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我的部下们:印度负责人 -- 宝特勤

共:💬29 🌺36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的部下们:印度负责人

我的印度负责人是个妙人。

他皮肤非常黑。属于晚上千万不要穿黑衣服要不别人会看不见的。但是他的表情其实很像中国的教授。我完全可以用读中国教授的方法读他的表情。

这位大叔一大爱好是做中国菜。做得非常专业。虽然他曾经无限接近却不曾跨越中越边境。

他在美国拿的学位,所以有显然的美国做派。比如,印度本土人表示赞同是一种很特别的摇头。我去印度看见人用坚决赞成的表情坚决摇头有时会发生眩晕感。他会点头。有时我在印度呆了一阵看他点头又是一阵眩晕感。可能因为美国的经历,他平等待人。事实上他非常不喜欢印度一些迷信垃圾(他自己说的)。我们一起坐印度三轮摩的,他和司机相谈甚欢。只是当司机问我是不是尼泊尔人的时候,他略微不悦地说,这位先生是美国来的。刚进公司的新鲜人很喜欢找他,因为他能和大家聊得很高兴而且很愿意为人师。

他知识很渊博。我和他有时吃饭就讨论摩诃婆罗多之类。由此也引出一段。加勒万冲突期间,有一次他的题头图案是个雪峰。我问他是不是冈仁波齐峰,他说不,是勃朗峰。

和我部门里其他同事一样,这位大叔是非感很强。不止一次我暗地里给他摆平事情。

一天,他妻子被诊断患了恶疾。他跟我说的时候,一个大叔居然哇哇哭了起来。

我说,照顾你妻子去。我虽然专业水平不够,为你抵挡一阵没问题。

我带了他团队一阵。他的二把手是一个印度美女。不是部门里另外一个那样艳光四射的宝莱坞类型,而是古典印度绘画上那种面如满月,看着很舒服的类型。厉害的是这位美女配合我工作,但绝没有任何野心的表现。

他妻子手术很成功。我把他队伍还给他。他的团队就安分地继续跟他做,水过无痕。

通宝推:桥上,蓝鸟,大眼,
家园 难得的奇迹。
家园 我的新业主是一个35岁的印度小伙,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首先他非常谦和。业主是全球性巨头,但不是航空母舰式的管理方式,是帆板集群式的管理方式。他的前任是野路子,他自己自然也是野路子。他自知经验不足,凡事跟我商量,商量完他拍板,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都是揽在自己身上(他们的总部主要是抓总预算,所以他的自主权比较大),大家合作非常愉快。另外,他对自己领域的东西非常熟悉,尤其是生产方面,的确比我懂得多,我也从他那儿学了不少东西。

由于疫情关系,大多数人在家上班,所以每次在办公室见面都只有我们俩人,天马行空地聊。他说他喜欢到华人超市买菜,因为华人超市的整鱼比鬼子超市的鱼片便宜很多,他家人口多(4个孩子)、消耗量大,非常合算。

上周见面,我给他讲了20分钟家庭理财,主要讲了3条:

1、按揭的选择:浮动vs.固定;

2、养老金投资风险的选择:35岁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风险;

3、家庭债务的管理:从现金流管理的角度管理家庭债务而不是从负债的角度管理家庭债务。

他认为我比他的financial advisor专业多了

家园 碰到知道自己长处短处的管理人员

是非常幸运的。

印度负责人是我团队名义上的二号人物,澳大利亚女孩是我团队实际上的二号人物。通常这种组合会打得不可开交。但是他们二位都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能力,包括能力的边界,所以居然相互合作愉快。什么时候我写一下他们的互动。

家园 我上学的时候

学校宿舍邻居是个印度人,高种姓那种。知识渊博,健谈型。多年后我都忘了他的名字了,他个子很高,长相让我想起中国过去有个叫王景愚的演员,只不过他肤色更黑点。这位老兄除了泡茶,连最简单的饭都不会做,从来不用公用厨房。他家在印度有十几个佣人。

后来又来一位种姓不高不低的印度人,矮胖型,带太太和孩子一起来读书。他显得更在乎身份等级。他陪读的妻子在附近的咖啡馆打工,他多次跟我强调,他妻子在店里是经理人员,不是普通侍者。

后来在孟买我碰到一个上海工程师,他在那里做电厂,好像是那种交钥匙工程。他对印度的等级观念大发感慨。他们电厂有包括会计等职位的管理团队和工程师团队。有回开会,大家坐在一个礼堂,管理团队的人抗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说让他们无差别地跟工程师坐在一起开会是对他们身份的蔑视。

和印度人共事的感觉是他们夸夸其谈,可能部分原因是有英语优势,比海华更能白呼。而且他们说英语喜欢用很古典的大词,有些词英国人现在都不太用的那种。印度同事之间的等级观似乎比海华强,一个印度上司敢像训孙子一样训下属。上司遇上有什么好事,印度人都穷发电邮,祝贺来祝贺去。一般海华同事好像还不至于那样(当然做了我也不知道)

不过不得不说,在印度享受服务还是很舒服的。无论是饭馆的侍者,还是出租司机,都让你感觉宾至如归,感到他们一心一意为你着想的真诚。这点得说中国比不上印度,可能因为中国这个前不久还是个很平等的社会,反等级,社会公平的观念,甚至红眼病,仇富这些东西更深入人心。不过从北京到上海,感觉上海服务业的态度要比北京更好。扯远了

在孟买出差我雇过一个司机,他跟了我好几天。每次停车他都要绕过来给我开门,我好几次告诉他不必那样费事。那个年轻人是最低种姓那种,个子不高,身体很结实,皮肤黝黑。我们相处几天非常融洽。

有回路过他家住的棚户区,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小坐,说那样他家里人会很高兴,他也很有面子。那是我头次进孟买那种贫民窟,好像不是最大的那片。从停车的地方走一人多宽的小巷到他家。一层的斗室也就是放个餐桌六把椅子那么大块地方,是会客,餐厅,厨房一体的公共空间,晚上还要做卧室。还像还有个窄楼梯能上二楼,我忘了二楼空间的具体用途。

他有个年轻的妻子,身材特别细小,像个没发育好的小姑娘。皮肤黝黑,但面容很好,算挺漂亮。小伙子很自豪,非要让我尝尝他妻子特意做的咖喱鸡肉,让我喝茶,虽然并不是饭点。我是硬着头皮吃了点鸡肉,主要是怕吃坏了肠胃出毛病,一边心里为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惭愧...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我和那对年轻夫妇还合了影。我得找找那张珍贵照片。

另外一次在印度,因为天气变化,从喜马拉雅山麓到德里好几天没有航班。英国的旅行社安排当地的出租车送我去德里赶飞机。司机一路陪了我两天。那个司机好像是个穆斯林,各子挺高,话不多,对人也是毕恭毕敬的。

一路颠簸很辛苦,到晚饭的时候我请他跟我一起吃(忘了北面的什么斯坦了,他们的山羊肉做得很有味道,加上他们的馕),司机执意不肯。晚上我问他要不要订个房间睡觉休息,我出钱,但他也执意不肯。我估计他们晚上都睡汽车里面。

后来看了一个讲印度司机的电影,才知道,无论多繁华的地方,都有专门供司机和下人休息的简陋去处。

其实就是这种等级感,在华人社会也各不一样。有回在香港我去香格里拉酒店会朋友,坐在大堂里,听着有人弹钢琴,有人端茶送水,那种感觉和坐在伦敦或北京什么大饭店大堂的氛围,感觉确实不同,在香港那种地方根本就不是贩夫走卒进去的场所,而伦敦和北京的感觉还是挺平民化的。

关键词(Tags): #印度人#等级通宝推:朴石,脑袋,愚弟,迷途笨狼,蓝鸟,胡一刀,大眼,燕人,
家园 关于家庭理财能开个帖子吗

单是给印度小哥说的那二十分钟就很吸引人了

家园 印度等级观念是很厉害

但是我和我的印度负责人一致同意这样的事不可以发生在我们的监督下。

我手下有一个中级管理人员屡教不改像训孙子一样训手下。他后来成了我唯一直接开除派保安押出去的。

家园 借楼练笔

也写写我工作中的“南亚”同事。

我觉得些国家有很多的共性,即使是兵戎相见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等,包括那个岛国斯里兰卡。基于区域和历史的源缘,他们表现得颇为相似。

1。我半工半读在工厂兼职打工时,有不少南亚伙伴,包括那些一辈子不剪头发,包着头的大汉。我当时抓紧一切机会提高语言能力,因此他们在休息时都会和我交心聊天。

别看他们出身的种姓各异,但在西方的环境下(也许是因为都是在做出苦力的干活儿),并不在工作现场表现得那么明显。

但是从他们各自的规划就分出差别了,一些不久就报名“政府公务员考试”,多数都选择冷门易考的管教局,后来去监狱任职了。少数则去了海关,因此以后我们还不时能碰上的。

至于那些安心留下的,就大多和自己的父辈选择同样的道路了。

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华人与他们的差别。

2。我初入工业界搞技术时,厂里的财务主管个是印度人,平时很稳静,是个不多得的财务控制与运营控制(这还需要工程技术的功底)双通。他还兼管人数不多的行政员工,平时也都风平浪静。

我因为工作与他的接触很多,他经常会来问些材料,流程和功能,以及其他的技术问题,以便控制预算和结算。他从来不废话,也不卑不亢。

我也喜欢与这样的人合作,是心照不宣的伙伴。

后来因为总公司搞兼并,我们这里是发展的重点,原来是一把手被调去主持海外管理,来了一个纯白(我指的是作风和思维)头头。

不久我就觉得有些不太对头了。我发现这位印度老弟频频在不同的办公室里坐着聊天了。后来才知道他的独用间也被别人合用了。

再后来,发现他开始处于尴尬的状态了,因为那些主管的房间平时都是人来人往,他一个闲人坐在那里,实在是不太方便的。

最后,我考虑再三,就找了个借口把他请过来了。我是有事忙无事闲,而且不习惯不下现场处理问题,因此平时办公室里比较清静。

我们还是相互不扯闲话,我请教他财务知识,他问我技术问题。多数时间是他看材料,我看电脑,一片宁静。

我知道他是因为不愿意传授关键诀窍,而被新头头冷冻起来的。但是按照惯例,这样的位置自己不主动,上面也难炒他。

有一次,我主动谈起自己的性格缺陷,兴趣太多而且不稳定,因此过去一般六年就会换个专业或者领域。

一个月后,他与我告别了。

他离开后,新主管有一次放下架子,对我讲述了他辞职的经过,我能听出他言下之意的“谢谢”。

这个印度人从姓氏上看,属于贵族。

我退休后,在网上看到一个集团的主管姓名,就又记起他来了。

有时间了,再补其它故事。

通宝推:脑袋,didae,大眼,蓝鸟,胡一刀,宝特勤,
家园 推荐

有一本小说“白虎”,值得花时间看看,对我们了解印度会有帮助。

如果没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看看新出的同名电影。

家园 一个想法

如果印度人人平等按其国土面积谷物产量可能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

家园 补充几句 -- 有补充

补充几句:

我是对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兴趣的,当工友们报名“政府雇员考试”时,我也去凑热闹过。

笔试分两大类,一个是基本知识和能力,另一个则是心理测评。

“惩教局”的心理测评卷是特制的。我的印象特别深。做题时我就知道自己不喜欢,也不会从事这样的职业了。

记得我对它采取了这样的态度:一半题目按自己的个人特点如实招供,另外一半则回答自己认为应该是正确的(逻辑思维)答案。

我是获得了免试的资格的,但选择放弃了。

如果你多做过几次心理测评卷的话,就会知道各种职业和各个岗位的“葵花宝典”了。

我觉得自己好像也能编写这样的考卷:设计场景和问题,列出供选择的几种处理方法,以此来分析和判断各种人。

不过却从来没有付诸实践过。

不过在西河里,学习河友们如何做选择题,是非常有趣和长见识的。

我观人,人察我,大家交流和提高,也可以是种享受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纠错 -- 补充帖

说明一下,打错字了,“免试”应该是“面试”。

老铁的改版也是在搞心理测评,不让修改文字了,就让我们这些急性子的粗心大意者都现原形了。

见前补充 4604419
家园 记得印度耕地好像比中国多
家园 对。

地多,雨水多。

苏联地多,都要靠天吃饭,所以产量波动较大,而且是轮做,冻土。

印度很多土地还可三熟。所以实质上,可耕地比咱多。

对。
家园 印度也是靠天吃饭

中国,历代重治水,特别是解方后,“与天斗其乐无穷”,艰苦卓绝空前绝后的建设了农用水利体系。这一点,天下无出其右。

通宝推:宝特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