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木 耳 传 说 ――出营前的独白 -- 木耳
还得说,西西河的新兵营,真是练兵的好地方!木耳在此勤学苦练,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可以一步一会头地出营了。
出营前,或许应该解诸位送花使者的惑,木耳欲为自己立一说――《木耳传说》。[em04]
――――――――――――――――――
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还是……?木耳的传说,常有这样几种……
传说一、因为木耳爱吃木耳,所以为了表示对这种食物的钟爱而起此名,大有“掩耳盗铃”之势。
传说二、因为木耳有一双木笃笃的耳朵,特指在音乐方面的识听能力特别弱。为了提醒读者,万一有看到她的什么歌评不对各位口味的,千万原谅则个。因为作者有一双木笃笃的耳朵,离残疾不远。此说似乎牵强一些,尚可。
传说三、因为木耳的名字中有与“木”“耳”相关联的部分,取木耳为名,纯粹是妄自用了汉语修辞学上的一个手法叫做“借代”,所谓以局部代表全体是也。小时候模糊印象里,有一个同类例子,是鲁迅的一个作品集――《且介亭》(读zu jie ting,“且介”实为“租界”)。
也许,还有种种传说不得而知了。
也曾用笔名“Agaric”,前身就是木耳。只因曾经想闯的江湖所在不能用中文字注册ID,只能再次演化,成了这个“留长辫穿洋装”的木耳。
至于上面提及的3种传说,无一不有缘故。
喜欢食用木耳得名而来,的确有很大的可能。
最初使用MSN时,曾用手上偶得的一串佛珠做了ID。对素食,尤其是对据说营养价值蛮高的各种菌类食物,多少也是钟爱有加的。自从来到南方,有一汤平常容易烧制也清淡好喝――“扁尖三菇汤”,用料:甘笋、冬菇、草菇、扁尖笋、金针菇几样烧制而成。蘑菇不是木耳,但都属菌类。
人是微尘,名又何妨是菌呢?
至于比喻自己耳朵不济,因此导致歌评容易偏激的情况,也的确有此可能。曾经如痴如醉地喜欢听他的歌和他的吉他弹奏曲,并几乎为他放在网上的每首歌作了歌感。(如果时间、空间允许,很想一一转来归入类中,供大家分享。)
那夜,他曾对他的唱歌,作了这样的总结:唱歌,不该总去模仿,要凭自己的感觉去唱。这句话,非常简练地表述了他的歌为什么会有他独有的特色,假如你曾经听过他的歌。
每样东西,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对象,有可能产生特定的共鸣,甚至可能是最强烈的共鸣,是别人无法企及的,因此,这样的共鸣,会深深烙在记忆里,任凭以后什么样的声音与它对擂,都无法取胜。
他常说是因为我先听了他唱的歌,才有了先入为主的感觉。也许吧,不过,我觉得那只是小小的一部分,特定时刻特定对象特定地方听的结果,除了因共鸣而产生的感动外,是再没有什么感觉能够替代了。
以后,慢慢听他对歌,慢慢跟着感觉吧……即便全世界都认定我是木耳,在我的听觉里,他的歌声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且是最能感动我的。
说木耳与名字有关,那几乎是千真万确了。
出生在离长江尾不远的城市,父亲却给起了一个太富有南方特色的名字。以至于长大后,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够到真正的南方,去亲手摸一摸包含在我名字里会伴我一生的这种植物。
夕阳、沙滩、海浪、椰林婆娑、洁白的小屋掩映在晚霞里,好像一幅安逸的风景画。只是,不敢多想这样的美景,想多了,就会与这与时俱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你生我死的世界格格不入。格格不入也许就意味着消失……还是等我老掉牙的时候,去惦记这份美景的实现吧,如今,还得继续做个凡人,做好凡人。
木耳传说,解释至此算是告一段落了。人名只是符号,这个地球人都知道。而人名也不过是衣服,换无数个都是可以随心所欲的。这也是国家的法律之一吧,公民有自己的署名权?(未考证,只是听闻过)
不叫我木耳,而以其他名谓替代的,凡是我明白他们是在叫我的,自然还是会答应一声的,这是中国人的礼貌,呵呵,社交礼仪,不是么?即便对方错认了人,还需得为对方着想着,为对方搬一把梯子,让对方不至于从半空跌下来。倘若实在无计可施时,还可以把自己搭上,让人踩着自己当云梯上下……
(见笑大方了……)
东北的大木耳很好吃。
又看错了,自古吴头楚尾,这好象不是江浙系的兄弟。
严格说,木耳不是植物,江浙也是产黑木耳的。
也是西湖一景!
一足踏出门外,一足尚留门里
不是江浙兄弟,或可三江女子
木耳:产自长江尾……
见是新兵,
补花一朵,
送君一程,
回归多多!
我们那嘎瘩盛产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