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人艰不拆讲笑话之五 2021年新楼 -- 骨头龙
世界两大迷,女人和计算机
解决第一个问题到招数是红包和零食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招数是重装和瞎捅咕
至于解题思路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唯一能解释的是事情解决了之后反推原因“哦原来是这样啊”
然而这个也没啥屁用
因为下次出问题被解决前你依然是一脸懵逼
1.
记者报道说,笑眯眯的印度乞丐不愤恨,他们安天知命,可以通过精神性的诉求来安慰人生的不公。相比之下,仇富者的愤恨情绪尽管正当,但因为纠结了太多的怨气和嫉妒,最终将吞噬个体的灵魂。在平等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正确地转移、释放和化解社会愤恨情绪,将它疏导成社会正义的普遍心理诉求,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难题。
说完这句话,记者就被印度乞丐打劫了。
2.
西方女记者报道说,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地方,高楼林立,很漂亮,可是街头很少有笑的,都绷着个脸,很紧张。可是在印度街头看到人们都在微笑,很平和。平和还扩展到了整个社会,贫民窟那么大,到处见不到警察,但是犯罪率很低,几乎见不到小偷。
但是到处都是qj犯,到现在女记者也不知道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哪个印度人的。
4.
印度乡村发展部部长(Jairam Ramesh)说,印度的女性,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家里有厕所的人。
5.
早在1986年,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措施,大力兴建厕所,几十年下来成效显著,2011年,印度有厕所的家庭终于达到了47%。2014年总理莫迪又发起“厕所运动”,喊出了“家家有厕所”的口号。
6.
阻止印度人当街小便的方法,就是往墙上贴神像。
15.
问:什么国家的铁路最耐用?
答:印度。它从英属印度时期就开始用了,从未更新,至今还没被用坏。
我有一次参观老外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没有什么神奇的。就是把从中国进口的带内部结构的硬纸板,切割并压折一下,打点胶,做成各种型号、规格的快递用的纸箱子。
老外在介绍的时候呢,本能的介绍说,我们的设备多么先进,我们的工人多么敬业,我们的管理多么完善,我们还申请了很多专利,我们的客户很多,覆盖面很广。总之我们这个厂子很牛逼。其实就是这纸箱厂。
.
.
后来我有一次参观国内一个做散热硅胶的厂子。这个厂子从市面上买来硅胶的各种粉体原料。然后进行混合、再用辊压设备把它压平,然后进行裁剪,变成各种规格型号的散热硅胶产品。
老板一个劲的说,我们这个厂子没有技术含量,我们要的原料市面上很多,我们的配方原料厂家就告诉我们了,我们就是想办法把它做的便宜,赚点差价混口饭吃。我说你这好几种原料又要加热搅拌,又要抽真空去气泡,每道工艺顺序不一样,最后的性能也不一样,难度还是很大的。老板说我们这有个师傅,他就是不断的来调节各种比例和加工顺序。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认同、追随、服务、甚至学习,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被奴役””——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已经被这个时代写入了人的思维底层的心理本能。
仅仅是被说服、受到了自己觉察得到的影响,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就已经是足以引起警惕、值得动员反抗的红色警报了。
计算机比女人稳定多了😜😜😜
女人比计算机易操作多了。。。好歹你大致有个方向怎么能哄好
不过我们在讲笑话。😂
实在是摸不清异性思路。男性不知道女性想什么,女性不知道男性为什么那样想。
----
题外:程序员因为环境复杂和系统更新的冲突,反而容易出问题一些,非微软环境就会好很多。普通用户,有一定知识就可以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无非是使用习惯良好,能够预防。
你以为你了解了方向,其实无非是她想法的突变......
但重启是真的解决大部分问题
去第三世界国家旅行时:
一边说自己才不种族主义呢,转眼就抱怨,到哪儿都能遇到一大帮吵吵嚷嚷的中国人好烦啊好想远离他们。
批评东南亚旅游城市太过商业化,竟然有星巴克。到了小镇咖啡厅只有当地咖啡,又满大街去找美式咖啡。
吃完饭执意找后厨要剩饭剩菜去喂街边流浪狗,晾司机和乘客在一旁等着。
路上看到野狗要面色沉重,忧虑默哀三分钟,顺便痛斥一下吃狗肉的亚洲人uncivilized,全然不提自己昨晚大口吃鸡吃牛。
抱怨吐槽亚洲旅游业黑心腐败混乱,但是遇到司机宰客(事先说好了价钱,到目的地后要双倍)或者缠人式推销纪念品,直接就给钱了……原因是1)一共没多少钱给就给了 2)怕不给被恶意报复… 说好的不助长恶性风气呢?
看到白人游客骑大象(没错,也有白人骑),觉得这些游客脑子有问题。一边捍卫动物权利,一边积极联系狗舍breeder买纯种狗。
坚信不吃肉是在保护环境,无限崇尚Vegan主义,鄙视肉食主义者。在欧美最好的品牌营销就是说自己vegan环保,乌央乌央的人买,觉得自己在净化地球保护人类。
看到别人用一次性用品,筷子吸管包括矿泉水瓶,总要评论一句:“It’s so bad for the environment.”,渴的时候在超市一瓶瓶买矿泉水的时候根本不想着保护环境
一边日夜为环保操心,一边感叹飞机碳排放量太大自己不应该这么满世界旅行,一边预定着下个月的行程。
看了一百本环保书籍,参加了十几个环保组织,自家空调24小时全天候开着最低温度,出门几步路都要开车(而且非常喜欢SU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