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同学们有看过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的吗? -- 燕人

共:💬41 🌺95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学们有看过贾樟柯的《山河故人》的吗?

最近听人提起这部电影,在网上查了一下内容简介。好家伙,情节安排感觉很有生活真实性。这是我欣赏贾樟柯的地方。

不过电影故事的时间跨度够长。如何在2小时内讲完故事,哪些是故事的主要部分,人物形象是否构造成功,这些都考较导演的功夫。

请看过的同学讲讲?

关键词(Tags): #文化艺术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看过。一贯的那股子翻晒旧货的味儿

家里有了旧东西,赶上好天儿记得晒晒,该补的补,该扔的扔。可生活不能老惦记着那点儿旧东西,更不能隔三差五就摆满了客厅、过道儿。

人还得往前看。

家园 个人感觉拍的还可以

不能太苛求贾导了,也算反映了部分时代的特点,张译在里面演的不错。

家园 贾樟柯一贯这样

看了并不舒服,添堵

家园 相比主旋律和流量片儿,他的片子是不错,有深度,有表演
家园 “添堵” -- 对
家园 贾樟柯的套路很明显,就是奔着获奖去的。

想法很多水平不行的导演一般走两个极端。

一个是陈凯歌,往上走,玩虚的,玩浪的,比如一个馒头的血案,

一个就是贾樟柯,往最下面走,找黑暗的东西拍,显得很深沉。冯小刚的1942也是这个套路。

虽然黑暗的东西会引发思考,但贾樟柯的水平不行,把握不好艺术加工的尺度,整的太假了,看着就不舒服。

家园 不过也算一份细腻的才情

生活上还是有牵强的擦肩而过的交集的。

也仅仅是不值得特别喜欢、欣赏,可又不像快餐消费一样过目就忘,回味还是留下了的,淡淡的拧巴。

这种拧巴,不像是三体那种似乎能够牢笼一切的寓言,不像是看托尔斯泰那一代老俄国文学之后一样去思考生活,是一种弱于焦虑的、却也似乎没啥用东西,甚至说不上患得患失。

就好像摇滚音乐的pink floyd,有的旋律也是电流一样贯通脊髓,有的实验性的东西逼格满满,有明显的价值观批判、有政治倾向(确切的说,是罗杰沃特斯)。但是在现场表演的投影里,把老毛和希特勒并列、把战争死难者和神风自杀并列,……很有扔鞋的冲动。

通宝推:燕人,
家园 对,水平问题

还不如再假一点虚一点离奇点,隐喻再多点,弄成贵州的毕赣那种个人世界的“精神分析电影”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一步之遥,也有按照“精神分析”的套路分析的。看不懂,就精神分析……

家园 我对山西一带民风民俗不了解,但是不觉得他的片子“假”

有夸张是肯定的。相反,可能正因为他的片子没给我假的感觉,让我看着难受。

家园 小众电影,不过挺好看。

小众电影,不过挺好看。作为山西人,能引起不少共鸣。

主角很像我一个长辈,非主流人物不过有点传奇色彩。

家园 不管你看没看,我先剧透了哈

电影一开头,1999年。女主一女教师,与男一煤老板、男二旷工在山西汾阳市玩三角恋,随后男二被淘汰(没钱?);

2014年。女主、男主已离婚,孩子判给已到上海搞风投的男主;

2025年。男主与孩子已移民墨尔本,有钱但日子过得并不如意(东西方文化冲突?),男孩恋上一华人老太太

要我说:

电影故事感不强,1999年那一段比较沉闷。再加上电影画面很素,能坚持看下去的人不多。这一点,老贾不如老张,即使是农村,《菊豆》《秋菊》《大红灯笼》的画面都很美。

后面两端稍微好一点,有一些情感、文化、心理的冲突戏,可看性一些。

电影用2小时的时间讲了20年的事。粗略地描绘了中国新世纪最初20年社会的变迁,其中的细节只有自己去体会。

电影反复播放叶倩文粤语翻唱王杰的《珍重》,看不出来导演到底想告诉大家要珍重啥?

因为,除了男二得了肺癌,其他人虽然选择各不相同,但大都过得不好不坏。莫非是要告诉大家珍重逝去的时间?

通宝推:燕人,
家园 多谢啊,我听过简介

有同学会问怎末提到这部电影了。这是因为有海华在别的论坛提起,说好的人占多数,但没有说这电影假的。我太太在英国航空的航班上也看过。要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英国航空上放的中文电影不多,我老婆印象深的有两个,一个是这部,另一个知道的人估计更少,拍摄年代也更早,叫做《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两部电影都可以算作小众电影。我认为所描述的细节和人物形象真实的很。但是与国家和大众所欣赏的主旋律不一致。

我认为电影最重要的是真实感。观众看电影的时候不在意演员们在做戏,而在意故事本身。从《山河故人》的剧情来说,我感觉它拍好的话会很有真实感。山西个体煤矿的大款,有钱后抛弃姿色平常的发妻,带着儿子去海外躲避风险。富家子从小缺少母爱,依附上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女人。这里面的戏剧冲突太多。哪一段都可以出戏。所以我想两个小时的电影,导演把重点放到哪里了呢?

依你看来,第一段的三角恋爱部分拍摄的就不吸引人,那真是可惜。从来没有比爱情的冲突更能引发普通观众兴趣的。女主到底是什么理由选择矿主而不是矿工,是钱的关系,还是其他理由?女主是否处于那种愿意“东家食,西家眠”的分裂状态?

据我老婆讲,女主和矿主分手后,带着分手的巨额金钱(按照山西当地绝对是巨额)回到家乡。这段可以有许多戏做。山河是否依旧?故人是否还在?电影中矿工患上本阶级的特色肺病,无钱医治。矿工的现妻偷着告诉了女主,女主为他支付了手术费,但已经无济于事。两人再次见面,已经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社会阶层。女主是应该感慨自己当年选择明智实现社会提升,还是应该为矿工的非人道待遇鸣不平?

海外这段算是故事的完满性。它之所以真实,原因在于我们看到,听到,河里同学也讲述了多少国内有钱阶层跑到国外的事情。矿主的富家子爱上老女人,也符合逻辑,虽然放在两小时的电影中会影响主题。

说到底,这电影的主题,如你所说,确实有点不着头脑。但是我从女主和矿工结尾那段已经感受到沉重。导演的用心或是在此。

家园 但是“添堵”

说明导演成功了嘛。

家园 你看看不就是缺少了你说的这些嘛,要不然就是雷雨

红灯记了,红色风暴了,我有幸参加了女神读书会的微信语音话剧红色风暴,我不足为道,但是颇有几位群友,语音特色分明而正中人物面目,有干练老城的有猥琐卑鄙有爱憎分明,还有两位播音专业的群友那发音和音色听到就是一个字舒服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