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没人说我来:娱乐圈开年大瓜,郑爽张恒在美代孕,而后弃养。 -- 白浪滔天
问题是这种事本身就是没有明显边界的。
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人自由本来就和社会利益最大化背道而驰。
举个例子吧,按照这个思路,禁烟禁酒也是好事为啥不干呢?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不同人对怎么画线可以有很多理解,我个人的看法是:不直接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都应该被允许。
比如:卖淫,赌博,代孕。好吧,豁出去了,活体器官买卖也是可以的。
吸毒除外,因为吸毒会直接产生公共危险,而其他的行业都是间接产生公共危险。
反过来说,以上这些全禁止了,外加全社会禁烟,禁酒,甚至更进一步,禁止奢侈品行业,我也可以接受,反正禁了也有禁了的好处。
会念叨这几个词,就妥妥的盔甲在身,论坛上无敌了。
或者是没挨过社会毒打的年轻人,或者是公知傻白甜,或者是装傻带节奏。或者是自以为高等阶级,对底层民众的伤害不以为意,懂王那句话可能是他们的心声:可能这就是生活吧。
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也不至于这么蠢。
对它们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现行的婚姻制度。
婚姻制度只是适用于我们没什么经济基础的。
而普通人就是没资格代孕。穷人抢银行是恶性严重犯罪,必须枪毙或关监狱250年,而统治阶级抢银行那叫制定国家政策,全体国民都得支持国家政策并最终替他们买单。
所以呢,代孕,弱智找枪手代考,抢银行这些事情到底能不能被允许,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先得看是谁干的,某些人无论如何都有资格干,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平等。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没抓住适用范围,这个问题要首先限定一个群体范围,被统治的广大人民没资格代孕,没资格找人代考,没资格抢银行。剩下的统治阶级该干啥不该干啥,咱操那个心干啥,有资格吗,有屁用吗?也就图一乐,咱管好自己就行咯~
父母孩子的小家庭制度,其实是一个新生事物,是随着新中国逐渐成长起来的。旧中国的主流是封建大家庭,兄弟分家都算是一件大事。上海到二十一世纪还在演 “老娘舅” 的电视小品,可见传统之悠久。这里面 “老娘舅” 就是专门来协调家族矛盾的,因为经济关系超然(母系亲族没有继承权),所以相对公正,为各方认可。
为什么新中国能够抛弃封建大家庭? 当然是因为生产力进步。那么,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生产力更是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相对的上层建筑当然也要进化。氏族公社解体,封建大家族解体,曾经凛然不可侵犯的神圣:图腾、祭司、宗庙、祠堂、高老太爷,现在只存留在传说里了。当下的婚姻家庭制度,当然也可能解体,什么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就会像红楼梦里 “家法伺候” 一样,成为遥不可及的过去。
艺人从经济上来说属于富人阶级,但是因为职业特殊性,必须与主流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保持一致,至少是表面一致。
所以艺人是个非常纠结的群体,加上现在自媒体过于发达,随时能将一个人的形象炸的分崩离析。艺人迟早会对主流价值观发起挑战。
现在去毛化的的一个附带结果就是让艺人重回下九流。
现在只剩下十年了。
等00后踏入三十岁,就能见真章。
现在最紧要的还是人口问题,去年统计局造假把1100万的新生人口吹成1465万,今年到现在还不敢发布数据,估计是已经注水都救不过来了。易富贤的估计是不到9百万,我个人估计也是900万左右,就看他们怎么注水了,问题再注也是断崖式下跌。
八十年代的下海,走穴。到现在资本化后就是头部一小撮吃红利,其他的跟在后面吃残羹剩饭。
所以冯远征提出要评职称,要重回体制。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家庭和私有制仅仅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灭亡。未来的世界生育将工厂化,后代培养将社会化。后代可以做基因选择人工培育,性行为与生育完全无关,财产仅仅为个人所有,家庭就成为羁绊,无存在的必要,因此家庭这种形式必然解体。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社会结构必然让位于以个体为基本单位的结构。
以前是城市离婚率高,现在农村也提高了。子侄辈二三十岁的,已经好几个遇到离婚。
以前婚姻的稳定性,原因一个是传统文化,二个是女性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困难,所以对婚姻的依赖性强。这也是农村离婚率低于城市的原因。现在,随着女性独立生存能力的提高,婚姻的稳固性严重的下降了。
家里请了个钟点工,保洁大姐离婚很多年,自己带着女儿生活,靠多年辛勤劳动,在省会买了个小房子,抚养女儿大学毕业。忙忙呼呼下来一个月万把块钱收入,在省会生活基本上算宽裕的。以前的老公还有联系,在省会打工时候没办法还住她这,没有特别本事,还怕苦怕累,挣得比保洁大姐低不少。一个男人没法尽养家糊口的责任,对女性来说,婚姻存在的意义就没了。
站在国家的角度,要确保生育率,需要考虑给单亲妈妈一定的补贴,无论是出于社会公义,还是照顾弱势群体,还是让下一代健康成长,都需要这么做了。
第一是再过十年,00 后都奔三十了。真是一股冷电滑过脊椎,命运的大手猛地就捏住你的脖子,连喊都喊不出来。
第二,人口下跌,只能说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当年改革开放,轻装上阵,80 后的绝对主流是独生子女。相比 50 后普遍的五六个子女,那生活水平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独生子女的资源当然远高于五六个孩子平分,对于父母也是极大的减负。所以八十年代的生活改善是实实在在的,邓收割了一大波支持,只不过这是以未来为代价。
即使到今天也还是这样,丁克家庭的生活水平必然远高于生养孩子的家庭,无论物质条件还是精神压力。
我的建议还是国家给越南妇女上户口,不要让人家嫁过来又黑户,这样不厚道。起码比 “黑人来养老” 靠谱吧? 我虽然不歧视黑人,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人搞文体娱乐是一把好手,吃苦耐劳并非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