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存点资料: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 -- 老老狐狸
周在部队中早就清除光了
和林彪有啥关系?
林彪没有负责过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邓文革前作为总书记也负责过中央日常工作,文革后期还分管外交。
不合时代的顽固守旧派。
一直到80年。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出任军委主席。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是叶剑英。说邓继承林彪岗位或许不确切,应该是叶继承林彪岗位。但是邓的总参谋长是有实权的,非毛主席在世时的总参谋长高危职位可比。在华国锋资历不够,无法控制军权的情况下,邓加上叶就是完整的军委主席职权。
这样的人在台上掌权,怎么和西方勾搭?邓一直没有改变他的政治主张。毛让他复出的时候难道不知道他要迟早还要搞三自一包吗?
从满清末年以来,中国的政局始终和世界格局是密不可分的。
化肥有了,还可以吃毛时代建设的水利老本,谁上台都行。公社也行,三自一包也行。
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把农村剩余人口转入工业化。政府参与过深,必然大大延缓这个过程。要知道当时英国国企都玩不下去了,撒切尔忙着卖国企呢。苏东集团国企,中国国企都不行。哪怕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比重比较大了,国企还是不行--负债率高,效率低。国企仅仅在自然垄断的行业才有天然优势。哪怕钢铁这种大规模制造业都不行。
邓抓经济问题在于好大喜功,喜欢冒进,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从大跃进到70年代末乱上项目,到92南巡,手法如出一辙,事后必然一地鸡毛。但他的激进冒进对解放农村人口历史上是有正面意义的。
邓的两大负面作用在于用极端化和非常冒进的手法搞计划生育和纵容金融资本的野蛮生长。当时金融资本还不算大,但他是始作俑者。
到底王洪文是太子还是邓?
华的党政军三位一体居然被政治局攻击下台,而且是出国之后,呵呵。
他才是上海的大员,入常,实干都不是问题,而不只是一个掌管意识形态的专业人士。
主管领导是康老。江也只是副手。
化肥、水利,对粮食增产,是有天花板的,而育种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邓改开始,轻工业发展迅速,然而到86年陷入经济危机,其中三白问题是社会动荡的因素之一,就是因为,邓停止了科技投入,84年开始粮食增产停滞,毛留给邓的粮食产量,已经不足以支撑轻工业发展,对城市粮食的增长需求。
90年代,西方抓住这个软肋,直接威胁:谁养活12亿中国人。
这才有了闲置10年的袁隆平,本已经默默无闻,89年二次出山,其名声突然声振中华,袁隆平才广为人知。
三个感想:
1、纪登奎确实不是接班的合适人选;
2、到中央,成为考察的接班人选之后,纪的心态变了(做不到在河南时那样能与教员轻松相处、自由交流);
3、可以确认,邓不写文革总结是被纪耽误了,而不是骨头硬。
开茅台庆祝云鹤由天入地。
不过包产到户和种子体系没关系。
毛时代各级农科所,种子公司,农技站是海量的。邓时代,这些都可以自己做生意赚钱了,更活跃,包产到户农民可以直接挑选更好的种子。这意味着中国有几千家孟山都。不仅省市区级农科所基本都有研发能力,连许多县都有种子研发能力。这使得中国的孟德尔方式育种是世界最好水平,没有之一。袁隆平是这种充分竞争体制中海选出来的,水平自然不差,但也不要过于拔高,没有他,会有其他种子专家做出水平接近的产品。记得课本里的梁生宝买稻种吧?那时候就开始搞杂交稻了。全国的杂交稻品种多了。有不少是和袁隆平的水平是接近的。其实小麦玉米到红薯蔬菜,每一种产品都有无数中国育种专家在默默耕耘。他们中的最优秀者会成为各自领域的袁隆平。可以说,育种体系是少数未被邓破坏的体系之一。现在把那么多资源集中到一个90岁老人那里,明显是剥夺了年轻育种专家的机会。这是一种倒退。尤其是学阀结合金融资本,就等于对创新的打击。原因很简单,失去了完全竞争的海选机制,走向了垄断。
如果邓按毛的设计和意愿写了文革的总结,毛之后的政权更替会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毛后实际的改革和决议都是因为要解决接班体制的合法性问题引出来的,后来的社会撕裂和前进路上的弊端也是因为解决政权合法性一系列政策带来的
后来发现这“王纯回忆”有不少细节(其他关于教员的内容,如三年腿饿肿之类)很不靠谱,就把这段放过了。
这次看赵树凯回忆,又看到这段。所以,不排除假冒的“王纯回忆”相关内容是抄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