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写在十四五规划前 -- 履虎

共:💬138 🌺693 🌵2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都是不知足的,中国人尤甚

就我看到的国内的情况来说,所谓买不起房的多是外来移民,他们的需求肯定是不容易实现的,任何一个人到了任何一个地方就能随随便便买得起房那只能是共产主义社会了吧。现在你提到的很多不满足都是超过了小康温饱的需求的,比如上补习班,博士毕业几年就要在一线城市买房,至于医疗也是如此,一般就医社保报销后自费的比例并不多,绝对数一般人都能承受得起,如果非要超出基本医保的进口药什么的那当然费用高了。所以现在国内叫唤的凶的什么房子,医疗,教育三座大山,那些人你仔细了解一下,生活水平都是在小康以上的,无非是欲望更高,难以满足罢了。

家园 你怕是对小康有什么误解吧

当初提出小康目标的时候是目标是恩格尔系数50一下

还有,中国人民心气好大,楼下都开始和德国比了

当初提出小康目标的时候,怕是领导人觉得能和泰国,墨西哥比就烧高香了。

家园 城市设计理念的问题。

以前中国城市设计追求高容积率,连人居住的房子都设计的偏小,更不要说给汽车留下车位了。中国汽车普遍是在05年以后才普及的,小城市可以通过把小区的绿化带取消掉空出一些车位,大城市老的小区是真没办法。

家园 印度要叫唤了:中国开始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

当然,网上肯定会出现大批"清醒党“跟大家说,雅鲁藏布江下游是全世界降雨最丰沛的地区,根本不缺水,比如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在那疙瘩。

列出乞拉朋齐冬季和夏季的降水量就知道为啥印度会紧张了:

6月:2294毫米

7月:3272毫米

8月:1760毫米

12月:29毫米

1月:11毫米

2月:46毫米

可见这里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天玩命下雨,冬天就变干了,更关键的是,南亚因为天气暖和,可以种三季,12月正是播种季节。。。

家园 继续闲扯

潜兄每次都回复一长段,我就接着闲扯吧。

我可以顺着你的思路聊,不过我觉得反驳来反驳去的怪没意思的。

所以我试着理清一下思路,关于富裕程度的划分,到底该听谁的?听所在国的?还是听联合国的?还是回归常识?

当然我前面也说了,很遗憾,每个人的“常识”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富裕最终并不是有多少个数字,而是对生活资料的获取程度。

这里再次借用一下我国常用的几个名词(虽然大家对这几个名词的定义差异很大),重申一下个人观点。

贫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住在危房或者类似于欧美国家的流浪汉?

温饱:衣食都没有问题,有一个稳定的栖身之所。

小康:有自住房了,养的起孩子了(不太考虑教育问题),看的起病了(不考虑大病),以及满足社会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其他认知。

富裕: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没有严重缺陷了,基本上只需要考虑改善生活质量。

富豪:底线是真正的财产自由,真豪们已经开始影响社会政治运行了。

家园 应该是工作的地方有房住就可以了。
家园 我基本赞同,但是你少了 ”宽裕“ 这一档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主要分歧,你的温饱-小康-富裕划分,而我在中间有一个 ”宽裕“。

这样一来,你认定的 ”小康“ 就相当于我的宽裕,这对于国家来说要求很高,我不认为 2021 年可以达到这样的全面小康(宽裕),甚至 2035 也很难达到。

我再引用一下你写的小康标准:有自住房了,养的起孩子了(不太考虑教育问题),看的起病了(不考虑大病),以及满足社会对于一个“普通人”的其他认知。

这里面差别极大,抚养孩子这一条定得比较低,事实上越穷越生,穷人哪有 ”养不起孩子“ 这种烦恼? 闰土家都四五个呢。而看得起病(不考虑大病),我认为是很好的小康标准。而自住房,那又定得比较高了,从北上广到小城市,再到农村,这个天差地远。上海八十年代,五十平米一家三口是绝大部分人艳羡的,毫无疑义的小康生活。而我农村老家九十年代,农民起小楼稀松平常,人均居住面积上百平米不在话下。但是农村人还是想往上海挤啊。

或者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凡是家里超过一套房的,那绝对不止小康标准。五零六零后年纪已经大了,他们在接下来二十年陆续去世,子女突然就能收到一套房子。

家园 不是抬杠啊,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

假设把你的“宽裕”等同为我定义的“小康”,那么实际达到这个层次的家庭会感到一点也不宽裕。按我的分法,刚刚达到富裕层次的家庭,也就是手里多了点小钱。

我在分层的时候尽量减少了层次,如果要细分,确实可以细分出许多层,但是层和层之间的就没啥大的差距了。

至于超过一套房的,我确实也原则上同意超越“小康”了。

另外,宽裕和富裕本来也算是近义词吧。。。

家园 另外跑个题

很多河友,包括潜兄,都认为房子的地域差过大,似乎不应该用作评价标准之一。

我不这么看。

事实上没有达到收支平衡之前,发达居住地区对一个人生活体验的正面提升是非常有限的。

只有当突破了收支平衡以后,发达地区的优势才会慢慢反映到生活质量上。

从这个意义上看,自住房是达到收支平衡的刚需条件之一(也是最难的一个),用作小康的分界点我认为是合理的。

家园 那也怕是渴不死他

雅鲁藏布江下游在印度,汇入恒河后入海口在孟加拉国。在中国的中上游地带其实流量不大,还不到全流域的5%。水量大的支流都在印度。所以就是乱放水,怕也是影响不了多少。

家园 抱怨买不起房的,很多都是到大城市打拼,抱怨买不起市区房的

抱怨的原因,是因为身边有人能买得起,中国人这样一对比,哪还受得了?

反而是更基层点的没这么多烦恼,以我堂兄为例,粤西山区农民,4个子女,全在珠三角打工,就是进工厂干,4个子女平均每年总共能交给父母10万元左右。以前子女未工作时穷的叮当响,现在只要四五年就可以在宅基地上建大房子,每个子女回来住都有房间。结了婚的,老婆就在家带孩子干家务,农村和镇上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可以上。今年国庆,几个子女凑钱买辆车可以一同回乡,精神状态非常好,对生活也很满意,和其他在珠三角打工的亲友也能互相支持。

我不是要大家降低生活期望,只是说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是事实,当然也有人说这样的生存状态也有很大风险一病返贫,我不了解农村的医保状况,至少不会比以前差吧?况且,我觉得堂兄的子女比我好的是:他们就算不再城市工作,似乎回乡也不太难生存,比我的后路要多。

家园 你这里 ”收支平衡“ 是什么意思?

八十年代就有人出国,别的不说,在日本背尸体,住地下室,吃酱油拌饭喝自来水,拼命压榨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一年攒下的日元,国内就抵上十年的基本工资吧? 所以打黑工也趋之若鹜啊。

现在的情况没有这么极端了,但是大批北漂、城中村,农民工大学生学历不同,路子相同,就是年轻时候吃苦,攒钱。九十年代在上海打散工的青年农民,攒几年钱,回村里就是一土豪,邻村的姑娘抢着嫁。我这可没有半点夸张吧?

这里面哪里有 ”收支平衡“ 什么事? 凡是混得下去就算收支平衡?

我觉得吧,凡是讲 ”生活体验、生活质量“ 的,已经是小康了。无论你怎么不看好大城市,许多人打破头要往里挤是事实。那么,在大城市能 ”收支平衡“,我理解为站稳脚跟,那绝对不是仅仅小康而已,而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譬如考试,六十分算温饱,挣扎求存,七十分小康,拿到毕业文凭有惊无险。你现在要考 985 211,那比小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你文章中每次强调的,是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你要考 985 211 当然压力大,每天悬梁刺股,考场失败的跳楼喝农药都有,但这与小康无关。

总结一下,你认为自有住房是小康的合理标准,我认为不合理,发达国家也才 40% 到 60% 的比例。或者说,拥有自住房的一定属于小康,而没有自住房的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小康,要看其它条件。

家园 不杠了,感觉你说得对

我可能是有点低估大城市这个变量了。

家园 降雨量的记录单位是0.1mm

你给的数据太夸张了,亚马逊流域年降雨量3000多。

家园 好像修了水电站只会使全年来水更均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