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向河友求教,关于中华历史的几个问题 -- ziyun2015

共:💬5 🌺3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向河友求教,关于中华历史的几个问题

1、明清的科举,为什么去掉了“算学”?

按照儒家传述的“君子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据说唐宋取士还有“进士”、“明经”、“明法”等,明清的科举干脆去掉了“数射御”。当时有没有什么理由?如果看到明清之际,白银大量内流——商业高度发达,因此商人集团与某些东南士大夫集团“合作”,通过去除“数”的科举,以排除帝国可能对商业的管控,这种推测想法是否合理?

2、万历矿税的解读

万历矿税起自万历二十四年,万历的定陵完工于十八年,万历十年后申时行为相、之后废除了张居正的考成发,万历二十四年是第二次朝鲜抗日战争爆发点。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万历矿税主要是为了弥补军费?之所以托名“矿税”,是为了避免士大夫拿朱元璋的1/30的商税来嘚啵“祖宗之法不可变”?之所以使用宦官,是因为东南士大夫多与工商矿业有关?

请河友指教,先谢

家园 略作解答

对问题一,其实即使在唐朝“明算”也不受重视。受重视的是“进士”和“明经”。宋朝承袭唐风,进一步加强了对进士科的尊重。元朝科举时开时不开。而且当时朝廷中算学运用最多的地方就是钦天监。其次是水利工程。元朝本身对水利根本不重视,直到末年才想起来修黄河。而天文方面则深受中亚影响。连带数学也是从中亚传入,基本为色目人把持。结果到明朝驱逐鞑虏后,连带色目人的天文数学一并搞掉。明朝的钦天监只能对元朝留下的东西做小修小补,不能推陈出新,搞得对日食月蚀都测不准了。所以后来利玛窦来华引起士大夫轰动,原因之一就是带来了更精确的历法推算方法和数学方法。顺便说一句,《几何原本》的阿拉伯文版本在元朝就已经传入。但明朝无人能识,弄到要明末重新翻译。

而明清的科举更重视八股,以八股好坏为主要取士标准。那么大家都会的九九表(最多加个开方)就明显不够资格上国家级的取才大典了。这里没有什么江南士大夫的阴谋。只不过是因为大家的水平都很低,所以没必要考罢了。至于白银大量流入,这是明朝末期到清中期的事了。即使有大量流入,处理账目,一般四则运算已经足够用了。再加上珠算,速度也足够快。自然“明算”就没必要了。

问题二,可以理解为这是作用之一。明朝财政在张居正改革后有了一定改善。一是因为“三娘子事件”后,北元和明朝终于大体上和解,明朝的军费负担下降。二是实行“一条鞭”法之后对农民的剥削实际加重(改实物税为货币,多一重剥削),搜刮到更多的实际赋税。但万历三大征之后,这个积累迅速耗光,不但加了矿税和各种杂税,其实“正赋”也上升了。嘉靖时期就因与北元作战加了一百二十万两,万历又加了五百二十万。

但万历搜刮矿税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补贴军费,主要是补贴自己的私人支出。一是要修各朝包括他自己的陵墓。二是要应付其宫内的各种开销。三是要给自己的小儿子朱常洵当不上太子的补偿。

你这是在写小说收集资料?

家园 宋代有个客观需求

俺大宋虽然打不过周边蛮夷,但历法还是要遥遥领先的,宋代经常改历法,刺激了数学发展,金国也不甘落后,宋元数学四大家两个南方人,两个北方人。

明代没这个需求,历法不准就凑活用吧,科举也不考,加上珠算替代筹算使得大家看不懂古数学书,所以传统数学基本断片了。还得感谢朝鲜,科举一直包含算学,因此保存了大量中国古代数学书。清代数学一个是学西法,一个是复兴古法,虽然在西法上面没啥发展,但复古这件事情干得倒是比较成功,筹算法也是从朝鲜学来的。。。

家园 多谢北兄,朝鲜的线索很有用
家园 多谢任兄!不是写小说搜集资料

而是梳理历史中的一些比较矛盾之处。

明代正史,实际是明末士大夫、特别是东林党成员,与满清皇帝共同书写的历史。从这两方的立场看,他们对明代皇帝的褒贬无疑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的,真实性其实大有问题。然而自上一个辛亥起,民国史家对这种正史基本是全盘采纳的,至今历史教育也是基本采用了这种正史。

不知任兄对灰熊猫与当年明月的争论是否还有印象?今天回看,当年明月实际还是采用了正史,包括对士大夫的高度肯定。

我近日又重新翻了翻《黄河青山》和《万历十五年》,重新读了一下黄仁宇与费正清那段不清不楚的官司。不知任兄是否同意:其实明代留下的史料,几乎完全整理不出哈佛经济教授要求的“数字”,黄仁宇用明代官僚、制度本身就不去做数字工作来解释。但是,东林党以废除矿税为宗旨之一,这让我们无法简单采用黄仁宇的研究结论、而排除有人有目的的搞乱账目这样一种可能。

作为有目的、搞破坏的例证:还有郑和航海资料的失踪。常识让我们实在无法相信所谓兵部尚书刘大夏(楚党)、为了不让皇帝压迫民力、而烧毁郑和航海资料“这样一种说法。

其它的例证:正德皇帝与蒙古小王子交战的“战果”,也明显违反常识。

我向河友请教的问题也是这样的问题:怎么会没有关于科举中去掉算学的历史记录呢?

郑成功父亲不过垄断了南海贸易十年,就成了巨富(清初抄家记录了其带到北京的一小部分金银财产),写明代的工商业、海上贸易,实际只有“正史”、缺乏海上、海外移民方面的资料。北纬兄的提示很有启发,或许历史研究者可以从韩、日、东南亚、甚至斯里兰卡、波斯找到一些资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