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接着水,说一下工业革命 -- 天空不空
接着水,说一下英国的工业革命,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本文主要是阐述一下,西欧那边国家很多,工业革命既不是发生在大航海先驱的西班牙,葡萄牙,也没法发生在开资本主义先河的荷兰,还没有发生在西欧的明星国家法国,而是发生在英国,当然本问的内容是本人凭记忆说的,不对真实性进行负责,属于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先从 奥斯曼土耳其攻克君士坦丁堡开始讲吧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克君士坦丁堡
2,东罗马帝国的大批知识分子带着典籍,技术,逃到西欧,对西欧教会和文化,产生的巨大的冲击,
3,文艺复兴,大航海
4黑死病的后遗症,导致西欧人口大幅度减少,农业技术的进步,北美高产农作物的引进,使整个西欧系统性的摆脱了饥饿危机,西欧能吃饱肚子了,这个很关键
4,吃饱了肚子就想穿的好点,这是人之常情,于是在西欧引发了大规模,持续性,强烈的穿衣需求
5强大的穿衣需求,引发了纺织业的繁荣
6纺织业的繁荣带来了纺织工人人手的短缺,于是改进机器被提上了日程
7机器改进之后,又面临着动力问题,为了解决动力,引入了河流流水,
8用自然流水力作为动力,使工厂初期只能局限在河流旁边
9为了打破地理局限,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10蒸汽机需要烧煤,促进了采煤业的发展
11采煤需要金属机械,又促进了冶金业和机械加工的发展
12至此,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就是蒸汽机和金属工具的大规模应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英国海军搭载着洋枪洋炮,在全世界耀武扬威,自此,拉开了大清挨揍的序幕。
梳理一下工业革命的几个关键要素,纺织业持续且强烈的需求,充足,至少不短缺的粮食供给,水网密布,丰富且易开采的铁矿,煤矿
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只有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缺水,荷兰缺铁矿和煤矿,法国缺煤矿
总之,英国的工业革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各种因素综合起来的产物。
采煤业发展独立于、略微提前于工业革命,是采煤业的水泵需求带动了瓦特相关的蒸汽机的改进,令煤炭消耗量大减,蒸汽机不再是采煤业利用其便利优势才能使用的,得以向更宽的范围推广。瓦特的自动控制调速、阀门自动控制连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可用性。
咱们想到煤矿都是内陆不乏山区,英国有的地方则是海边的浅层煤矿。
而是排水需求拉动了蒸汽动力
又不愿意查资料,只能靠蒙了
再进化到用机械联动阀门二段式的真空泵,最后就是直接用机械能蒸汽机。
缺小心求证啊。
只说第六条。
【6纺织业的繁荣带来了纺织工人人手的短缺,于是改进机器被提上了日程。】
去查下这个链接:卢德运动
我说的是17**年那个时代的,比如飞梭和珍妮纺织机,就是因为人够不够,才改进的机器,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和自由的劳动力,这是经典马列的表述,马克思对英国社会观察的还是很到位了,观察离谱的离谱的主要是中国等东方国家
先把时间线捋一下:
1712:纽科门蒸汽机投入实用
1764:珍妮纺纱机出现,基于水力
1769,1782,1784:瓦特对蒸汽机做出多次重大改良
1774:镗床出现,开始用于加工汽缸
1785:瓦特蒸汽机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
1797:现代车床的雏形问世
所谓工业可分为两种,一是生产工业本身的工业,比如采矿、化工、冶炼、机床等等,二是生产生活用品的工业,包括纺织、汽车、家电等等。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内部循环、自我发展的生产方式:机器挖煤采油,机器驱动机器,机器生产机器。而后者则必须依赖于重工业提供的机器、燃料和原料才可以进行下去。
工业革命之所以被称为革命,不在于几种新机器的诞生,而在于机器工业这种全新生产模式的诞生,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别于之前的手工业,让人类的生产能力超越了手工和能源的限制。
而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肇始于煤矿,基础是煤铁联动,触发器是蒸汽机。之所以能够爆发,是因为煤-钢-机床之间形成了的正反馈。挖煤需要排水,纽科门蒸汽机的出现就是为了替代畜力排水,最初的蒸汽机是手工打造,产能低下、做工粗糙,但也初步形成了煤钢之间的正循环。在蒸汽机的帮助下,煤的产量提高,于是炼出更多的钢,钢又被制成蒸汽机由于煤矿......
机床的出现后,除了煤驱动蒸汽机、蒸汽机挖煤这个正循环,又出现了蒸汽机驱动机床、机床生产蒸汽机这个新的正循环,两个循环交错在一起,形成了犹如核爆炸的链式反应,工业革命爆发了。
英国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于,同时拥有煤矿和铁矿这两种战略资源,蒸汽机的出现后形成了正循环,成为工业革命的基础。珍妮纺纱机的历史地位当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但并不是引发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最初的纺纱机基本是手工木制和水利驱动的,和煤铁、蒸汽机、车床没什么关系。类似的发明在古代也出现过,并未引发工业革命。
时至今日,煤铁仍然是最重要的两项工业资源。德国和法国为了争夺阿尔萨斯和洛林,从普法战争一直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两国为首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为欧盟的前身。中国现在年产10亿吨钢、消耗40亿吨煤,天量地进口铁矿石和煤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补工业革命的欠账。
圈地运动,纺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部门。这个是学术界的共识
学术届共识不等于个人观点。
我们上西西是为了交流个人观点,而不是复述学术届共识,不是么。
一次是单动式蒸汽机,这个是跟煤矿有关的,而且只应用于煤矿领域,另外一次是复动式蒸汽机,真正引领工业革命的是这个复动式蒸汽机,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复动式蒸汽机的直接需求就是来自于纺织业摆脱水动力的需求
瓦特单独冷凝器省煤之后,并不能直接带来蒸汽动力和大工厂的结合。还需要有别的条件。
瓦特发明推广单独冷凝器之后没有几年的1780年左右,出现了使用曲轴的、能够输出连续旋转运动的蒸汽机,这是一个条件。
1800年,特里维西克发明了能够提供高压的锅炉。瓦特是一直反对使用高压锅炉的,尽管是很早提出使用正压,而不是水泵那种负压原理的。瓦特害怕锅炉爆炸。瓦特的专利和蒸汽机有深度的捆绑,一定程度上说,瓦特阻碍了蒸汽机的发展。那两年,很多人在等着瓦特专利的失效。
特里维西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使用圆管作为耐压容器。瓦特真的没有想到么?不清楚。为了令锅炉更好的传递热量,特氏不是将圆罐子在火上烤,而是在管子里面设置了一个回形的烟道,煤炭就在这个烟道里燃烧。
蒸汽压力更大,活塞上的劲儿也越大,实际上也越直接的影响到效率和可用性。
几乎在有了高压锅炉的同时,特氏设计了蒸汽动力车辆。不过蒸汽动力的车辆在历史上一直不能说很成功,只有诸如农业拖拉机、压路机、或者是看做具有自行能力的活动动力机组,带动小型生产设备。
很快特氏设计了火车头。铁路是先于火车出现的,畜力牵引车厢。在火车上获得名声的是斯蒂芬森,有些前人播种后人收的意思。特里维西克是发明家,斯蒂芬森却不叫做发明家,叫做工程师。斯蒂芬森获得的成功,一方面是有了靠谱的重载的铁路轨道,另一方面则是特里维西克对于火车铁路概念的推广作为基础,斯蒂芬森在火箭号得到第一之后,在商业运营的铁路上得到了成功。有点像是乔布斯,乔布斯不是技术人员,而是产品经理。
有了高压蒸汽系统的高效的紧凑强大动力,有了靠谱的铁路系统的强大运力(煤炭运力),蒸汽机广泛来到工厂才是具备了条件。
在1800年左右出现了高压蒸汽锅炉之后,立即就有了符合膨胀,不过得到的应用并不广泛,还是单缸、单级为主。等到1850年左右的corliss蒸汽机,使用活动量更小、热容量更小的阀门,同时为进气排气设置不同的阀门,再次明显增加了效率。在动画片蒸汽男孩里第一个场景,就体现了这种克里斯蒸汽机的细节,看得到缸体上连杆推拉下摆动的部件正是克里斯阀门。
对于采煤业是不是属于工业革命,我是存在怀疑的。因为印象里煤机的发展是落后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狂飙的,是依赖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依赖煤炭作为粮食,但是采煤发生的是量的增加,而不是质变,不是生产模式的改变。就好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纺织业,但是对于种植业畜牧业,似乎没有发生什么革命性的变化。
英国确实得天独厚.....荷兰的主要矿藏是泥炭,质量比英国的煤低得多
英国也很冷,冬天取暖用煤都不是小数,而且工业革命之前 的那个世纪确实是小冰河,比现在要冷一些(就是现在也不能就靠一身正气)
英国的煤船运到了什么级别呢?十八世纪专门有一种帆船叫运煤船,因为制造数量很大,所以工艺成熟稳定、船体结实耐用,另外.....便宜
库克船长远航,就是政府直接买了一艘新的运煤船,改名奋进号,然后就环球航行去了
纺织品在所有大规模工业制成品中,是最直接的面向消费市场的,是回笼资金的重要一步。没有这个回笼,大量生产机器,机器生产机器,循环可能维持不下去。
衣食住行,食品工业有一个保存的问题,建筑、交通都需要更深厚的工业基础、更大规模的初级产品(煤、铁、矿),而其它的轻工业,造纸染印的规模远不如纺织品,当时的文化水平也低,陶器、木工都有个手艺问题,当时的机器只能粗加工。
没啥别的选择了,就是纺织品了。所以圈地运动也好,中国改革开放也好,都是从这里起步。
但是这不表示纺织业本身对于工业革命有什么根本性的作用。打个比方,电力系统中,导线当然是重要的,由于各种因素,最常用的是铜。但是电力系统的根本,还是发电机,而不是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