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犹记当年打酱油 -- 履虎尾

共:💬21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犹记当年打酱油

在小学一年级的算术课堂上,有一个同学被老师叫了起来,原因是,昨天的家庭作业有两道加法题他没做好,他做错的题被老师抄到了黑板上:

1,3+2=5,

2,2+3=6。

大家一看,全都咧开了大嘴,连老师自己都忍俊不住。在全班师生的哄堂大笑之后,老师意犹未尽,又给我们讲了个笑话:

有个妈妈给了小朋友两个瓶子和两角钱,叫小朋友去买酱油和醋。小朋友走到半路上,又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来。小朋友回家请示妈妈:“要用哪个瓶子装酱油,哪个瓶子装醋哇?”妈妈跟他说:这两个瓶子都是新的,没用过,用哪个装酱油,哪个装醋,都行,都不碍事。

小朋友听明白了,又跑了。可是,跑了半路上,想起一件事儿,又跑回家来了。他跑回来是必须问清楚:“到底该用哪张钱买酱油,哪张钱买醋哇?!”

老师的故事好笑极了,我们全班同学,包括做错家庭作业的那个同学,又一次哈哈大笑起来。就这么一笑,加法的交换律,一下子就被全班同学给掌握住了。

四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题目叫做“库尔班*吐鲁木见到了毛主席”。学校里调皮的男孩子们根据这篇课文编了一支顺口溜,一下课就满操场地齐声高叫:

库尔班*吐鲁木,

骑着毛驴进小铺,

不打酱油不打醋,

专买腐乳臭豆腐。

怎么都与打酱油有关啊?不奇怪,这就叫“源于生活,忠于生活”啊。打酱油,是几乎所有孩子最熟悉的工作了,哪个孩子,帮助家里大人干活,不是从“打酱油”开始的呀?

打酱油几乎是所有的孩子都帮助家里大人做过的事。还没有上学,俺就会干这个活儿了。记得那年冬天,俺去副食品商店去打酱油,天太冷了,手上虽然戴着棉手闷子,可还是冻得透透的,手指头尖疼得钻心,跟猫咬得似的。回到家,摘下手闷子,两只手冻得通红。

手提着玻璃瓶子,去杂货铺打酱油打醋,是孩子们干得最多的算不上家务活的活儿。以每周打两次酱油记算,一年之中,则多达百次,一生之中呢?则多达千次。在这多达数百千次的简单而又平凡的“打酱油”过程中,绝大多数次数,我们都能够完成任务。然而,在我的记忆里,记住的不是这些顺利的情况,而是那极少数的失败的经历。每次失败后,必定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至于惩罚的形式,是长达数十分钟的唠叨和数落,还是后背、后臀部位遭受苕帚疙瘩或者是巴掌等钝物的撞击,则完全取决于大人的心情了。

由于男孩子的天性,每次接受任务后,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问题,总会遭遇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男孩子(特别是俺)走路都是与众不同的,呵呵,他们走路都有哪些特点呢?这第一是,男孩子走路,从来不是平平稳稳一步一步地前进的,而是一蹦一蹦地向前进,遇到路面上的异物,不是绕开,而是赶进前去,踢上一脚;这第二呢,男孩子的脑袋在走路时,从来是不低着头看路的,而是象“拨浪鼓”一般,摇来晃去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第三呢,男孩子好热闹,遇到了稀罕事喜欢随大溜儿围观,大卖而特卖其“仰脸呆”;还有这第四呢,男孩子的手“不识闲儿”,从来是一边走路,一边比比划划的。

从以上四个特点来看,将打酱油之任务交给男孩子(特别是俺),大人就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随时准备接受如下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发生摔交事故,损坏劳动工具,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酱油没打来,瓶子给打了”,或者是“酱油倒是打回来了,可走半道又给卖出去了”;

二是口袋的底部和口部易位,购物货币失落,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

俺家当时住在大南关,是一个破落大院里边最穷的一户人家。可是再穷,也得吃咸盐吃酱油吧?大粒的海盐,每斤一毛钱;最普通的酱油,每斤一毛一分钱,总是省不掉的。于是,从记事起,每周两次的“打酱油”,就成了我的任务。直到上了中学以后,才把酱油瓶子传给了弟弟。

装酱油的瓶子是钱买来的,打不起,购酱油的资金更是按严格的规划来开支的,丝毫马虎不得。大人每次交代任务,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耳提面命,而我总是心不在焉,只盼着快去快回,好继续同小朋友们的游戏。

有一回,外婆叫给俺一只瓶子,一张一角的钞票和一个一分的“钢蹦儿”,命令俺去打酱油。由于丢钱的次数太多了,这一次,外婆不仅交代了任务,还严格地制定了任务的执行办法,外婆强行规定曰:“左手攥紧了瓶子,右手攥紧了钱,把‘钢蹦儿’裹在‘毛票儿’里边,不到‘三副食’,不许松手!记住了没有!?”

“三副食”者,就是大南关第三副食品商店之简称也,俺家的油盐酱醋均主要购自“三副食”。俺牢记外婆的指示,按照外婆规定的办法,一蹦一蹦地出发了。

到了胡同口,就看见路边儿围着一大圈儿的人,干什么的呢?俺急忙挤了进去,一看,好哇!原来是一伙儿跑江湖耍猴儿玩把戏的。锣声“当”得一响,满场的大猴小猴儿乱翻跟头。俺心中大喜,站到了最前一排,把双手往身后一背,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好一阵子,猴儿的把戏才结束,俺想起了自己的任务,赶紧奔赴“三副食”。

到了卖酱油的柜台前,俺把瓶子递了过去,却怎么也找不到钱了。所有的口袋都翻过来了,就是不见踪影。俺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看耍猴儿的当口,俺用右手里紧紧攥着钞票,手心出了很多的汗,右手累坏了。当时俺光顾着看猴儿了,下意识地想道,手里这是一团什么东西呀,死攥着它,多累呀,扔了算了。俺是这样下意识想的,也就这样下意识做了,俺手一松,就把那团累人的钞票,连同里边裹着的一分钢蹦儿,给丢掉了。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家园 手一松,麻烦大了

小时候,俺是5分钱,打酱油,醋,还带食盐,还能顺两个纸叠的瓶塞,呵呵.

家园 手一松,就有竹笋炒肉片尝了。

兵兄厉害!

这许多东西,是怎么弄到手的啊?

家园 哈哈,虎威老师您真幽默

快近30年前的旧事了,不过肯定是5分钱.估计是2分酱油2分盐(一毛四分一斤吧)再加一分钱的醋,盐用黄糙纸包好的,三分两分的都有.回家把盐倒进盐罐,那纸还得抚平收藏起来.

家园 一毛四一斤的是精盐。

俺家那时吃海盐。

老沈阳都说,海盐好,咸。光复后不久,有一次,杂货店进了一批干净的海盐,老百姓都不买,说:“海盐哪有这么干净的?一定不是海盐。”杂货店老板说:“扫地的垃圾不要倒掉,都混到盐里!”过了一阵子,白花花的盐变得黑乎乎的了,老百姓一齐叫好,纷纷来买。

一般的情况下,海盐都是黑乎乎的,很脏。买回来后,要一点一点儿的,放碗里,用水化着吃。

家园 相声里嘲笑南方人的半两粮票

在江浙一带很平常的,当时百姓真的很会过日子,不象现在,大手大脚,还都是一次性用品.

家园 好像粒子也是蛮大的,不过也不是很白,有点灰

和现在的细盐精盐不能比.

当是谁家买半斤盐就是了不起的事了.咱家是不让俺捧着盐罐子去的,一是怕象您说得"损坏劳动工具,"二则是能多一张包装纸.

这是外婆千叮咛万嘱咐的.

还有,不怕您笑话,后来大了点,去粮站买米,外婆也是要求在取扎袋的麻绳时多拿一根,嘿嘿.

家园 丢钱记。

会打酱油后,购物难度系数上升为买味精。

酱油一毛钱一斤不用找零钱,可味精好像是六毛几分一包,奶奶给了一元钱,嘱咐我找了零钱别忘了拿回来。

从出家门到拿到味精一切顺利。问题是售货员把找给我的零钱放在柜台上就忙着招呼其他顾客,我踮起脚也够不到那钱。我边上有个“好心人”,他“帮忙”把零钱放到我手里,只给我钢蹦儿,角票他留下了。

回到家,经奶奶问,才晓得丢了三毛钱。

家园 挨批评了吗?

哭鼻子了吗?

我小时候打碎酱油瓶哭着回家的,呵呵.

家园 没!

奶奶宠我。做错了事从不打不骂。

我小时侯特别不愿意回父母家,他们两人管起我来很严肃,我不喜欢。

家园 我当年---

4,5岁时,走路不看路,踢翻了摆摊儿老太太的鸡蛋筐,被人陪同回家,赔了好几块钱,险些被胖揍一顿。

家园 我把卖小雏鸡的筐弄翻了,小鸡都摔到地上了,没赔钱。

是那种毛茸茸的小鸡,不跑,一个一个捡回到筐里

没!
家园 我估计也是如此

老人都特别宠爱孩子.

我女儿也不爱回家,就喜欢粘着外婆.

家园 哈哈,闯大祸了啊
家园 还有更大的

把别人小孩推到油锅里(幸亏是凉的,后怕),赔了人家一身棉衣,真的被胖揍了一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