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残酷的中考 -- 滚珠丝杠
全国高考录取率都已经超过80%了,高考只是决定去好大学还是差大学,中考才是决定能不能上大学。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就是一半孩子上大学,所以高中只给那半孩子留着,高中就等于大学预科。
没考上高中那半直接赶去职高,这是德国的经验,德国分流更早,学个一技之长出来就业。美国高中不分流,结果那半不上大学的孩子毕业后就业困难,技能工种却在短缺,也不是啥好榜样。
值得讨论的是分流如果推迟到10年级会不会更好些,或者13年教育分流推迟到11年级。
当然最理想的就是所有人都完成高中教育,然后一半人上大学,一半人上高职。不过可能是俺孤陋寡闻了,这样的国家地球上好像还没有。。。
有良好的愿望是进步的动力,当然无不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提升,当然会越来越好。
早几年有个简历被质疑,15岁就工作了。但是现实就是我爸14岁就工作,那个年代十来岁工作很普遍。现在读完初中出来干活不被国家认可,读完职中高中出来工作,家长们很多觉得孩子太小了。这个就是进步吧?目前普及职高,大多数还真是读完高中才搬砖。
资源就那么多,需求就是这样。一半只能读职高,换个说法是一半可以读普高。职高事实上也可以参加高考,还有高升专。我身边几个孩子就是职高升大专。
其它地区不知道,反正我们这里很多年前就不收费了。
50%,60%也好,我都不太反对,只是28%的比例太低了,不符合规律,而且是断涯式的突然政策。
至于高考,我觉得应该把大学压缩些。
我的孩子相方设法都要让他上高中。
我是觉得72%的孩子里肯定有很大一部分还算优秀的。
可以考虑把大学压缩些,特别是本科。
比如我不认为买国产车是爱国的表现,但你可见过教师开国产车?
县领导脑子进水嘛,低于全省平均值,那不是为别的地方做贡献,损己利人啊。。。
一群半大孩子初中毕业,要是流散到社会上没有就业机会,那就简直是一大火药桶。关键职高虽然国家有补贴,但是压根没有重视教育质量,相当于大号幼儿园,毕业出来没有学到什么技术,进厂还是从零开始。
很可能这个4:6是在所有参加中考的人里面切的。
实际操作中,中学生参加完会考就可以结束初中学业,拿到初中毕业证了。之后大批学习差(中考无望)的学生,没有参加中考(老师劝说直接读职高/放弃学业打工/放养)。
如果用读高中人数/当届初中毕业人数计算录取比例,得出的数字还要低。
马鞍上这个690分的高中录取线,也是在录取比例下内卷出来的(成绩差的不参加中考了,参加中考的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合肥因为高中资源足够多,内卷的没这么厉害,所以录取分反而低于马鞍山。
很少的一部分参加高考,收的分数也高些,学生进来也想读书。去年我老婆班上四十几个人考了十几个厦门理工正经本科。
我们这里学费早就全免了。其他的国家认为急需要的专业会有伙食补贴住宿补贴。挺多专业外面还是挺喜欢要。
上个学期末质检考全年段第一,很有可能全区也是第一。做作业还好,主要问题拖拉,我老婆另外给她加了点料,她不大愿意,也是鸡飞狗跳。
职高出来的打工的赚的比小公司的大学毕业坐办公室当文员高挺多。
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大学毕业坐办公室当文员的,工资最低。剩下的工种啥都缺人。不好的大学进去读几年回来也是一身的毛病,高不成低不就的。这或许就是高中限招的一个原因。
当然现在大家小孩都少,家长不愿意,不死心罢了。
他稳定在300名左右, 按52%中考录取率, 他只能考上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按前5年数据统计, 985和211是不可能。
13岁的孩子不知道从那里得来“阶层已经固化, 拼死都不会触及天花板“;平时学习也不怎么用功, 一副超然的态度。
处在青春期, 不能骂,更不能动手,他都176了。 讲道理是讲不同的, 每周回来一次,父子聊下新闻和学习见闻。 然后各忙各的。
自己和自己比,发现之前费劲巴拉的把那帮差生供到大学是浪费国家经费,这才要把差生早早分流,赶去工厂。
对国家层面算是努力改进,对于家长层面么,hmmm,大家屁股不一样。
至于高职高专对工厂方面的接口没做好,这是另一个问题。
我们这里的县一级职高是很糟糕的,选择读职高的基本上是不想读书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