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同学们有看过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的吗? -- 燕人
电影画面感真实到就像拿个DV在街头拍的感觉。
至于故事有没有社会基础性?我觉得是有的。无论山西煤矿产业、煤老板暴发户、矿工职业病、上海假洋鬼子移民澳洲、十八大后反腐等等,在中国这20年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电影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电影记录。从这点看,是一部好片。
贾樟柯大概是希望观众看完了要觉得堵心,再做思考。要是他能把画面整地很美,像张艺谋的片子那样,同时还能让观众感到沉重、憋屈,那他就更成功了。
90年代的时候,汾阳人说起煤老板都是柳林家如何如何
电影里的地点就是汾阳,男二的身份就是煤矿工人。编剧、导演就是这么设置的。汾阳也有煤矿,不过不那么出名,我也是上网查了以后才知道的。
要说山西的煤,我连柳林也不知道,只知道大同、焦作什么的。
也可能是没这本事
非要弄个煤矿工人做符号。
我早几年陪家里领导看过他的电影 站台,领导挺喜欢的。我差点睡着了,欣赏不来。主要是我姥姥家是汾阳的,听演员用生硬的方言念白非常出戏……
还有,焦作出了省境了,人家是河南滴
汾阳我是专门查了,焦作没查,就露怯了
我老婆也欣赏贾樟柯《山河故人》的真实一面。
文学城里好像欣赏《山河故人》的女性居多?
这边普鲁托说了摄影上的问题。我不认是钱的问题。或许你说的有理。他强拗。可否请尊嫂谈谈对《山河故人》的感想。
我们家没人看过山河故人这片子。我上贴中提到的贾导的电影是《站台》。按年份算,是山河故人之前的作品,跟小武貌似一波的。
我很小时父母的单位就在矿区,太行山的另一边就是山西。后来迁到城市,暑假我回去住过几次。后来在国外生活。所以影片的这些场景都不能说陌生,我陌生的是电影的情感。
这片子用了很多过去的事物做时代标记物,但我就是没有共鸣。这片子的镜头下就没有不压抑的时空: 矿区生活过去是压抑和灰色的,后来物是人非,怀旧而压抑,主人公之一暴发户去上海,从对他小孩的刻画看上海的生活是光鲜而轻浮的。最后在澳洲,表面上自由的,近乎无限的蓝天大海却用来衬托无根浮萍的感觉。以压抑开场,一直压抑到结尾。
矿区,上海,国外,移民二代的生活,没有一处符合我的印象。我觉得是导演本人抑郁,却把他内心的抑郁归因于时代的变迁。这种个体化的表达被贴上了时代和地域的标签,恰恰有意无意迎合了国外对国人软弱,狂妄,可怜,中国生活压抑阴暗的宣传。我没有看过导演其他作品,而且我在矿区时还是个小孩,所以我可能没接触到那么多的致郁因素吧。
矿区对我是巨大的乐园。夏天我偷过河滩上的鸭蛋,冬天从公路高处滑冰下来。有一年来洪水,我爬到山顶,看到山洪像红色的巨龙,轰隆隆从山西那边冲出来,我们这里的鱼池都遭了殃,河面上飘着上游冲来的香烟,还有人去捞。和小伙伴去国营厂的公共澡堂里游泳。晚上,看到对面山上的人点着灯笼去捉蝎子;早上远处山顶上太阳村的方向传来阵阵狼叫,我就纳闷这狼不是要晚上对月亮嚎吗?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赶上厂里晚上放露天电影,小孩子早早就盼望上了,入夜放映队在山脚下的一片空场搭起大幕,后面就是大山和颜色较浅一些的天空,夏日的凉爽的晚上,大银幕上放着侠女十三娘,小孩子在场地四周打打闹闹,我听到有人说电影的导演净去好地方拍电影。那人恐怕想不到后来有个专拍抑郁景的导演吧。
国外二代我也没见过影片里那种都无法做到和父母交流的,汉语读写肯定不好,但是家里听说及与父母沟通都没问题。
影片中像暴发户,矿工职业病的问题肯定都有,但八九十年代也是浪潮奔涌啊,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起源于那时,所以我觉得压抑是导演的个人素材选择罢了。在英国的中国电影节上我还看过一部片叫芳香之路,蒋雯丽演的,也是时代变迁。好像是毛时代一个劳模司机,开车过于劳模把自己坐阳痿了,面对蒋美女无能为力,在改开后各种不适应时代,影片里把蒋美女郁闷的。我那时可能也比较抑郁,竟然觉得影片还挺震撼的哈!放映完毕,蒋还亲自出来与观众见面,真是大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