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袁隆平先生逝世 -- 正名从俗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据报道,两位就差两分钟
致敬前辈,一路走好。
这么多纪念袁老的信息纷至沓来。说明,人民还是眼睛雪亮的。那么多名人的去世,能得到普通人民大面积自发追悼的还真不多,得到这么普遍的,没有明显行业特色人的追悼的更不多。说明中国人民不分行业关于苦难的记忆都还在,人民也还清醒的,知道现在还是危机重重。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袁老千古。
一天三场地震。媒体为了抢新闻,提前发布了死讯,惹来网络怒骂。
在那年的院士初选时,院士们认为他没什么论文,体现不出理论水平,他的得票数不乐观。后来好像是李岚清到大会上讲了话,强调选院士不能只看论文还要看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不能论资排辈看过过几次堂;他专门提了袁隆平的名字来举例子,说这么大的贡献都评不上说不过去,于是最后袁顺利当选。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值得纪念和尊敬的。
就和大家一起向毛时代的种子研究,陈永贵致敬吧。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袁老落选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生物学部负责的一些人对他工作的科学价值质疑,后来中国科学院因此被批得满头包。
中国工程院成立后即设立农业学部,袁老是最无争议的候选人之一, 1995年首批当选。
袁的贡献只是其中之一,实际生产的种子袁的贡献就更小。
都是瞎起哄,找个内行的人给你们讲讲就行了。
袁那个工程院院士政治因素占主导。
如果因为他能让大家了解肯定其他的育种大师,肯定那个时代,也是值了。
你就别特立独行了。慢慢来吧。
就国内而言,这个观点不好办。
就当向这些育种大师们一齐致敬吧。还有陈永贵。
不知道李必湖还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