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梁山好汉的籍贯和出身(二)-山西篇 -- 燕人
画的不完全准确。太原至洛阳并非主攻方向。
金兵是通太行陉越过大山攻下怀州-沁阳后,分兵转西。其战略目标是封锁潼关,阻断宋精锐西军东援路线。西京洛阳在这条作战方向上。
有人有个观点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南方人没有去过北方所以水浒中关于北方的好多描写尤其是地理有问题
但是其中很多部分都是宋元旧内容,作为整合者未必能全部改掉
又,施耐庵按照一般说法是元明交替时期的人,但是 现在流行的水浒传本子,明朝中叶又有修改(比如窜入田虎王庆事)
这是个有点玄幻的人物嘛
想起来,刚认识《水浒传》的时候,很向往梁山泊,那时候还有耳熟能详的粤剧《梁山伯(泊)与祝英台》,祝英台听起来像地名,想当然觉得跟《水浒传》有关,于是对祝英台也很向往。
另外,上次请教过从前有没有反皇帝的文艺作品,其实《水浒传》里有方腊,虽然是作为简单的反面内容,但作者心里是否真这样简单,水泊梁山好不快活,打完方腊就成悲剧了。皇帝,梁山好汉,方腊,相互之间有些什么政治解读,说不定作者留了一个坑。
我那是也寻思很久梁山泊和祝英台的关系。想那祝英台是不是英雄庆祝的台子。
水浒传中对水浒英雄的描写幻想的因素较多。如果不考虑这些,想像历史上任何有规模的民众造反归顺朝廷后可能发生的结果。
通常政府方面会遵守诺言,对大头目们既往不咎。但是下层的民众的遭遇恐怕会更糟,如水浒书中写的那个在陈桥驿与发放御礼的贪官争斗的义军小校,就是一个广大基层农民战士归乡后命运的缩写,是悲剧。
宋江小集团抱着忠君为国的信念去剿灭其他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最后还是受到政府高级官僚的隐形迫害,而这些高级官僚正是好汉们被逼上梁山的起因。
我认为水浒写的主框是悲剧,是真正忠君报国的人的悲剧,写出其悲剧的不可避免。虽然书中一再写”圣明天子“,地主阶级的明眼人必然要反对这部书。简单的说,水浒教人如何去作乱,如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根本上看,忠君报国的人都去死,那国家怎末维持。
难怪,啊也听着耳熟,湖北很多地方,尤其是老一辈人的感叹词
过五关斩六将也是一团乱。。。
刚看到一篇文章,太行八陉考实,全面细致介绍了太行山两侧各省通路。推荐同学们看看。这种旅游是我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