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子不学,非所宜”中的“子” -- 天河行
这里,前后不是重复,而是深入一步:
“小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如果/因为)小时候不学习,大了就啥都不会干”。
本意就是教育小孩的,说老师不学习如何如何,小孩子也听不明白啊。
当时就在网上查了下,基本都是楼下各位说的情况,但也觉得自己的考虑有些道理,所以才拿上来问问。
现在看来,还是按照老师讲的好些。
顺便抛块砖,聊聊文言文怎么学这个话题。
我看书是野路子,到现在也弄不清语法,二十多年大小考全凭语感打天下。各位不妨说说文言文的学习有没有套路可循,我可以借他山之玉来教教家里小狗子。
子与幼的解释应该是不同的。
至于子怎么解释,这个就值得研究了。
古代的子应该是不包括女孩子的,应该是特指儿子,因为那个时候别说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就是官宦富庶人家也只解决男孩子的教育问题。
所以个人以为如下解释如何?
作为家族传承的男子,如果不学无术,这是非常不好的;男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好好学习,等长大了,怎么有能力有所作为呢?
当然,这里的第一个学字,被解释成了形容词:不学无术。
纯属业余意见。
子不学,非所宜。应该是 “男子不学,不应该”。
三字经的子,有多种含义。但是不包含“孩子”这种说法。子 就是男子。孩子,古文是”幼“。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 “一个男子 没有教养,是父辈的过错”。
子,因论语中特指 孔子。由此延伸为尊称、敬语。代替“你”。子非鱼,意思是“您不是鱼”。
同样的还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里的“子”也是敬语。同样要说的是,“爱”是珍惜,不是“喜欢”。如果是喜欢财物,古文中是“喜财”,不是”爱财“。道是“天命”。取之有道,意思是“能否得到财货,有命数”。整句解释是“君子珍惜财物,能不能得到财物命中有定数。”潜在意思是君子不以钱财为追求目标。
三字经不像论语,没有像钱穆这样的学者进行推敲解释,所以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无从考证,父母只能凑合着来。
应该是本身就是尊称,孔子之前就已经有子这个、子那个,而且也不可能全是前朝的子姓。孔子自己的春秋里,就有这种子什么的人物,也有什么子这种人物。
最后变成了尊称。
这段话的意思我觉得是:一个人不学习是不适宜的,小时候不学,长大怎么办?
子是用尊称来泛指一个人,后面的是阐述为什么要学习。当然,你要是说小孩子不学习是不适宜的,也成立。
您如有兴趣可移步:桥上《春秋左传注读后-补充与修正-“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