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儒家的底气 -- 夜如何其
献上一首诗: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
再献上另外一句话: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再献上更早的一段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
中国的大一统制度是秦汉两代确立的。
其统治思想是处在阶段性变化中的。
为了面对激烈的大争之世,最有效地动员全部力量,法家严酷治理乱世的思想,为主流。
大争之世过去后,由于损耗过重。轻徭薄赋,让民间休养生息。
就是黄老治术,假托黄老,意即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以及崇尚道家老子思想中的清静俭约。
对民间(主要是地方豪强)做出极大让步,甚至放弃铸币权。
等到民间恢复,各种矛盾再起,开国过久,中央的执政合法性也受到怀疑。
于是,改造后的儒家学说成为主流。儒家登堂入室,是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并非站到人民的立场。
有这个朴素人民倾向的,主要为墨家和道家,这个以后再说。
如此一来,法》〉道》〉儒就形成嵌在周期律的一个循环。
这个理论,就是现在儒家的底气:在这个阶段,舍我其谁?
也就是说,有人认为:
改开前,法家阶段。
改开后,不争论,不折腾,放弃了很多权利(责任也是权力),是属于道家阶段的。
然后就是现在。
-----------
胡说八道而已。
如果觉得还行,我试着写写,为什么儒家学说,在现代不堪大用。
主要是因为大宗族宗法制社会被核心家庭私有制取代了。后者需要的是自由主义。
历史脉络很清晰。
1秦始皇李斯实行严酷的法家制度郡县制,但六国残余势力很快反扑,秦朝最终灭亡。
2,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制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的严酷性(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并且分封自己的子孙为诸侯王,然后逐渐削除异姓王的权力。
3,诸侯王与中央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七国之乱。
4,与此同时,北边匈奴崛起,对中原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5,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并独尊儒术。
推恩令+酷吏+儒术(尊王攘夷)共同作用,中央集权制就此形成。
中央集权制形成,汉族形成了合力,然后就对匈奴追亡逐北。
没有儒家的尊王攘夷,只靠制度是无法让诸侯乖乖的听命于中央的。
儒家尊王攘夷历史上可以说是维护了王权私有制,在今天实现了王权的共和制,那么尊王攘夷就只剩下最核心的一点:爱国主义。
与此同时,儒家不仅为了维护国这个大家,也主张一套伦理来维护家庭这个小家。
现代社会,儒家也用于维护企业这个比家庭更大的比国家更小的家。
因此儒家文明圈迅速崛起。
初夏之时,草木繁茂。
正造西瓜已经上市十多天了,吃了两个,汁多肉爽味甜,确是消火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