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桂月大反覆——丙辰丁酉28天序时记事 -- 老老狐狸

共:💬819 🌺9768 🌵1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抑强扶弱还急着抓四人帮才是他迅速滚蛋主因

不抑强扶弱还急着抓四人帮才是他迅速滚蛋主因

自己没力量政治失衡了还有他什么事

反之,两派咬自己先当和事老发展几年实力再说

家园 吴稼祥说的:邓耳根软,心硬,赵嘴软手硬。
家园 康、谢友很大的“民”愤,这个“民愤”应该是官愤才对吧
家园 西单民主墙

西单墙

1978年9月,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便被查禁。这期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破除迷信,掌握科学》,第一次提出“要破除现代迷信”,也就是破除对毛泽东的迷信。

有人将该文一页页张贴在西单墙上,观者如云。随后开始有人在墙上贴出自己的感想,表达对宣传部门查禁《中国青年》的抗议。一些要求民主、要求言论自由的大字报相继出现。

1978年12月,任畹町、魏京生在西单墙贴出自己的政治文稿,要求政治民主化,引起轰动。墙上的大字报越来越多,有蒙冤受屈者的申诉,有批评建议,有揭发恶人丑事,有新闻消息,有政论。一些外国媒体也赶来采访,使“西单民主墙”有了国际影响。

1978年11月26日,邓小平接见日本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良时说:“写大字报是我国宪法允许的。我们没有权力否定和批判群众发扬民主,贴大字报。群众有气让他们出气。群众的议论并非一切都深思熟虑过的,也不可能要求完全正确,这并不可怕。”

叶剑英曾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内民主的典范,西单民主墙是人民民主的典范。”

陈云特别指示《人民日报》派记者深入到西单群众中去了解动态,收集情况,反馈中央。

胡耀邦则表态:西单的大字报是人民出自内心的呼声,是人民新的觉醒。

西单墙的繁荣,与当时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密不可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单墙揭示的问题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涉及敏感的禁区。1979年3月25日,魏京生贴出《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3月29日,魏京生被逮捕,因“向外国人出卖军事情报”和“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获刑15年。

在1979年6月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小组会上,胡耀邦说:“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尽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以及在这次人大会议上,不少同志点名也好或不点名也好,批评我背着中央、支持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助长无政府主义,但我坚持认为我那样做是从大局着想的,即使多数人反对,我仍要保留自己的看法。”

1979年11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取缔西单墙。

1980年9月,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取消“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民办刊物

1民办刊物及其政治诉求

民办刊物是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从1978年12月大量涌现开始到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通过取消“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决定为止,一共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事实上,1979年3月违禁民刊及部分刊物主持人被整肃后,很多民刊就已停刊了。民刊的涌现是受“解放思想”、平反“冤假错案”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鼓舞。最初“实践派”为了巩固对“凡是派”的胜利,曾经默许其存在,但是当越来越多的否定历史、批判现实的声音出现时,高层的态度出现了严重分歧。当时的形势,按胡乔木的说法,非常像1957年“反右”前夕,各种“牛鬼蛇神”都“跳了出来”。在1979年3月召开的全国理论务虚会上,防右的主张占了上风,邓小平在会上发表了“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其后,个别极端者被抓捕。

然而,民刊主办者及其立场是相当复杂的,总体上看,“左”的倾向占大多数,因而以“自由斗士”来称谓这些刊物主办者、以“人权运动”来定位这次民间思潮不仅是片面的,毋宁说是南辕北辙的。对“新时期”现实的批判,一个重要武器乃是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遗产尤其是“文革”中那些曾经提及且初步实践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平等的原则。这些刊物被取缔的原因,恰恰不是因为它们有着统一的“自由主义”特征,而是因为有相当多的民刊有“极左”倾向。

西单民主墙

民刊是此前西单民主墙大字报(1978年11月中下旬大量出现)的自然延续。然而不仅大字报这一形式是来自“文革”,即使民办刊物也有着“文革”初期红卫兵战报的痕迹。另一显示二者历史联系的是,民办刊物主办者和作者的主体是二三十岁的青年工人、青年学生(其中不少是干部子弟),他们大多在“文革”时期有过造反或上山下乡的经历[4]。他们主办的刊物除极少数以人权、自由民主为政治诉求外,绝大多数是“拿原始的马列主义去对抗官方的马列主义”。这类似于当年的激进造反派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阐释权的争夺,“文革”初期提及的“巴黎公社”原则仍是青年工人们批判现实的重要依据。后者仍内在于左翼思想文化内部,是其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一部分,绝非自由主义:

参加民主运动的活动分子,有所谓温和派和激进派之分,或所谓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区别。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上:第一、前者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典来批判现实;后者则跳出主流意识形态,从西方其他思想理论武库中寻找自己的批评武器。第二、前者与上访大潮的人们小心谨慎地保持着距离;后者则千方百计企图推动两股力量的联合。第三、前者认同中共党内改革派的主张,希望从中共核心层中争取支持的力量;后者不但反对党内“凡是派”,同时批评和怀疑党内“改革派”,甚至直接挑战改革派领导人,以图彻底打击现行制度。后一种人是少数,民主运动积极分子的多数并非要完全摆脱中共的领导。[5]

这个分析显然是有道理的。不过需要补充的是:“革命派”还有极左激进派,他们“挑战改革派领导人”、“打击现行制度”的武器是毛泽东晚年思想(也即“文革”理念)。此时仍有不少以“文革”理念激烈批评邓和执政党的“变修”。

根据研究者的考证,“北京最早的民办刊物,似乎是《四五论坛》,它的第一期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六日贴在民主墙上。其次是《今天》,再次是《群众参考消息》”。北京地区的其他民刊还有:《民主墙》、《求是报》、《沃土》、《北京之春》、《探索》、《启蒙》、《人民论坛》、《中国人权》、《解冻》、《新天地》、《民主与时代》、《科学民主法制》、《生活》、《原上草》、《燧石》、《哲理》、《火花》、《百花》、《大局》、《花刺》、《月海楼》、《狂飙》、《我们》、《墙》、《时代》、《四化论坛》、《秋实》、《志新》、《学习通信》、《北京青年》等。另外上海、广州等其他城市亦有几十种活跃民刊[6]。——这些刊物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历史观点、政治诉求纷至沓来,一如今天的网络世界。

通宝推:acton,不如安静,
家园 看“民”的圈子咋划?
家园 似乎不能像你这么看。。。。

从小学入学率看,1952年是55%,而1958年后入读小学(即入学率由1957年61.7%大升至80.3%后)的学生,再加上收生成份主要考虑工农兵,便确保大学生大量来自普通人民群众。68、69年后,即64年大增小学入学率至80%。再考虑1949年以前全社会20%的识字率。。。

河里的人年龄都偏大,长辈为贫农的比例小不了。。。

以前网上聊天时,WXMANG说,当今中国,自称名媛、贵族的,往上数两辈,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深以为然

通宝推:淡淡忧伤,
家园 花!多谢回复

我是针对“独一无二的女领袖”那句话说的,对别的事我是几乎一无所知。

家园 忙总,说这话,有特定情景。

他出身好,瞧不上沐猴而冠之辈。

不能当作证据。

工农兵这个事,出发点正确。但搞到最后,主席都得批条子,给人走后门,确实是搞不下去了。

家园 哈哈,WXMANG说不上出生好吧? -- 有补充

我印象中,他母亲那一支是土司,父亲那一支是农民吧。。。哈哈😄

我们讨论的,似乎也不是文革推荐平权,而是认为,文革虽然暂时牺牲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普及中学教育,等恢复高考,正好打断教育代价传承,实现了平权。。。

通宝推:陈王奋起,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他父亲那支应该是跟着土共进城的农民。。。 -- 补充帖
见前补充 4580394
家园 走后门什么时候都有

就是77年恢复高考后也一样有走后门。

但是我所见,在文革中推荐上大学的绝大多数都是符合推荐条件的。我所在的青年点就当时有一名额,最后推荐了和我一个小队的韩姓老知青去,因为他人很老实,在生产队的表现有目共睹。还有当时每年都有返城当工人的名额也需要推荐,我们点上去的都是在插队劳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别的点也听说过有关系走门子上去的,但是极少数。

家园 我相信老大哥的亲身经历,但是您这没有说服力。

你是受益者,你的同学也不会说自己是走后门来的。

这还是小事。

关键是除去极少数优秀分子,工农兵大学生贡献与其待遇不符,被人看不起。

客观上抹黑了这项政策。

如果推荐人数大大增加,而后在这些政治可靠的人中,进行统一考试选拔,又红又专,类似后来士兵考军校,会好得多。

家园 他有一个至少是大家闺秀的母亲

忙总讲过她母亲对他小时候打架都是该赔钱赔钱该道歉道歉,但是从来没有打击过他的积极性,而且他还说过他外公(或者外公的爸爸)中过进士。

所以他受的是标准的精英教育。不能因为物质上不那么富裕(那年代又能差多少)就认为他出身一般。

家园 推荐上大学似乎也就四年的时间

然后就是恢复高考了。之后对工农兵上大学的那几届人歧视打压等,也是看不到太多的成功者。但是红二代里面的工农兵毕业的除外,中国政坛上还是看到的。

大部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待遇不好,受人歧视,与社会上的宣传有关。高考恢复后一切以分数为准,他们的自身条件决定了被时代抛弃。当年我上大学时就可以感觉到工农兵大学生内心的自卑了,这是时代造成的不是他们的错。其实他们当中很多有社会生活经验的人也许不适合当科研人员但很适合当管理人员,情商比后面没有社会经验的新大学生高很多。可惜了。

通宝推:方平,夜如何其,
家园 文革十年...活动画面就是新闻纪录片...

报道一些新闻...有的隔了较长时间...

基本上都是中央领导接见外宾等...主席镜头多些...其次是总理...出镜的女的就是江...

主席身边的唐和王张...还有过谢静宜等...

大会里面会有吴桂贤等...都是一扫而过...

蔡...康...邓等见不到...不会上去的...

形象上...职务上那都是第一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