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帮识数的漂泊网友回忆一下七十年代物价并和当今比较一下 -- flyingcatgm
理论上购买食品都应该提供现金和粮票,但实际上,粮票相当于有价证券,在六七十年代就有中间商靠这玩意儿赚差价。在绝大多数场合,以传说中的黑市价,只要有现金现金就可以购买食品,其实也只是吃一点小亏而已。
即使只用粮票不用现金,也能购买大部分食品。当然,这样做是不太合算的。
去饭店吃饭,好像要同时使用粮票和现金。
当时我们家很少去饭店吃饭,不是很少,几乎就没有。
我的记忆里只有一次,三叔从外地来看我们,请他去饭店吃饭。我记得是先点菜交钱再吃饭。老娘带出的粮票不够,三叔垫了一些,当时很尴尬,回来之后,父母还吵了两句。
当时物质确实匮乏,这种场景在今天应该不多了。
那就算是百倍左右吧。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现金不能代替粮票。例如买个馒头五分钱,要收半两或一两粮票。没有粮票光有钱不行。光有粮票没钱也不行。
粮票还分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全国粮票是全国通用的。如果出门就要带全国粮票。我家里接济外地的亲戚,要用地方粮票换全国粮票寄过去。
理论上说,现金是不能换粮票的。但是有换这个的黑市。搞这个的当时被抓住了都是算“投机倒把”,直接送劳教。
另外,当时出门是要单位(没有单位就上街道或大队支部)开介绍信的。没有介绍信,是买不到火车票的。到外地住店也一定要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不能住店。当时住店很少有单间。如果男女要住一个屋,必须有结婚证才行。
用“今天张三没有虐待你母亲”来暗示造谣“张三大多数时间都虐待他的母亲”,你这种东西一向就是这种造谣污蔑的本事。
问一下,你那些什么“印度铁路不如东北”,“印巴分治后印度铁路减少一半”,“中国铁路不可能营业里程一年翻番”的谣言,怎么不接着造下去了?被揭穿就装瞎,真是造谣者的另一个本事是吧?
呵呵,呵呵。
当然,我说一句“看看刚建国时印度铁路里程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然后中国迅速缩小差距(可见新中国体制相比印度的优越性)”,
阁下大叫“flyingcatgm你是印吹”?
呵呵,你觉得这种造谣除了你的自我安慰还有别的用处吗?
午饭一荤(回锅肉、盐煎肉、鱼香肉丝、咸烧白之类)一素(炒萝卜丝、莲白之类)8毛钱,如果荤菜换成蒜泥白肉,就要+2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