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分田单干前的集体化,目的之一是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提供销售市场,提供剪刀差。毛有个形象的比喻,亿万农民不好管理打交道,编成辫子不就好管理了吗。集体化,这个是原因之一。
分田单干,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农民,给农民以一定程度的经营自由,同时伴随着国家低积累政策实施,提高粮食棉花收购价格,80~85年,是父辈记忆里生活改善最快的几年。那段时间生产积极性也确实高,家里老人恨不得拿出绣花的功夫去种田。
以上是正面的。
负面的影响,劳动积极性带来的粮棉单产增加,其实很有限,哪怕天天在地里绣花,也就那样。高产的几大因素,灌溉,粮种,化肥,农药,后三者都是工业化的结果,第一个因素一半是组织能力,一半靠工业化修灌渠建泵站。
去集体化的恶果之一,基层农村的水利设施兴建,维护维修,就跟不上了。大江大河还好,一出事人或为鱼鳖,国家得组织维护维修,底层的毛细血管,基本上梗阻失修。老家农村恢复了各自为战的状态,好在地下水位低,井灌基本能解决问题,保证粮棉产量。印象中,很多年都是靠井灌,重新使用地表水,大概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改开前二三十年,政府和人民在机械不足的情况下,靠肩挑手提,靠人力小推车,修建了大量的大中小水利工程,极大提高了抗洪减灾,灌溉增产能力。建国后前三十年粮食增产增收,人口增加,这都是关键因素之一。这部分财富,现在好多人没有意识到,严重低估的。
更搞笑的事情,分田前本来村里通电了,好像电灯没有普及到每家,但是村里有磨坊可以加工粮食,有有线广播到家里。分田后不知道哪年,电全断了,再次通电已经是九十年代末。无论怎么评价,这个是妥妥的退步。
分田后农村集体经济衰退,公益事业衰退,劳动力多和劳动力少的家庭贫富差距拉大。读书无用论盛行,八十年代,老家出现十来岁给孩子定亲,十七八岁结婚的怪相,好像上过央视还是央媒。同时,小学学生辍学率上升,高中生人数下降。
教育衰败,是公益事业衰败的典型代表。
总得说来,农村的富裕,最终还是靠工业化。一个是工业反哺农业,提供技术,提供补贴,提供高端产品销售市场,提供转移支付,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一个是农业人口向工商业转移,向城市转移,融入主流工商业,才是提高个人收入的最快方式。楼下有人说的非常深刻,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从这个角度出发,国家不会也不应允许农产品高价,更不能允许大资本家大农庄的出现。
农民退出,就是进厂做工人,出去做施工人员,做各种手艺人,出去做饭店服务员,商店服务员,老师之类的,生产队无限欢迎,因为人多地少啊。当时粮食紧张,有粮票,因此一般要求交基本工分等值的钱,保留社籍,分口粮给你,我们小队大概有10%的这类人员。
如果是正式招工,转成城市户口,则没有口粮田了。
以上两种退出,都是大家欢迎的。但是老邓的分田,就没法退出了。几十年了,水利没有人修,公共道路没有人修。你能退出单干吗?你只能不干。
我奶奶在乡下,农活干不动,但是叫她抛荒,她坚决不肯,说遭天谴。于是花钱雇人干,但种田本来不赚钱,再花钱找人干,等于亏钱,把田给别人有舍不得。一直到分田20年后才正式把田给了别人。
变天了
农民之所以不参与,一方面是毛主席的功劳,一方面就是包产到户
1990年代是真危险,李昌平的三农上书,工人的大下岗,农民说就差两个人了
一个加入wto,一个美国忙反恐,经济政治上都有了很大空间,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勤劳终于大发展了!
你说的“就是进厂做工人,出去做施工人员,做各种手艺人,出去做饭店服务员,商店服务员,”,至少在潮汕地区,在改开前甚为少见,当兵比这些都常见。
对比改开后,选择多了很多。以前说过,我妈村里,83年就有人选择来深圳卖猪肉,我表哥84年来深圳当临时工,在某工厂里当搬运工,这两个例子,只是说明,他们已经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留在公社里。这种自由选择,在改开前是难以想象的。
退出的概念澄清完,再问一下这句话:“几十年了,水利没有人修,公共道路没有人修。”
两个问题:
1. 我不否认在某些地方会有你说的这个情况出现,照道理,几十年间,即便有化肥协助,粮食产出应该是每况愈下的,为啥改开后,中国并没有出现粮食危机?
2. 事实上,政府也没有重新实施公社的制度吧?分了的田也没有回收吧?那么是什么原因解决了粮食问题呢?就是靠化肥吗?
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用事实来解释事实
两个事实相关,但不能互相解释。
老狐狸说万物都可以胡乱联系,是指相关性从负一,到正一。
因此不是互相解释的问题,而是相关性的问题。
时间上,空间上,逻辑上?
分田到户,使得征收任务直接由大队,下降到面对农户。
征收成本和冲突都增加,干群关系破裂。
基层供养人群的增加,搞钱压过一切。
计划生育提供了一个超级抓手。
上吊给绳,喝药给瓶,牵牛扒房,抓娘家父母蹲班房,哪个该是值得表扬夸奖的。
--------
说句良心话,当年我也不怎么样。
有员工威胁我们领导自杀时,我们领导直接推开四楼窗户:跳吧!
我们这些小干部,人人敬仰领导的魄力,都想学。
那时城市计划生育,真是不理解农村人,为啥这么愚昧呢?
--------
不对就是不对。
你说“当一个事实接替前一个事实发生时,这是指两个事实相关,但不能互相解释。”
我只是想澄清,你用“接替”这个词,到底是时空上两个事实先后发生,还是逻辑上前一事为因,后一事为果?你回答“接着”,是指时空上的先后关系?
你又说“万物都可以胡乱联系,是指相关性从负一,到正一。”借此机会,我再问问“相关性从负一,到正一”该怎么理解?
1是绝对正相关,-1负相关。
大于0.5,或者小于-0.5,相关性比较强。
-----
不过社会问题比较复杂,比如A中,学生成绩,平均好与B中。
看上去学校相关,但是忽略了A中,学生家庭背景平均优于B中的事实。
尽管相关性不错,当单纯地匆忙判断,就是错误认知。
你真是惜字如金啊。这是说“分田单干”不对?
一件事对还是不对,并不妨碍我们分析这事为什么会发生吧。
分田单干肯定不是简单的“全对”或者“全不对”。什么政策能保证 100% 正确,永远正确呢?
要是单干不对,中共不会坚持四十年不改。或者换个角度,如果今天中共对农民说要重搞人民公社,你觉得农民会支持?
我的意思很明白:
理想消退;
多年运行积累的一些弊端削弱集体生产的优势;
分田单干在很多地方是顺应民意的。
我也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
事情从来不象你想象的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