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实说,我们是不是被很多的突破忽悠得过了 -- jent
无法评估。
这个模式没毛病啊,于我们大有利。
美国人目前创新的东西,许多离实用要超过二十年了,届时专利早过期了。
至于中国的学术圈,作为最紧跟美国,也是少数几个比美国更内卷的领域,我是早就不指望了。建议整体送给美国。
类似的例子还有液晶显示,也是美国人最开始搞,最后啥也没捞到
科学只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观测能力。
牛顿定律之所以能够提出,是因为之前人类已经观察天体运动上千年。而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最好的解释。而
欧姆定律、麦克斯韦定律能发现,前提是从法拉第开始人类积累了电池、电阻、线圈等电路基本元件,能看到电磁学的各种现象。然后才能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数学公式。
狭义相对论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光速不变原理得到了实验证实。没有这个实验的话麦克斯韦方程也会被推翻。
至于宇宙大爆炸,是因为新型的天文望远镜发现所有星团都在离我们远去。由此反推认定世界起源于一场爆炸。至于爆炸奇点何在,答案只有没见过,不知道。那些提出理论的都只是假说而已。将来有机会观测的话,绝大多数都会证伪——如果不是全部的话。
一切理论、假说、公式都必须得到实验验证,理论物理杂志上每年多的是美妙的数学公式,但没有实验的话全是幻想。有了实验,也只是绝大多数都是幻想而已。数学可以帮助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假说,在别的科学领域也就帮忙分析一下数据。都只是工具性的应用。至于哲学,没有半点卵用。
如果非说要有,那也只是抚慰一下宗教信徒被科学发现刺伤的心灵。
战争是第一生产力,出去打一仗转换率就高了。美帝的创新也是源于军用转民用。和平时期谁创新谁是傻子,社会的组织形态就不支持创新。要真相信“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那结果就是妹纸拿身份证照相去折腾校园贷。
大家都会等前面的人趟雷,然后自己去收购摘桃子。没错,我说的就是企鹅
有哪个哲学或者神学或者任何别的什么玩意能告诉你它自己的适用范围呢?
分析哲学一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比如科学哲学可以分为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技术与工程等等科学哲学。
神学也是,如果只是基督教神学,跟上帝有关的就是,无关的就不是。当然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一切都和上帝有关,所以也像哲学一样有许多分类。
不同之处在于现代科学和哲学没有像基督教神学那样有不言自明的第一公理。
至于有意混淆自己的适用范围的,或者致力于作为解释一切的知识体系的,那不是哲学是神棍。
神不能告诉你自己什么时候无能,那样就变成了一个强大点的外星人而不是神了。
只有神棍才会对“理论无效”这种事情惊慌失措,而科学家只会感到狂喜。
还是托马斯阿奎那的五段论,五段论的第四部分目的因本身也是亚里斯多德的第一因源头不过这部分我没有采纳。到最后经院神学走向神是先验的层面就不是我有兴趣的范畴了。
不过回复我要想一下。 现在才知道一个主题小时只能回复7次,因此在完成全文前暂时不能多说什么。
那就是缺乏对科研思维的培养,而着重于培养做题家。数学课背公式,背了公式好做题。物理化学课也是如此,生物课没有公式,但是也得背众多知识点。这种学习过程和中世纪教徒背了圣经,然后争论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差不多。
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教育就不如西方所谓“素质教育”,因为后者大多数情况还不如东亚做题家。但是在我国开始强调科技立国的今天,这种培养模式明显有瓶颈了。那就是即便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对科研的理解也依然幼稚可笑。这就体现在很多人延续了高中的习惯,过度地注重公式、以为新的科学发现需要从数学公式里面推导出来。把公式当作先验真理一样的存在,而公式错了就容易发生信仰崩塌,就像神棍发现圣经错了,需要哲学的宽慰一样。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本科毕业生们对科研工作形成真正的兴趣。
东亚做题家因为不懂科研过程,容易听信宗教信徒的一些鬼扯。后者把科研过程神秘化,试图把近代西方科学的成就归功于基督教,从而达到传教的目的。这种套路是十九世纪科学大发现把圣经经文炸个粉碎之后才出现的。因为科学发现神力并不干涉自然现象,因此神棍需要新的说法来支持宗教存在的意义。比如强调牛顿耶教徒的身份,说牛顿快死的时候顿悟信上帝了。其实人家从小就是教徒,就像中国做题家从小加入少先队一样。神学最多只能算一度没有妨碍他研究科学而已。又比如很多教徒开始争论什么量子力学,宇宙奇点之类的,因为这些东西高中课本里面不教,正好以不懂忽悠不懂。
3.(全文完)
因为回复的12小时限制,没有如期完成不好意思了。不过看到各种争论,我看还是要简化一些避免在争论中放飞。其实说体系,对应前后三十年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一路走过来的选择,无非是从学习苏联掌握现代工业体系到试图通过融入美国为首的尤其是美国在冷战后确立的世界体系中学习西方工业体系的一个进程。这里不展开什么事工业化进程,我只想说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就工业文明自身特点在一轮轮迭代中,无论有过多么辉煌成就的工业国,一旦无法有效完成迭代,随即就会被后浪拍平在沙滩上。不明白这个,就无法理解我们面对的选择 谁为优先。
有一种对数字时代的迭代表述,大体和我对工业文明中心在迭代中转移的理解契合。这种数字迭代最简单的表述事,到5G需要 8亿人口进入数字社会循环来支撑。而带6时代需要 16亿人口。同样,我对工业文明的理解,就是从4000万人口的英帝国再到8000万人口的德国实现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迭代。然后人口1.5亿的国家苏联和美国在电气化时代执掌牛耳。那么围绕这个叙事,在实现从数字化社会启动的新一轮工业文明迭代进程中。我们几天已经实现的工业化程度,及其不断加入工业正循环的人口基数,在当代世界能把社会整体带入下一轮工业文明的迭代正循环,今天的中国舍我其谁。我们不妨看看曾经的5G美国的规划无非是军方大公司是二十万高端游戏玩家的自由社会。所以美国在此之后不重新启动一套新的体系实现自我革新。那么无论到6G还是7g,美国始终能兑现的只能是少数人的迭代。这种治理已经体现在新经济以来的社会财富高度集中之中。同样,即使基于奥巴马在对未来物联网时代憧憬中坦言还需要近2000万亿个传感器才能实践。这里回到系统本源,有限的需求和几近无限的成本,如果没有中国十几亿人进入数字化正循环的需求,到下一个世纪有关成本依旧无法下降。所以假设你多少认定我刚才的描述,我实际在说 中国社会的诉求必然在新一轮工业化迭代中走一条不同美国的道路甚至不同于人类已经走过的工业化成功路径不同的路。
话到这里,我想起快十年前我和一个朋友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争论。那次是,某次总理答记者问。总理提出十几亿人口的工业化目标后,我这个朋友当时不在电视机边上,他拒绝相信总理会这样说。他说了一个我们都共同确定的认知,既我们不和西方展开正面竞争与碰撞,理想状态就是四亿工业化人口进入正循环,然后四亿农名工不能享受工业化红利为四亿工业化人口提供廉价的服务。这背后的治理必然就是现在高房价为突出代表的高昂社会成本压抑人口发展,以此为代价做西方体系中那个守规矩(西方主导世界资源再分配)的国家。而我们一路走到今天,无论是我们主动改变世界格局的现状一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指责的那样。还是我们被迫应对(贸易战)走向全面迎战的现在这个阶段。我说的那么多,无非就是在下一轮工业迭代循环中,中国需要准备多少人进入数字循环。这个数字循环需要一定的人口基础来支撑,并围绕这些循环我们需要准备多少人财物。以及,我们需要什么要的技术路线来实践。某种角度,美国的方案在今天只是一个参考。
我们改开走到今天的市场特点,其中为什么我们会迅速在电子消费领域迅速追赶我们周边那些我们曾经的学习对象。我在西西河的一个河友我们面对面交流中他的解释我认为比我看到的所有学者都接近事实。他说,我们在前三十年为早期工业化积累几乎拍平了所有社会阶层的财富差距。然后,在消费领域出现了一种其他国家工业化进化中没有的现象。就是几亿消费群体,在出了房子这样有限品种之外。在消费终端,特别是在电子消费终端,新一代产品如果不能在几亿消费群体中间确定他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会被淘汰。我这个朋友的原话是,在多数消费体验领域,要么大家都没有要么很快大家都会有。而此前,美国科技产品的发展都是一条军方采购第一轮,然后从大企业市场再到公众企业最后向消费群体层层降低成本实现扩张的正循环。简单的说美国曾经需要至少十年的产品周期准备,往往中国一论产品周期就去兑现。久而久之,中国的数字化只能从一开始就为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解决方案服务。这本身已经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大白话后面的路只能自己走了。说到这里,所谓体系就是如何通过满足这样群体不断增长的需求去安排有关技术路径。更具体的我在另一篇简述。
(全文完)
关神学p事。
其实神棍也是狂喜
每次科学有什么新的发现不能被现有理论解释,都会有神棍跑出来碰瓷:“在科学的尽头,上帝/佛祖早已经在哪里等着”之类。孰不知科学没有尽头只有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