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嘉陵江上游原是汉水上游推出汉族起源地 -- 北纬42度
这个字的起源,可能要早于爸。
很可能起源于母系社会。
这个字,拆开了,"父"+"多"。
在很多部落里,所有长辈男性,都被孩子呼之为:爸。
顺便多啰嗦一句,"女"这个字,应该起源于母系社会。
而相对应的具有等同巫术效能的汉字,"男",这个字的诞生,很显然要晚上几千年了。
当今世界,大部分的文字是母系文字的音译,这些都是非常古老的活化石。
而唯一的父系文字,就是汉语。
现代欧洲文字的进化,显然是汲取了汉语的精华,雅化欧洲古文字而最终成型。
铁手的文字娱乐天地,什么歇后语,成语,儿歌,古诗词等,他这些板块的设计,貌似不是无事扯悠闲。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最终探究文字的起源。
所以,42度的这个帖子,称得上小雨来的正是时候。
比如“俄罗斯”的俄语是Росси́я,这个Р读音类似/er/(卷舌音),这就是“俄“的出处。“西班牙”在西班牙语里是España,[esˈpaɲa],其实还是挺接近汉语“西班牙”的。
婴儿最容易发的几个音就是da, ba, 等。ma 倒是有点不寻常。
因为 ma 需要用鼻音,鼻音对一般人有点难度,不过现在想来,鼻音对婴幼儿可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为他们吃奶的时候,就只有鼻子可以出声了。所以 ma 很可能跟哺乳有关,这也很符合“妈”的身份。
汉语中,爹不仅指父亲,还是年长男子的通称,如老爹。在某些方言区,爹指爷爷。
而上海方言中,爸爸和伯伯,发音极为接近。我们可以认为,母系社会先有 ”伯伯“ 这个概念,即父辈,然后特化出爸爸这个词。
上海方言中的:伯拨八拔,发音都相同(韵母相同),而这个韵母(e,阿谀的阿),和上海方言中的 ”勿“ 也相同。上海方言很少有 ”不“,一般用 ”勿“ 替代,偶尔要用 ”不“,也是同样的 e 韵母。
那么,爸 = 伯 = 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同音字。
而国际上很多语言,都有 BV 混同的现象,西班牙语的 V 就发 B 音,西甲的巴伦西亚、比利亚等等。另一个就是 FV 混同,英语的复数和过去式,都是 f 改为 v,大家习以为常。
所以,爸 = 伯 = 不 = 勿 = 父,完全说得通。
你连读十遍,西班牙就出来了,完全吻合。
翟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叫狄,一个叫宅。
是不是看着挺眼熟? 对了,就是茶这个字,南方(英语)叫 tea,北方(俄国中亚)叫 cha,不同的贸易路线(一带一路),南北方言传出去不同。
而天这个字,上海方言叫 ”梯“,这个不是单例,田甜填添舔,都是发 ”梯“ 或者 ”地“ 音。
宅这个字(音),在南方方言变体很多,发音如切、菜一类。
如果 梯/狄 和宅是同源字的发音,那么古音 qhlin 到天,就没有多大距离,尤其是中间还有个腾格里过度。声母的变化路线,可能是 qh 到 kh 到 ch 到 c 到 th 到 t,这就对上了。
对比一下 耶叔 到 耶苏 到 耶苏斯 到 杰苏斯 到 折苏斯 到 基色斯,都是这么一路变过来的,最后面目全非。
楼下还有人指出 qhlin 和拉丁语 caelum 的关系,真是石破天惊。拉丁语 caelum 的发音就是 kaylum 昆仑,也许真是陆压道人传过去的。哈利陆压!
气温适宜。在汉朝还有八水绕长安,可见当年的宜居环境。
古汉人容易在湿地找到食肉动物而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因此碘不会缺乏,智商发育就不是问题。
汉人在藏语里为“rgya“,现在翻译成”嘉“,但一般认为这个发音是从“夏”变来的。除了夏商周的夏国,史上再没有出名的夏国,而且往往是少数民族政权。藏族用夏称呼汉人,真是很奇怪的事情。。。
另外rgya在藏语里还是“面积”以及“广大”的意思,应该跟汉语的“巨”同源,“巨”这个字造出来时画的是个直角尺,指的是“规矩”里的“矩”,这应该就是为什么藏语里又被用来指面积,测量面积的工具嘛。
同一发音又被指代汉人,就是说藏语里汉族还隐含着”巨族“的意思,这是巧合吗?另外谁能考证一下“巨族”一词最早出自哪?用“巨”而不用“大”,感觉怪怪的。史记夏本纪特地记载大禹左准绳,右规矩,会不会大禹当初的国号就是“巨”,后世才改用“夏”这个字?
另外“大”这个字在其它的汉藏语系语言中找不到同源,很可能来自汉藏语系之外,这么基本的字却是外来的,再次说明汉语从底层跟另外一个语言融合过,也许是东夷语。但“大禹”偏偏就带个“大”字,莫非是东夷人给上的尊号?
一个招就是考古,挖化石,但是如果某一进化阶段的化石挖不出来怎么办?新冠病毒就是个例子,病毒绝对形成不了化石。
还有个办法是,找出该生物的所有后代做基因测序,往回推这个生物在分化之初是什么样的,比如新冠基因溯源的争论,再比如现代人起源学说里那个热门的走出非洲夏娃。
老兄说的主要是第一个办法,从古籍里挖化石。俺提到的是第二个办法,从汉藏各语言往回追溯,但这个”上古“有多久真很难说,语言变化的速度都是基于各种不靠谱的假说。。。
藏区东北部称河为”XX曲“,也许对应汉语的”XX水“,藏区西南部称河为”XX藏布“,莫非对应着汉语的”XX江“?
秦岭名字最早出于史记,名字自然有可能来自”秦地之岭“,秦国最早的封地就在今天的天水渭河谷地,但考虑到当地秦岭被称为祁山,秦地的名字也许是从祁(秦)山来的,到底是山先叫qi还是封地先叫qin,就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很难找出答案。
但另一个奇怪之处就是秦岭这么规模巨大的山竟然不叫山,偏偏叫岭,泰山和秦岭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儿科。
如果秦岭古称天山,天的发音为qhlin,哇咔咔,这发音不就是秦岭?真是恍然大悟。。。
汉族的多源头,其实最终也是溯源到一个源头,只不过分分合合罢了。
在山西解州呆了多年,后来在张家口一带也呆了几年,多次去过涿鹿。 蚩尤被黄帝擒获后 从今河北的涿鹿县,押解到今山西运城,那儿是处决蚩尤的刑场。 明代万历41年间将蚩尤旧部遗址村落“蚩尤村”强行改为“从善村”(又称“服善村”),取“弃恶从善”之意。
历史上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蚩尤在这次融合中功不可没。可以说,蚩尤作为古代部落首领与黄帝一样伟大,一样值得后人崇敬,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2002年6月11日,盐湖区政府决定将“从善村”恢复“蚩尤村”的本名。传说六月初六是蚩尤的忌日,每年蚩尤村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在祖神庙祭祀祖神蚩尤,也有不少南方及海外九黎族的后裔(黎族、苗族)前来寻根祭祖。这一习俗成为当地节庆活动,它充分显示了人们对蚩尤的虔诚和对宋代以来封建王朝贬讹丑化蚩尤的反抗。“文革”期间拆毁了庙宇,中断了庙会,改革开放后,近几年又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祖神庙会这一民俗节庆活动。
秦岭是800毫米降水线长期被认为是公理,代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北界。但是最近十年已经有迹象表明该线在越过秦岭北进天水挺进六盘山,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宁夏最南端的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