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春秋时代的衣食住行 -- 桥上

共:💬149 🌺115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以历史上总是儿子发明老子啊

最早的民族,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

等有了民族这个概念,最早的民族已经繁衍很多年

而一旦后世有了民族这个概念,自然就追溯历史而上,将那个民族的名字发明出来

以先秦没有民族概念一说,来否认华夏作为一个民族,错的离谱

家园 先秦显然有族群概念,说的是这个。

层主也是说华夏族这个符号容易忽略很多,这里只是就此说明符号的问题和可以选择而已。符号是统摄一系列实在用的,但他不等于实在本身,况且没有否认「华夏作为一个民族」这种构建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只是说在某些语境不是必要的。

家园 不懂就问之古人会穿羽绒服吗?

羽毛应该不是稀罕物件,古人有用鸭绒鹅绒御寒的吗?

家园 可能不习惯那个麦粒的口感

同学竟然吃过“糁”,比我强。我去的时候,供货商答应生意做成就请我吃,结果没有吃成,只在书上见过。

煮麦粒我是吃过的。我觉得比小米好吃。

家园 毳衣

选鹅腹绒毛为衣、被絮,柔软而新性寒,尤宜解婴儿之惊痛。——《本草纲目》

应该更早就有。

通宝推:桥上,冬晓,
家园 炒,烧,蒸,都可以

当然,面最好。

家园 二十四孝之棒打芦花。
家园 中原一带有种小麦吃法,叫“碾转”

之前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

家园 为什么宝贝的购买力这么高

周代青铜器经常有“赐贝廿朋”、“赐贝卅朋”作x器的铭文。一般认为1朋=10贝,那么两三百贝就相当于一件青铜礼器连材料带人工的费用,1贝购买力有这么高?

家园 国家图书馆

国图以及各地省图乃至一些市图,都可以注册电子账户,可以免费使用一些数据库。我记得国图可以免费用万方数据库,用身份证号在线注册即可。

通宝推:桥上,寂灭,
家园 感谢提供的信息

以前找免费用万方数据库可真是费劲。这才是国家图书馆类的机构应该有的样子嘛。

家园 现在也有!

我在深圳吃过,海参上桌每人一份,里面配的浓汤就是高汤煮麦粒,配上海参,是名副其实的“糁”了。

吃海参,配的浓汤常见的是小米,更加对的上这个“糁”字。

小麦粒的就比较少见了。

家园 还有牛肉糁

糁是沂蒙山区特有的风味早餐,和我们日常见到的什么玉米糁没关系。这是一种五香味极浓烈的糊糊,里面有大量的姜和胡椒,热而辣。根据食客的要求,在滚烫的糁坯子里——就是什么都没加的糊糊里——放入煮熟的牛肉或者鸡肉,食客可以配上油条或者薄饼吃。门口写着大大的糁字,按临沂的方言读来却是sa(飒)。据说是由小麦米、薏仁米、骨头汤熬制24小时而成。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91f3401008xyn.html ]这种像粥的吃食叫糁 [/URL]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我也不懂,尝试胡答两句:

用羽毛之类御寒肯定有,但古人似乎更注重在羽毛的装饰作用,好比楚灵王的翠被。

但现代那种形式的羽绒服肯定没有,但某种把羽毛限制在两层布之间的做法就不知道了。

从技术上讲,羽毛要挑出绒,去掉梗,否则硌人;要煮掉油脂,否则有味,这些古人或者可能做到,但似乎有点麻烦。不过细绒很容易到处乱飞,从布里钻出来,这一点似乎古人做不到,这样古代的羽绒服恐怕不易持久。由以上缺点,不知比其他御寒方法,好比羊皮袄,不知还能不能有优势,如无优势,恐怕就无法真正进入一般御寒方式之中。

家园 粤菜里也有用“糁”这个字的?

头次听说。

糁是春秋或更早期的贵族食法,用稻米和猪牛羊肉切丁混合煎之。

山东临沂这个糁不知何故竟然流传下来,不过改成汤羹形式,肉是鸡肉,米用麦粒。这是20世纪的烹饪书上记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