什么?

---------------

美国前100的私立寄宿学校,我去考察过几十个,包括叶帅孙女就读的学校、美国第一所私立寄宿学校。对非权贵来说,入学门槛是非常非常高的,尤其是对中国小留(多数米国私立寄宿学校给韩国的名额比给中国多)。

比如说,某中国小留,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参加过多次全国性比赛而且名次都很靠前、社会活动也是主力(比如他是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被duke录取了,不奇怪吧。

再比如说,某华人小孩,私立毕业上CMU王牌专业,上了一门电影方面的选修课,写了一篇影评,被老师认为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学生影评,并试图劝孩子转到他们系。这种孩子进入CMU,也不奇怪吧。

私立升学率高,有生源好的因素,有师资力量强的因素,有父母舍得花钱包装的因素,也有少数孩子的父母是权贵的因素。但是,没有明目张胆地用最低标准,要求教育条件最好的学生(权贵不算)。

因此升学率虽然差别很大,但是没有那么离谱,按照你的数字,升学率是5:1的差距,而不是上百倍、甚至几百倍的差距。

通宝推:迷途笨狼,老老狐狸,北纬42度,
家园 我说的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当时一年能剩下4、5万块钱

已经非常不错了。而且我小姨在吃上比较舍得花钱。孩子在长身体、大人要出大力,所以他们一直是捡好的吃,按当时农村的观点,是属于不会过日子的。再就是我小姨去城里做生意后,离开老家,小姨父的兄姐都比较困难,父母赡养主要靠他家出钱、兄姐只能出人。一年4、5万是除去这些日常开销后的钱。

3800块的入门工资,如果不用买房、不用买车,当然够生活。对于家在市里的人来说,这不是问题。大家都争抢这种职位的原因是稳定。但是对于家不在城里的孩子来说,除非父母有钱,这就是一道鸿沟。也就是说,农村孩子、甚至县城的孩子,哪怕比较出色,到上一线城市定居,只靠自己也是很困难的。

家园 5倍只是个平均值

您考察了这么多学校肯定也知道,私立学校档次不一样,公立学校档次也不一样,比极端情况肯定在哪都能找出百倍差距。可如果比平均值,京沪和河南山东安徽这几个高考大省985录取率的差距也大概是5倍。

https://www.sohu.com/a/258718344_469837

京沪高中生只占全国的1%,5倍的差距您很气愤,美国私立高中生占全国的10%,5倍的差距您觉得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当然了,这种差距的出现肯定是要批判的,但不得不说,这里面好像有些双标。。。。

家园 中间有两个非常大的区别

1. 几个高考大省的小学、初中升学率,远低于一线城市。高中生已经经过初步选拔了。如果比较升学率,不应以高中生总数量为基准,而应以该省的总人口(更准确的说是以18岁或者19岁的人口总数)为基准。

2. 私立vs.公立,和京沪vs.高考大省,是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

私立学校有不同档次,但是绝没有差的,没有哪个傻瓜送孩子上差学校,还要自己掏钱。而且绝大多数私立学校有入学门槛。因此,如果把所有私立学校学生当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是经过初步选拔的。

而公立学校有不同档次,好的、中的、差的都有。如果把所有公立学校学生当成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是未经选拔的(差学生基本都让公立学校收了)。

米国私立经过初步选拔的学生的升学率,是公立未经选拔的学生的升学率的5倍。

而京沪未经选拔的学生升学率,是高考大省经过初步选拔的学生的升学率的5倍。

一里一外,差别大了去了。

私立vs.公立,反应的生源、师资、和学生家长财力的差别。

京沪vs.高考大省,反应的主要是分数线(户口)的差别。

-----------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分析,看高考分数线的差别就知道了。

----------

最后非常感谢您的宝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